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不破不立(1/1)
周欢没再纠扯这件事,换了一个问题:“考核百官和开科取士的事,进行的怎么样了?”
“启禀皇上,考核百官之事,已经正式推行了两个多月,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按照章程办事。但是据老臣观察,这里面存在着很多猫腻!甚至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了某些人打击政敌、培植亲信的工具!”
杨士元痛心的说道。
“你说得这个‘某些人’,具体是指谁呢?”
周欢问道。
“吏部尚书朱方镇!考核百官之事,就是由他主持的!”
杨士元提高了几分声调,显然十分上火!
周欢沉吟了片刻之后,问道:“丞相,以你对朱方镇的了解,你觉得,朱方镇能做出来这样的事吗?”
“以老臣对朱方镇的了解,他不像是能做出这种事的人,但事实却又明摆着!而这,也正是老臣不解的地方!”
杨士元皱眉道!
“朕倒是有个猜测,或许能够解释此事!”
“请皇上明示!”
“既然朱方镇不像是能做出这种事的人,但他却做出了这样的事,那么很有可能是他被人胁迫了!”
“被人胁迫?”
杨士元不禁是皱起了眉头:“朱方镇是堂堂吏部尚书,位高权重!而且,他还洁身自好,从未听说过他有什么腐败之举!这样一个人,怎会受人胁迫呢?”
“呵呵,只要是人就会有软肋,只要有软肋,就有可能会受人胁迫!”
“那么朱方镇的软肋是什么呢?”
“他那个三代单传的宝贝儿子啊!”
听了这话,杨士元的眉头又是一皱:“老臣倒也知道,朱方镇的那个儿子,从小就被宠坏了!如今虽然已经成年,却还是不思进取,终日沉迷于风尘之地。不过,老臣前段时间听说,朱方镇的那个儿子在庙会上冲撞了皇上之后,便被送回老家,闭门思过了啊!”
“呵呵,朱方镇的那个儿子是不是被送回了老家,是不是在闭门思过,恐怕只有朱方镇最清楚!”
“皇上,您的意思是……”
“朕没什么特殊的意思,只是随便猜测一下罢了。丞相,考核百官的事,你不必多管,就让朱方镇去主持就行,咱们静观其变即可!”
周欢微笑着说道。
“老臣遵旨!”
杨士元知道周欢肯定有着长远的计划,便躬身领旨!
沉吟了片刻之后,他又接着说道:“至于开科取士一事,还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正式开考了。届时,天下学子,将会云集京城!”
“这件事如果办不好的话,一来有可能会有损皇上和朝廷的声誉;二来有可能使开科取士刚一开始推进,便即夭折!”
“主持此事的人,乃是礼部尚书王进才,可老臣实在放心不下此人!”
“因此,老臣恳请皇上,能否换一个人来主持此事呢?”
周欢轻轻一笑:“君无戏言!既然朕已经说了让王进才主持此事,在王进才并没有犯什么错误的情况下,朕又怎能临时换人呢?”
“如果继续让王进才主持此事,那恐怕就会好事变坏事了!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杨士元提醒道!
“怎么没有办法补救?朕倒是觉得,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呢!不破不立嘛!”
周欢微笑着说道。
“不破不立?”
杨士元喃喃念叨了一句,眉头皱得更深了!
他似乎是明白了周欢的意思,却又觉得不能完全得到要领!
沉吟了一下,他最终还是鼓起勇气,问道:“皇上是不是有什么计划?”
“哈哈……”
周欢朗声一笑,拿起一块西瓜递给了杨士元:“丞相不必多想,只需要按照朕的吩咐,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即可!”
“老臣遵命!”
杨士元不敢再多问,伸出双手,接过了西瓜。
“尝尝味道怎么样?”
“冰甜爽口,好吃!解暑!”
“呵呵,这个西瓜是用井水泡了的,不过,还不够冰爽!朕已经制出了冰,你先别走,一会儿尝尝冰镇的西瓜,那才叫冰甜爽口!”
“如此盛夏,皇上竟然制出了冰?!”
杨士元瞪大了眼睛,感觉十分不可思议!
“呵呵,丞相过来看!”
周欢走到那个大水缸旁边,示意了一下里面那个小罐子:“丞相看看,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冰?!”
杨士元满脸惊诧之色:“皇上,老臣可否触摸一下?”
“当然可以!”
“那老臣就冒昧了!”
杨士元伸手摸了一下,入手冰凉,确是冰块无疑!
“竟然真的是冰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杨士元的眼神更加惊诧了:“请问皇上,是如何在如此盛夏制出的冰块?”
“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
周欢原本还想讲解一下呢,但是转念一想,杨士元未必真的对其中的科学原理感兴趣,再者,如果杨士元跟他女儿一样打破砂锅问到底,自己也没那么多兴趣来讲解。
于是,他便摆了一下手,说道:“至于其中的原理嘛,丞相不必知道,只需要知道,从今以后,你的丞相府中,少不了冰块使用就行啦!”
“此乃皇上所制珍惜之物,老臣岂敢擅用?”
“这段时间,朕没怎么上朝,政务全都压在了丞相肩上,功苦劳高,就当这是朕赏赐给你的吧!”
“老臣多谢皇上圣恩!”
杨士元立刻跪下来,行了一个大礼。
“丞相免礼!”
周欢抬手示意了一下:“哎,对了,丞相,朕还有一件事想跟你说呢!”
“请皇上明示!”
“朕准备在京城开个商号!”
“皇上准备在京城开个商号?”
杨士元十分惊诧!
“没错!”
周欢笑着说道:“这段时间,朕花费了不少心思,做出来了香皂、纸张、白糖、纺车等诸多东西,这可都是宝贝啊,总不能使之蒙尘吧?”
“所以,朕准备开个商号!”
“一来,使这些东西能够流通天下,造福臣民!”
“二来,朕也可以凭此而增加一份收入,朝廷更是多了一份税收!”
“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