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章 汝闻,人言否(1/1)
这些东西搭配着,不说吃多饱,至少营养丰富了。
用现代话说就是膳食纤维素!高档食品!
陈道光整理一下着装,郑重的行了一礼:“臣替天下百姓,谢皇上体恤!”
崇祯:“行了,行了,你要谢朕,好好办事,不要辜负朕的信任就好!”
“臣遵旨!”
说的累了,崇祯点上烟,吸了一口,才继续说道:“诸位臣工,接下来,推新政是第一要务,第二要务就是抗天灾。这天灾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但是不管它旱多久,朕都要死扛到底。朕还就不信了,人胜不了天!朕希望各位臣工,能与朕同心协力,保证华夏子孙的延续!”
群臣:“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崇祯不管这些人是真心还是假意。口号喊了,他就当真了。不干活就杀。
小冰河时期,具体什么时候结束,也没个确切的时间,不过崇祯查了资料,说是最少都还要持续五十年。
五十年,好在干旱波及的范围比较小,几个省而已,咬咬牙,总能扛过去!
而且吧,这个小冰河不是大明的问题,是整个地球的问题,大明难过,其他的国家也不好过!
别人影响可能小一点,主要是人家人口不多。要是人口三千万,这点干旱连天灾都算不上!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鞑子那会,天灾影响那么小,人口都杀得十不存一了。当然没影响。
崇祯:“朕已经加紧训练打井队了。尽量赶在开春后,奔赴旱灾严重的地方,掘井!哪怕是不能保证耕种,百姓的生存用水和畜牧用水也要保证!”
打井队,跟现在挖井那是两码事。专业的仪器勘探地下河,打井机直接往下钻。最深可以钻到一千多米。这个深度,两三天时间就搞定!
孙承宗:“皇上,打井可能不现实。在干旱初期,民间已经有不少百姓掘井,滴水未出!”
崇祯一个白眼:“人力掘井,那才多深!朕打井,直接往龙王家里挖。朕就不信,龙王老子不给水!这样还不给水,朕就挖穿它的龙宫。”
“三相!接下来,你们就全力开展新政,抗灾,全国大基建。不要让老百姓闲着了。闲着就容易生事!朕给你们调派粮食,保证供应!”
三相拱手:“臣等遵旨!”
必须让这些官员动起来,整天大义凛然的喊着口号,干起活来又拖拖拉拉。这种官员趁早让他回家种地!
崇祯:“去年秋闱中举的士子,都在军营等着,大家回去后,选人把各衙门填充起来,立即开展政务!各地官员也尽快安排下去。”
“不要看什么资历,看什么门第,要看他们上任后,有没有为老百姓干实事!只要能踏踏实实为民造福,那就好好培养。”
群臣:“臣等遵旨!”
“公安部!”
洪承畴出列:“臣在!”
崇祯:“公安部很重要,这是国家的第二军队。朕赋予厚望。你要尽快让公安部运转。然后多花时间下去宣传律法。治理城市!等你理顺了,军管就要取消了。你要加把劲了!”
洪承畴:“臣定不负众望。尽快让公安部运转起来!”
“钱谦益!”
钱谦益跪在地上,手脚并用的爬出列:“臣在!”
崇祯:“报纸稿写的怎么样了,拿来朕瞧瞧!”
钱谦益从袖袋里,掏出两张纸,举过头顶:“臣已经写好了一期,请皇上御览!”
王承恩走过去,接过报纸,呈了上去!崇祯接过手,仔细看了起来。
第一句话就让崇祯眼前一亮。
“为何无数百姓死于非命?无良官员横征暴敛,肆无忌惮的残害无辜百姓!”
总共四张纸,把京官如何结党营私,勾结地方官员,横征暴敛,草菅人命写的栩栩如生。证据确凿!
名单,罪证,抄家所得,残害多少百姓,都一一列举。甚至连祖坟的地点都写了上去!
看的崇祯都有些头皮发麻,心里不停的嘀咕!
“操,这文人写的东西,还真能杀人!这狗日的钱谦益用的好了,以后官员就可以随便杀了!”
崇祯:“钱谦益,写的不错。有点小缺陷,你改一下,把官员的派别注明,讲述结党营私的危害!”
“另外在前面加上朕的罪名。”
钱谦益一头磕下,差点就抹了眼泪:“皇上,您何罪之有啊!都是贪官污吏做的孽!”
崇祯:“朕乃一国之君,失察之罪可以说说嘛。你好好润色一下,把朕写的无能为力一点!然后先帝薨的不明不白也可以提一嘴!”
钱谦益还没说话,三相就跪了下来:“皇上,不可!”
孙承宗:“皇上,先帝之事,乃皇家禁忌,望皇上三思!”
史可法:“皇上,自古皇家之事,皆秘密,您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怕是对皇家的声誉有所折损!”
崇祯:“行了,朕就是提一嘴,又没让详写。你们紧张什么!”
舆论战,那就要写的自己弱小无助,要不然引不起百姓的共鸣。拉不近跟百姓之间的距离。
只要能让百姓同情,信任自己,跟百姓成为一个阵营,杀官算什么。哪怕是杀了爹娘,百姓都要鼓掌叫好。
崇祯:“钱谦益,就这么写,把握好尺度。一定要让百姓感受到朕的弱小,无助。让百姓感受到朕为民请命的决心!”
好多大臣都偷偷抬头,望着台阶上坐着的暴君。都怀疑自己听错了。
“皇上弱小,无助?汝闻,人言否?”
崇祯见状,瞪着眼睛喊:“朕说错了!刚登基那会。朕夜不能寐,食不知味。这皇宫大内的水,朕都不敢喝一口。生怕朕就随皇兄一样,死的不明不白!”
群臣:“臣等罪该万死!”
钱谦益抹了眼泪:“皇上,您过得苦啊!臣一定要将那些乱臣贼子写的体无完肤,为这世间写出一片光明!”
崇祯:“尽快写。然后呈上来,朕批阅后就大量印刷。这次新官下地方,让他们带着去,给百姓好好的讲一讲。”
钱谦益:“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