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秦军的进攻与使臣觐见(1/1)
武都城内
城墙之上
段旭看着远道而来的两支秦军停了下来,为首的将领对着武都城的城墙和下方的营寨指指点点。
身旁的副将也看到了这一情景。
“将军,如今城外的秦军如此之多,他们若是分兵一齐攻之,我们该如何处理?”
段旭扭头看了他一眼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然是死守了,如今外面的营寨怕是凶多吉少了啊!”
秦军大营
一队秦军早早便发现了这两支秦军的到来,一支骑兵从这队秦军里冲了出来,朝着那两支秦军冲去。
在经历了一次身份核验以后,秦军双方才解除了戒备。
那一队秦军带着这两支秦军进入了大营。
这所大营修建的很大,因为一开始,他们作为先锋军来到这里的任务就是探查情况,承担能攻击就攻击。
但是,武都城这情况......一言难尽。
两支秦军进入营寨后。
主将便被请进了中军营帐之中。
“哈哈哈,张将军、武将军你们二人怎么会来到这里?”
年轻的将军又高兴又困惑。
“你们二人不是负责阴平郡吗?”
“别提了,程将军,阴平郡内,有防线,我的先锋军在牛头山那里中了埋伏,而后我又派了许多斥候前往阴平郡调查,回来的寥寥无几,而且回来的人说,阴平方向也有大概不下于两万的人马,我无奈,只能返过去与武兄汇合一同进攻武都郡。”
“不过,武都郡的情况和那阴平郡也颇为相似,据我那斥候回复,阴平郡的旷外也是一个牧民也没有,一只牲畜也没,静悄悄的。”
“看来,两郡都做好了防范啊!”
“明明咱们军队一开始的行动信息都是保密的啊,怎么会......”
“怕是那位孟将军早早就预料到了吧!”
张秉眯起了双眼,这使得他更有气势。
年轻将军点了点头说道:“对啊”
“之前,我就和王上说过,蜀地易守难攻,尽管阴平、武都两郡比起川中地形好上许多,但是孟坚宿将也,又逢蜀先王逝去,怎么可能不会做防范呢?唉......”
秦国的众将之中,张秉属于治军严格,关心士卒的人,但是为人过刚,有时说话很不中听,尽管张秉有能力,但是秦君对他不甚喜爱。
年轻的将军和武将军对视了一眼,尴尬地笑了笑并没有接下这个话茬。
“程将军,这几日,武都城内的人可有什么动作?”
“这几日,一直有许多蜀军士卒在门口叫骂,我的士卒和麾下的诸多校尉来回请战,被我打发了回去,如今你们来了,咱们一同进攻我就不信拿不下武都。”
“不急,我们大军先休整一日明日,便进攻武都。”
“好!”
第二日
集结起来的三万余秦军分兵杀向了三个营寨,并且秦军之中的八千余骑兵来回穿插,不给武都城内的士卒支援三个营垒的机会,而且骑兵还游走在三个营寨之间,射杀那些漏掉的蜀军。
尽管营垒等修建的很好,里面驻守的又是精锐,但是士卒太少了。
驻守在武都郡的五万人马,两万守在了武都,三个营垒内又共驻守了数千人。
在让秦军付出几千人伤亡的代价后,终于攻下了这些营垒。
进入营垒后,张秉看着这个蜀军修好的营垒点了点头。
至少这些营垒修建的都可圈可点,不然也付不出秦军那么多人的伤亡。
武都城上的段旭也没有办法,数千骑兵来回游走,本身他的骑兵就少,驻守在武都城的兵力可以说很多了,但是遇到这么多人,也只能干着急了。
他也恨极了那些秦军中通晓骑射的那些骑兵。
秦、凉、雍、唐、赵、燕这些国家由于长期同游牧民族交战,其地的马儿又多,故而骑兵都很强。
蜀国自从占领了武都、阴平、两郡后,才慢慢的有了数千骑兵。
和秦、凉、雍、唐、赵、燕那些动不动以万为单位的骑兵的国家真没法比。
段旭狠狠地捶打了一下城墙上的墙壁,沉重地叹了口气。
“咱们地守城器械和相关物品都备好了吗?”
“将军,备好了!”
“叫兄弟们都准备好,秦军要在这几日发动攻城了。”
“我定以此身护住此城以报先王大恩。
下辨
城内的镇北将军府中
孟坚严肃地看着手里的情报。
“阴平郡方向并没有来犯的秦军,但是武都方向上来了许多秦军,并且已有三支秦军在武都城外驻扎。”
“如今的局势,当真是十分危急啊!”
孟坚长叹了一口气,然后眼神一利看着地图若有所思。
“命令,阴平郡方向派出一万人往北出发,向南安郡、石营方向,然后,再派五千人支援武都,明儿”
“父亲!”
“你率领一万人,也往石营方向,同阴平郡的一万人一同攻下石营,我再亲率一万精锐去支援武都。”
“唯!”
随后,孟坚和孟明身披铠甲离开了这里。
成都
各个国家的使团都不远千里来到了这里(除了秦国)
雍国的使者和凉国的使者在这次悼念先蜀王的名义混到了一起,两方使者常常聊着天,又多次求见蜀王。
大鸿胪麾下的属官们被两国的使者烦的没有了办法,只得去找大鸿胪了。
“张大人,我实在是没法了,雍、凉两国的使者一直想要见见王上,”
“这......我想想办法,你先下去安抚住他们,告诉他们我会同王上说起此事。”
张伦对这个属吏说道。
次日
朝会上
顾言端坐在王座之上听着下方大臣的进言。
这时
大鸿胪站了出来想着顾言行过礼后说道:“启禀王上,雍、凉两国使者称有要事想要求见大王。”
顾言听到这句话,低头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将他们带上来吧!”
“唯!”
“宣雍国、凉国使者觐见。”
“宣雍国、凉国使者觐见。”
“宣雍国、凉国使者觐见......”
很快,两国的使者昂首挺胸跨步前来。
“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