第52章 岁月静好(1/1)
按照约定,青青提前了三天回家,家里人看到他平安归来都十分高兴,青青也详细的讲述了她戈壁沙漠之行。提到了父亲的墓碑,承诺元哥儿,等他武学有所成时带他去祭拜。
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建房了,吴屯长还是很给力,找来的人也很靠谱,院子一天一天成型。这房子雏形出来后,在德昌屯甚至是附近的几个屯,就轰动一时!
那高高的青砖院墙,虽然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情形,但只看外面也够脑补的了。这情形加上分家,青青一家子好长时间都高居八卦榜首。
在冬季来临,房子完工前,青青又进了一趟郡城采购。相同的粮店、杂货铺,在掌柜的热情下,买得比上次还要多。这次还去了趟布庄、成衣店,给家里人添置了过冬的衣物和被褥。
青青过七岁生日时,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搬进了新家。因守孝也没有请乔迁宴,只在搬家那天燃了串鞭炮。
姐姐们都非常满意各自的房间,就连小小的元哥儿,看了自己房间,都坚持要自己住。青青提议,自己的房间自己装扮,得到了全家人一致赞同。
住进新房子的第一晚,青青躺在炕上,看着自己亲手装扮好的房间。心里感叹着,如今家里自己当家做主,吃穿不愁,住着这附近数一数二的青砖大瓦房,青石板院子。这两年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小日子终于是有了点滋味呀!
至此,一家人安定下来,关起门过起了自己的日子。
青青每日里除了自己,也督促着全家人练习武功。洗髓经可以洗涤全身浊气,增加身体的防御能力,那是必须修习的。飞羽术那是逃命必备,也是必须修习的。只这两门武学,青青要求严苛,全家都必须好好学习。其他的武学她都顺其自然,一点都不勉强。
青青娘对武功不感兴趣,那就不学了。至于两个姐姐,青青将一些适合的武功拿出来,让她们自己决定,感兴趣就练习。最终两人挑了同一套剑法《清风剑》修习。
元哥儿年龄小,跟着青青,现阶段只打基础,只学了洗髓经和飞羽术。除此之外,每日里,还会跟着青青学《三字经》《四书五经》等等。
为了安全,青青在只有家里人知道的地方,设了陷阱。还将打破的碗磨尖,粘在院墙的顶部,防止有人攀爬进来。
院子里喂了鸡,种了菜。院外的两亩地也没空着,青青从空间里拿出了土豆,育了种,栽了下去。只告诉家人说,土豆是在果缅城里,遇到一个西域商人得来的。这些土豆在收成的时候,可是将屯里的人都震惊了。
一亩地就收了将近有1000多斤,在这片干旱少水的土地上,这可是不得了的成绩。吴屯长通过顺子,告知了杨将军土豆的收成。杨将军更是亲自上门询问,土豆的种植。当吃到青青做的烤土豆、土豆饼、醋溜土豆丝等等,一桌子用土豆做的主食和菜品时,更是赞不绝口,谁都无法掩饰眼里的狂喜。
要知道山峪郡大多的地方雨水少,全年都比较旱。粮食种植不容易,产出也低,边军的粮食大部分都要靠朝廷运送。现如今西戎内乱,没有了外敌,日子本应过得越来越好。但华朝也同样面临皇位之争,几位皇子争斗愈演愈烈,自己又一直不愿站队,难免受到波及。这两年朝廷给的粮食越来越不准时,而且数量越来越少,军粮大多已是靠杨将军自己掏腰包,去江南一带购买填补。
现土豆如此高产,又可当作粮食充饥,的的确确解决了困扰杨将军心中的大难题。
青青只留下了自己两亩地需要的土豆做种子,其余的全都交给了杨将军的人。土豆从此在山峪郡里推广种植,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当然这是后话。
杨将军问青青要什么奖励时,青青什么都没要,只提到了让杨将军帮忙隐瞒,希望不要对外公布他们家的信息。杨将军应承了下来,不过最后还是奖励了500两银子给青青家。并给了一块玉牌给青青,承诺若以后有所求,再持玉牌去寻他或者是任何一个杨家人。只要是杨家人能做到的,一定竭尽所能为其完成。
山中无岁月,日子一晃,青秀、青玉都出落成了大姑娘,亭亭玉立。最近,一家子都在为姐俩的及笄筹备着。青青更是从空间里找了两枝镶嵌有珍珠的发簪,准备给两个姐姐当礼物。
青青很早开始就给她娘和姐姐灌输,女子及笄可以相看,但成亲生娃最好在18岁以后。从医学的角度给家人分析,年龄太小,女子的身体还未长成,若有孩子不易生产,且孩子不易养活,母体好容易受损。青青现在是家里的主心骨,一家人都很听她的话,虽然也有媒婆上门说亲,但家里人也不着急答应,只说还要再看看。
四年时间里,一家人出了孝。青青为了元哥儿的学习,将就杨将军赏赐的银两,又在郡城的东城买了一套两进的宅院。这次还是拜托了吴屯长出面,请了人,按照家里人的要求进行了改建。为了方便还花大价钱,在自家的院子里,挖了一口深井。
等修建完成后,一家人锁上德昌屯的院子,搬进了郡城里。元哥儿很争气,考进了郡城最好的学院,东林学院,正式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这里还是要顺道提一下老霍家。自从分了家,进了郡城后,两家再没什么来往。只逢年过节,青青一家会记得上门问个好,每次都是送上节礼就离开,从不多逗留。
对于青青家建青砖瓦房,霍家祖母每次上门都要吵骂。骂青青一家没良心、白眼狼,眛下银钱,设计分家。霍祖父明面上不说话,估计暗地里也是这样觉得,所以从来不出面阻止。只青青一家从不理她,也不多话,只维持两边的面子情。就连小姑出嫁,霍家没来喊,青青家也没到,连添妆都省下了。
霍家进了城,二叔、二婶开了个杂货铺,霍昊也在铺里帮忙。霍宝、霍文进了文山私墅启蒙学习,目前两人都还没有过乡试。三叔进了寒山学院,一路学习备考,这么多年院试也一直未过还是个童生。
小姑终于出嫁了,是郡里一个粮食铺老板的二儿子。那家看中了霍家的条件,觉得霍家家中有个童生,又有院子有杂货铺,家境殷实。而且霍家承诺,将男方的聘礼全都作嫁妆返还外,还再给小姑另外置办20两银子的嫁妆。小姑看中了那人的相貌,斯斯文文,嘴甜会说话。很快的两家就过了礼,办了婚事。
只近一两年来霍家并不清静,二叔和二婶一直闹腾着分家。主要是觉得这几年,就自己一家起早贪黑做事情,但却要养着一大家子人。不但一直供养三叔科举,还要时常贴补嫁出去的霍小姑。二叔一家实在是算计得明明白白的,一边攒着私房钱,一边不情不愿的做着事,筹谋着早日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