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党争(1/1)
装傻充愣。
这是朱由校重生之前,跟着那帮明史爱好者学来的一招。
之前朱由校继承皇位、清洗后宫、下中旨,用的都是这一招,显然是非常好用。
因此,朱由校决定,将装傻充愣,进行到底。
对于官员的这些题本,朱由很是不满,准备借机发飙。
随即朱由校看向魏忠贤、刘若愚等人,沉声道:“立刻将这些题本全部进行查验,凡是使用陈词滥调、引经据典、主次不分的题本,全部单独列举出来。”
“是,皇爷!”
魏忠贤、刘若愚几人不敢怠慢,赶紧开始翻阅各自面前的题本。
不大一会儿,送入乾清宫的一百封题本,便被挑选完毕,其中有九十八封题本,被挑选了出来。
剩余的两封题本,一封是熊廷弼所奏,另一封则是袁应泰所奏。
事关辽东,朱由校也暂时收起了惩治官员们的心思,随即拿起熊廷弼的题本,开始翻阅起来。
关于熊廷弼的题本上的内容,内阁票拟:敦促户部尽快运送,至于蒙古灾民一事,内阁的意见居然是将其接入沈阳、辽阳进行安置。
看完票拟内容之后,朱由校的脸色已经是黑如锅底,眼中露出一抹寒光。
朱由校清楚的知道,历史上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在天启元年攻克沈阳,靠的就是那些蒙古灾民,在城内大肆破坏、与后金里应外合,攻打守城的明军,这才致使沈阳、辽阳丢失,十几万的辽东强军也全军覆没。
沈阳与辽阳的丢失,不仅让大明在辽东的势力损失殆尽,更是给了后金立国的根基,这个损失对于大明来说,可谓是一个灾难。
再者,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蒙古的十几万灾民哪是那么容易安置的?
那么多灾民,不仅会耗费大量的粮草,还要派兵看守,还要顾及到蒙古灾民与大明百姓的一系列矛盾。
因此,随意安置接受灾民那基本就是作死,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带来天大的麻烦。
除去朱由校重生先知的优势之外,单就后世那些接受难民的种种教训,朱由校也不可能任由那些难民进入大明的领地。
而今蒙古灾民依旧如同历史上记载的那样,向着辽东靠近,朱由校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眼下的大明只需要奴隶,不需要难民,而这些蒙古灾民,正是大明发展辽东边防的主要劳动力,怎能任由他们进入城内,成为大明的负担?
沉吟半晌,朱由校拿起朱笔,否决了内阁票拟的意见,直接同意了熊廷弼的处置方式。
在朱由校看来,慈不掌兵,大明将来想要发展,都不可能与周围的国家和政权相安无事,发生冲突那是必然的事情。
文官那一套宽仁爱民、来投既纳的思想,根本就是取死之道。
将熊廷弼的题本批复之后,朱由校又拿起袁应泰的那封题本开始端详起来。
在朱由校的印象当中,袁应泰此人做官方面还是不错的,不贪不拿,而且精通水利与后勤方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唯独就是不适合带兵打仗,辽阳、沈阳的丢失,与任用袁应泰有些直接的关系。
袁应泰题本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弹劾辽东巡抚周永春没有作为,一味迎合熊廷弼,有失文人风骨、有损巡抚威名。
周永春此人,虽然名声不显,但是早在万历年间,他就直言辽东建奴的威胁,提醒朝廷早做准备,奈何当时他官职不高,人微言轻,十几次上书,均未引起重视。
后来努尔哈赤羽翼丰满之后,果然公开反明,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这些无不说明,周永春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才。
可惜,周永春不是东林党,因此,想要通过辽东掌权的东林党人,自然将他当做了针对的目标,想要将他从辽东巡抚的位置上搞下去。
“党争.....!”
看完袁应泰的弹劾题本之后,朱由校不由轻笑一声,眼中寒芒愈盛。
大明灭亡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党争,东林党则是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
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注意到了熊廷弼于题本当中催问饷银一事。
随即朱由校扭头看向一旁的王安:“王大伴,朕如果没记错的话,先帝登基之初就曾调拨了两百万两帑银,送去辽东吧?”
王安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恭声道:“回皇爷的话,确有此事!”
朱由校面无表情,继续问道:“如果辽东的将士们迟迟未能拿到饷银,或是饷银不足,又会如何?”
“这......”
一听这话,王安不由身形一颤,小心翼翼的抬起头看了朱由校一眼,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有什么话就说!”
见到王安如此模样,朱由校面上露出一丝不悦的神色。
“回皇爷的话,那群武夫久居边关,不识王化,只认钱粮,不认其他,若是饷银不足,难免会暴起闹事......”
说着,王安双膝一软扑通跪了下去,不敢再继续说下去了。
朱由校见状,不由面色一沉,很快就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按理说,此时距离饷银拨付已经过去了那么多的时间,即便饷银暂时没有送到辽东,但是消息也应该传到了才是。
可是身为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却依旧在题本当中催问饷银一事,这只能说明,关于泰昌帝拨付饷银一事,熊廷弼并不知情,消息被人刻意掩盖了下去。
按照最坏的结果推算,一旦饷银不能及时到位,辽东士兵定会因为心中不满,而被有心之人利用,引起哗变,定会使得辽东不稳。
而辽东一旦发生不稳,身为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定然难辞其咎。
因为熊廷弼一直被归为楚党,之前担任御史的时候,就曾大肆攻击东林党人,双方可谓是苦大仇深。
再上饷银拨付,一直是由户部负责,而今担任户部尚书的韩爌,正是东林党人的元老之一。
因此,眼下有理由、有能力这么做的人,除东林党之外,再无他人。
“好啊,好一帮文人君子.....”
想通其中关键的朱由校,不禁轻声呢喃出声,眼眸深处也是杀机毕露。
这封题本,在朱由校登基之前,就已经送到了内阁,看来东林党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如今被自己识破,朱由校自然不会任由他们得逞。
“魏忠贤!”
“奴婢在!”
被点名的魏忠贤,当即快步来到朱由校的面前,跪了下去。
朱由校阴沉着脸,寒声说道:“朕命你即刻率领东厂,调查辽东饷银一事,但凡发现敢有向辽东饷银下手之人,即刻抓捕,绝不姑息!”
“是,皇爷!”
魏忠贤当即恭声领命,随后快步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