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连下数城与谴责(1/1)
王吸在羌人修建的营帐中派人进行一番清理后,便让将士们来到了这个营帐内进行一番休息,打算在这里休整一日。
然后,王吸拿出了笔和纸书写了下来自己这几日的所见以及自己对于羌人的看法。
他将这些写好了的信件递给了斥候让他传给在首阳方向的孟坚部。
另一边的镇西军在陈最的带领下,攻下大夏县后直奔抱罕。
路上他们便遇到了往西北方向撤退的羌族骑兵。
陈最看着不远处,策马奔腾的羌族人先是一愣然后反应了过来。
派出骑兵消耗他们。
此时的羌族人已经远远不是三万人。
一万人左右,损失很惨重。
陈最下令追击以后,那些被击溃了的羌族人更是吓破了胆。
他们的马匹也渐渐地撑不住了。
很快一些羌族人便因马匹的长途奔袭给累的跑不动道,被后方的蜀军所射杀和俘虏。
尽管仍有着不少的羌族人跑了,但是捕获并且杀败了这千余人也算是个不小的军功。
陈最命令人将羌族人押了上来。
他面色严肃地看着面前的羌人说道:“你们进入陇西郡的羌人不少吧?怎么如今就剩下你们这些人?”
那个羌人将事情发展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面前的这个蜀国将军,还给他叩头请求饶他一命。
陈最冷笑了声,便把他押出去说道:“按旧例行事。”
“唯!!”
不久便传出了那人惨叫的声音。
镇西军常年在蜀国的西边,防备西部的异族
那些异族很早以前便在那里的高原生存,逐渐适应了那里的气候。
经常有人从高原下来袭扰西部各郡。
所以顾建设镇西军来驻守。
但是由于这些异族人下来的时间不定,并且袭扰了之后就立刻撤退,故而顾建设立镇西军以后,只是让他们负责镇守城池,而非主动出击。
因此在编制上,镇西军是蜀国四镇中军队人数最少的军队。
远远不如驻守在南部防备蛮人和粤国的镇南军、以及在北部镇守的镇北军。
同时也是战功获得最少的四镇之一。
他们对于异族人的对待也就有了一些比较古怪的......对待方式了。
“将军,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做呢?”
“继续追击,大夏县已经被我们攻下了,下一步围攻抱罕。”
“唯!!”
“听从孟将军的命令,让斥候多探明情况我们再打明白了吗?”
“明白!”
陈最点了点头。
次日
首阳
孟坚看着面前摇摇欲坠的城池,直接下令冲城。
在最后这一次大举进攻之下。
首阳陷落。
孟坚带着蜀军大步进入到了首阳之中。
同时,王吸部的军情也很快传到了孟坚的手中。
孟坚看着手里的情报先是一愣后是转为愤怒。
孟明看到自己父亲的表情一脸的愤怒问道:“父亲怎么了?王吸那一部发生了什么吗?”
“不出所料,羌军果然进来了,还将安故县劫掠了一番,王吸部将安故县的羌人击溃出去后,还在安故县呆了一段时间,昨日才击溃了羌军,这些羌人!嗯......王吸有一句话写的确实正确,非我族者,其心必异。”
“羌人还真的进来了?难道是秦王让这些羌人进来的?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呵呵,这样看来,反而有利于我军,你看看吧,那些秦国的民众得知了这消息后,对于他们的国君会有怎样不满的情绪,嗯......派人将羌人大举进入陇西并且是秦君的命令这一消息传出去,一定要大肆宣传,明白了吗?”
“唯!!!”
数日后
羌人大入陇西并将安故县烧杀抢掠一事便传了出去。
由于蜀国暗探的操作,使得数个国家也得到了这一信息。
齐国
临淄
桓帝时期派往这里镇守一方的陈文在这里镇压了农民起义,又实行收复民心的政策。
逐渐的在炎朝的东部成为了政令独自一方的地区。
后面渐渐的演化为一个国家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由于齐地的富庶,这里的文化氛围也很浓郁。
诸子百家在这里的也有不少。
齐王又在临淄建立了学宫广邀天下学者。
当秦国国君将羌族人引进国内乃至于发生自己国民被屠杀的信息传到这里的时候。
许多学者都很愤怒。
大儒许明说道:“秦国的祖先赢武时悼帝(桓帝后面的炎天子)时期征讨羌族有功的人,所以悼帝给了他四个郡的土地,让他南面称孤得以为王,如今的秦国国君,非但没有向自己的祖先学习,反而引进夷狄来屠杀自己的子民,这不是很荒谬吗?我听说这样的一句话,君主看待臣子就像看待自己的手足,臣子就会把君主看作心腹;君主看待臣子就像对待犬马一样,臣子就会把君主看作平民百姓;君主看待臣子就像对待泥土草芥一样,臣子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语出孟子*离娄下)这句话用在民众身上也是对的,如果国君对自己的子民宛如草芥一般,那么那些民众们会将自己的国君视为仇敌!我还听说,为了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铺满田野;为了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布满全城。这就是所说的占土地、吃人肉,这种罪孽连死都不能够饶恕。当今的秦君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为了获得土地不惜牺牲许多民众,这样的国君实在是太荒谬了!(语出孟子*离娄下)如果他死了,得到厉或者戾这样的谥号的话,就是他这种国君一生的写照吧!”
(厉: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他的学生们听到自己的老是这么说立刻写下老师的言语,并且开始大力谴责起秦国。
其他的学者见许明开起了团,他们也立马跟了上去。
一时之间,秦国的国君赢华在各国的文人之中的风评急剧下降。
而秦国的民众们,对于自己的君主也产生了失望。
他们在怀疑,自己的国君是否真的不在意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