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登基(1/1)
都说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可是在大明朝尤其是晚明时期,皇帝说话,有时候还真不是那么好使的。
眼下内阁的四位阁臣,全都请求朱由校将追查赃款一事,交给朝廷,原本打算和稀泥的首辅也不知该如何辩解。
在内阁诉求一致的情况下,皇帝就算不想答应,也得答应。
朱由校沉吟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好吧,此案就由户部、刑部与锦衣卫一同审查。”
顿了一下,朱由校继续说道:“不过可要明确好了,锦衣卫不会插手民间商人、地主,朝廷也不能插手内廷的筛查!”
“臣等遵旨!!”
刘一燝、韩爌几人同时应是。
其实朱由校的这句话,也刚好应了几位阁臣的心思。
这几日来,内阁的这几位。其实过的也并不舒坦。
自从那晚扶立朱由校继承大统之后,几位阁臣,就不曾见过朱由校。
朝臣们最关心的,新君情况如何?锦衣卫在宫内抓了多少人?李选侍与郑贵妃那边又是什么情况?新君准备怎么处理红丸案?.....
以上种种问题,内阁全都是一问三不知,这不由让一众大臣,对内阁很是不满,特别是那帮言官,就差跑到内阁去骂娘了。
几位阁臣也是有苦说不出,眼下新君上位,宫内权力交替,正是最危险的时候,谁掺和谁死。
此时,也正好借着追查赃款一事,给朝臣们一个交代。
反正宫里的事儿,内阁管了,至于最后结果如何,那得问锦衣卫了,是他们负责查的,与内阁无关。
不得不说,这几个老东西,算盘打的那是啪啪的响。
除方从哲比较郁闷之外,几位阁臣全都高高兴兴的离开了皇宫。
很快,内阁就传出消息,宫里的那些内侍,于万历年间就巧立名目侵吞天子内帑,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十余年来,被他们私吞的银子多达一千多万两。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朝臣们顿时转变了风向,开始弹劾那些贪婪的内侍。
锦衣卫处死那些内侍、太监的事情,就因为一千万两银子的巨款,翻篇儿了。
同时,由户部尚书韩爌带头,户部与刑部,也紧急组成了一个临时调查人员,开始追查那些与内侍有所关联的商人、地主。
九月六日。
天色刚蒙蒙亮,朱由校便在内侍的伺候下,穿戴好了皇帝冕服。
此时的朱由校,头戴前后各有十二旒的天子冕冠,身着玄衣黄裳,衮服上绣十二章图像,看起来也颇有几分帝王风采。
(这里多水一句:玄衣黄裳,上衣玄色法天,下衣黄色像地。
说简单点儿,就是里面穿一件黄色长袍,外面再披一件赤黑色的短衣服,呈现一种上黑下黄的效果。
十二章图案,就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等......
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祭祀、宗庙、登基等各种重大仪式,都是冕冠加玄衣黄裳,唯独清朝是个例外。)
随着钦天监几声鼓响,朱由校在一众内侍的簇拥下,登上了天子抬舆,然后跟随
祗告天地、宗庙、社稷之后,又来到了奉先殿,祭拜列祖列宗,而后先是来到神宗皇帝灵前拜谒,最后再到大行皇帝的灵前,行五拜三叩之礼。
直到来到奉天殿,做上了龙椅,接受百官朝贺,至此,登基仪式完成。
而后传旨:大赦天下,将今年下半年定为泰昌元年,明年为天启元年。
这一套礼仪,繁琐至极,直至日落方才完成。
累到差点儿虚脱的朱由校,在王安的搀扶下,入住到了乾清宫。
此时的乾清宫内原本的内侍、宫女,全都被驱逐了出去,改换成了原东宫的人马。
这些人从小跟在朱由校的身边,眼下来说,还是可以放心的。
“呼~,登个基而已,竟然这么繁琐,那帮老家伙,倒也不嫌累!”
朱由校屁股刚挨在榻上,扭了扭酸疼的脖子,忍不住的吐槽道。
“皇爷,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累也没办法的!”
王安一边笑眯眯的说着,一边走上前去替朱由校揉捏起了肩膀。
“规矩?”
朱由校轻笑一声:“规矩是人定的,有些好规矩是得守,可是有些不好的规矩,也得改才行.....”
一听这话,王安手上动作一怔,不敢搭话了。
安静了片刻,朱由校闭着眼睛问道:“司礼监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王安恭声道:“回皇爷的话,司礼监那边现在只有奴婢一个秉笔,掌印与其余几位秉笔太监,一直都在告病,不曾露面!”
“嗯?”
朱由校眉头一抬:“那内阁近期送来的题本呢?是何人披红?”
王安:“内阁近日并无题本送来,想来是等明日送来!”
朱由校眉头一皱:“这帮阁臣,明知朕初涉朝政,还将题本堆压这么久?
他们这是打算累死朕?还是打算淹掉某些东西?”
“这.....”
一听这话,王安不由再一次手下一顿,支支吾吾的不敢搭话。
朱由校的话,不由让王安想起了世宗皇帝时期的严嵩与严世蕃等人。
当年严党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可是嘉靖皇帝一心修道,除了银子之外,什么都不管。
以至于许多大臣送上去的题本全都被严党看在眼里,对他们有利的,就先行票拟通过而后送到御前批红,对他们不利的就票拟不通过并压在内阁。
久而久之,那些不通过的题本就越来越多,最后压不住了,一股脑儿的送到御前,嘉靖帝一看这么多,也懒得去翻,直接下令司礼监全部批红。
这就是所谓的“淹”字决。
归根结底,明朝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奸臣与权阉,其根本目的,就是皇帝的懒散与疏漏造成。
而今朱由校这么说,倒也不是无的放矢,谁知道这几日积压在内阁的题本有多少?题本的内容又是什么?
如果真换一个初涉政务的皇帝过来,说不定心一烦,就全部批红了,这样一来指不定又有多少人会奸计得逞。
沉吟片刻,朱由校沉声道:“司礼监那几个老东西,他们身边还有人吗?”
王安:“没有了,都被抓到锦衣卫的诏狱里面去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既然那几个老东西不中用,那印就由大伴来掌管吧!”
王安闻言,当即心下大喜,随即跪在地上,叩首行礼:“谢皇爷天恩,请皇爷放心,奴婢一定替皇爷看好这块印!”
朱由校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至于秉笔嘛,大伴可有推荐人选?”
王安想了想,而后恭声道:“回皇爷,奴婢以为,魏朝、刘若愚、刘镇,还有.....”
说到最后,王安顿了一下:“还有魏忠贤,此四人皆可担任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