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诸葛亮的决断,弃车保帅(1/1)
曹操微微颔首,紧接着目光落在了荀彧的身上。
“文若,粮草辎重都统筹得如何了?”
后勤辎重这一块往常都是荀彧在负责,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而荀彧没有丝毫犹豫,出列躬身行了一礼后,沉声道:“冀州、徐州各地粮仓当中囤积的粮草已是全部运至颍川,足够支撑大军半年征战。”
“若是战事延续到秋季,秋收过后同样能再度补充部分粮草,保守估计也能够撑到入冬。”
要知道颍川的地理位置极优。
这次曹军分三路征讨刘备,或可从颍川入关中,再将军粮运至汉中。
或可直接将运送至宛城,再分以曹操这一路以及荆州大军。
自然将军粮暂且囤积在颍川乃是最佳的选择。
稍微需要留意的便是距离汉中的路程依旧稍远,不过也不用太过操心,只需要提前押送军粮便是。
至于按着荀彧的说法,军粮最少也能撑到入冬,显然已经是绰绰有余。
毕竟就算届时战事还未结束,但在恶劣的天气因素下,也不可能再继续征战了。
所以此战最晚不过便在年前需要结束!
“好,有文若你在,这些事本王便不多操心了。”
曹操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扭头看向了众人,“若是无事的话,诸位都且各自下去准备吧。”
“三日之后,兵发益州!”
话音落下,堂中众人顿时双眼放光,但紧跟着还是老老实实的都各自离开。
现在兴奋归兴奋,但说到底这大战都还未开启。
哪怕现在曹操几乎可以说是胜算极大,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就在众人散去过后,曹操的目光落在了留下来的徐放身上。
“子狩,你说此战可还会有何变数?”
“我可是按着你的建议,兵分三路了,万一到时候出现什么意外的话……”
曹操此时看上去显得有些忐忑。
而徐放见着对方这副模样是又好气又好笑。
要知道以曹操的智商,显然不可能看不出来如今的局势,四方已定,异族也无力侵扰,除开要面对的刘备之外,哪里还可能存在什么变数?
之所以还放不下心来询问他,明摆着就是曹操关心则乱。
“主公你且放心就是。”
“此战举天下之力伐蜀,单以刘备两州半之地,面对这三路大军,定然是顾此失彼。”
要知道刘备还能掏的出的人马可不多了。
倘若分兵应对的话,那曹操的优势无疑就会更加明显。
“多的便不多说了,此战……必胜!”
徐放倒也没有什么好再解释的,毕竟该明白的曹操自己也都能明白。
闻言曹操的神色这才放松了许多,不过紧接着却是饶有深意的看了徐放一眼。
“对了,我听文和说你最近准备有些动作?”
徐放一怔,倒也没有选择隐瞒,直接就点头承认了下来。
“虽然是有些想法,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真的需要动手……”
“行了,子狩你自行抉择便是,若是需要的话,尽管开口。”
曹操摆了摆手,直接将徐放的话给打断。
这话徐放也不是第一次听见曹操这么说了,但此时依旧是颇有些感动。
下一刻,两人对视一眼过后,默契的不再多说。
……
益州,成都。
原本的州牧府已经是消失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扩建后的蜀汉皇宫。
哪怕刘备的要求是一切从简,但在这事上显然不可能节省。
“该来的还是来了。”
刘备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变幻不定,到最后忍不住蓦然长叹了一声。
毕竟早在他登基之时便知道这一战很快便会到来,而汉中陷落无疑成了此战的催化剂。
刘备目光落在诸葛亮的身上,死死的将他给盯着。
现在两方的实力对比极为悬殊,他能够指望的也就只有诸葛亮能不能力挽狂澜了。
“孔明,我汉室存亡,如今都全系在你身上了。”
诸葛亮浑身一震,随即重重点头。
“陛下放心,亮定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闻言暗自松了一口气。
别的不说,起码看样子诸葛亮还并不是束手无策。
只要尚有一丝希望,那他就绝不可能放弃。
“你我名为君臣,却是知交,若是当真无力回天,孔明你还是保全自身为重。”
“不过如今曹孟德三路大军兵锋正盛,未知孔明你可有何良策?”
与此同时,大殿当中众人的目光全部都落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可以说如果诸葛亮现在稍微露怯,恐怕不知道有多少人便会因此生出异心。
好在诸葛亮看上去依旧是自信无比,坦然道:“既然曹军兵分三路,那陛下自当逐一应对。”
“吕布引大军自汉中而来,若是置之不理,当可直入益州腹地,成都危矣,还请陛下遣一上将,分兵以对。”
“至于曹军主力亮自会与之相抗,陛下不必忧虑。”
“唯独荆州……”
诸葛亮顿了一顿,眉头微微蹙起。
说到底刘备的实力和曹操可比不了,分兵防御雍凉大军以及曹军主力便已然是捉襟见肘了。
再想要守住荆州的话,到最后反而可能会顾此失彼。
徐放明白这个道理,诸葛亮自然也不会看不明白。
发觉其余人此时也有些沮丧之时,诸葛亮却是蓦然一笑。
“眼下云长将军正驻防长沙四郡,主公不妨便下令其退守交州,将荆州南部让与曹操。”
诸葛亮心中暗叹了一声,但也明白这是最好的对策了。
而刘备闻言顿时就愣住了,显然不清楚诸葛亮的打算。
还未开战便将荆州拱手让人,这是个什么说法?
倒是法正此时若有所思,最后微微颔首,“丞相所言甚是,眼下的确应当暂且放弃荆南。”
一见法正也开口了,刘备更加迷惘。
而大殿当中无论是哪个派系之人此时都同样是格外不解。
可既然诸葛亮和法正的意见都达成了同意,显然这里面就有他们看不出的深意。
不然这么做可没有道理的啊!
“孔明、孝直,你二人到底是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