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互利共赢(1/1)
一旁的陆正宏听了陆云芊和王婶的谈话,想了想,把陆云芊拉到人群外,小声说:“我觉得可以带着程林他们同行,大虞国的宗族观念很强,咱们老家那边也注重这些。
虽不知这里的永州和我们前世生活的永州是不是一样,但我想,我们作为外来户去那边,免不了被欺生。
七个人和百号人的力量是不一样的,若只有我们和小武他们几个,遇到事情时怕是难以威慑那些人,如果我们有百来号人,对方想动手,估计要掂量一二。”
陆云芊若有所思的说:“爹,你说的有道理,可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乱世,到了人家地盘,不是靠带着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农民就能相安无事的。
那些地头蛇或手握权利的人,想害我们,随便编排个什么理由,都能把我们噶掉。
我们对这里的永州一无所知,到了东安县,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安顿这么多人,会不会引起当地势力的忌讳都犹未可知,我不想做没把握的事。”
陆正宏看着聚集在城门口的几百流民,想了想说:“你的顾忌有道理,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带着程林他们先到东安,之后给他们寻个山洞暂时藏身,待我们安顿好了,再联系他们要不要帮我们干活。
我们空间里的粮食和钱财要拿出来,需要有个合理的出处,没有后台撑腰的情况下,不适合经商,商人的地位也低,买几十亩田最合适。
那么多田地,总得有人种吧,给别人种,不如给程林他们,起码相处了这些时日,也算熟悉了,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心思纯朴之人,这世道已经够遭了,好人都被逼上了绝路,咱们能帮一个是一个吧。
他们帮我们干活才能得以存活,多少会记点恩情,万一遇到事,说不定还能帮帮我们。
你瞧城门口的那些流民,不知是本地的还是从并州跑过来的,江州的情况或许没我们想的那么乐观,自古富饶的地方都被各方势力盯着,江州的山匪或像天威神军那样的恶势力应不会少。
我们要穿过江州到达永州,怕是不易,若继续和程林他们运着棺材上路,遇到的阻碍会少点,你觉得呢?”
陆云芊被说服:“行,那就听爹的,我去和他们提几个条件,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是老好人,该养着他们。”
陆正宏:“好!”
程林此刻的心情很复杂,他娘和陆云芊的对话,他听到了,继续麻烦别人,确实说不过去,可看着全心信赖自己的乡亲们忍饥受饿的样子,他又于心不忍,一时间愁肠百结......
陆云芊找到程林,开门见山的说:“你们现在无处可去,又无钱无粮,要跟着我们可以,你应当知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老话说,喝了人家的酒,就得跟着人家走。
我负责你们这么多人的吃喝,就算家里有万贯家财也会被吃空,何况我们家还没那么多钱。
我们要去永州东安县,那里地处偏僻,远离战乱,我们打算买几亩田在那定居,你们想吃我的粮食,就得帮我们干活,田里的活计由你们负责。
我不强求你们卖身,和我们签十年的长工契书就行,第一年没有工钱,你们用劳动抵消这一路的花费,当然,只是不给工钱,吃喝和住处肯定要负责,不会让你们饿着。
第二年的工钱看你们第一年的表现,没有偷奸耍滑,又勤勤恳恳的话,我会按月给你们发例银和粮食。往后每一年的工钱,都参考你们前一年的表现,干的好,就拿得多。
我们现在去城里买粮,今晚会住在城里,你可以和乡亲们商量一下,一个时辰后,我出来和你们确认情况,同意我的要求,我就给你们提供今明两天的粮食,觉得苛刻,咱们就好聚好散。”
陆云芊想过了,卖身契需要到官府备案,陆正宏一介庶民,一次性买八十几个奴仆太扎眼了,官府和当地的豪绅估计都要盯上她家,长工就不一样了,手里握有一定土地的人,谁家没有长工?
有些地主豪绅还豢养打手,怕被新上任或“不懂事”的官员寻错,那些打手都是用的长工身份。
程林是心有丘壑之人,那些乡亲有很多都是铮铮汉子,让他们卖身为奴,怕是不愿,就算为了生活不得不低头,也不能让他们忠心不二,不如卖个好,给点恩惠,让他们欠份人情,日后说不定真有用得上他们的地方。
都说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彼此成全,互利共赢。提出那些条件,是让程林他们觉得自己不好欺,也能有点约束作用......
程林听完陆云芊的一番话,触动很大,他知道陆公子是在帮他们,又不想他们不劳而获,他记下了这份恩情。
现在的人命不值钱,就算陆公子要他们卖身为奴,为了活着,让祖宗血脉得以延续,他们也会考虑答应的。
如今陆公子让他们保持自由身,不用世代为奴,又给他们提供食宿,避开繁重的赋税,若干的好,还有工钱可领,这么好的事,当然要答应,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需要知会下乡亲们,也要让大家知道,他们得了谁的恩惠,日后有机会要报恩。
程林说他要和乡亲们商议一下,一个时辰后在此处碰头,顺便去寻找下晚上的落脚点。
带着棺材无法进城,陆云芊让段兴武和余攀把镖车上那个棺材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棺材和白幡等暂时由程林他们保管,若双方达成合作,继续像之前那样带着丧车赶路。
大家赞成这个提议,一个时辰后再会。
陆云芊几人一到城门口,流民就围了上来,讨要吃的,不给就不让道,还差点把马车后绑的箱笼和镖车上的行李抢走,大家合力打伤了几个流民后,才吓得他们散开。
进城要查看路引,还要每人收五文钱,难怪那些流民不进城,只在城外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