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曹操刺董(1/1)
从赵沐府中出来的曹操并没有回到自己的住处,而是来到司徒王允的府上,一见面曹操就开门见山的道“某欲除国贼董卓,听闻司徒有七星宝刀,某想借献刀之名,接近董贼,趁机杀了他。”
王允见曹操竟有如此胆识,不由赞叹道“孟德真乃义士也。”于是将祖传的七星宝刀交给曹操。
曹操来到董卓的太师府,由守卫禀报后,进入董卓的房间,外面由义子吕布守护,曹操来到时,董卓正在午睡。
由于董卓身宽体胖,且是背对着曹操睡得,曹操一时间找不到下手的角度,只能在旁边等待机会。
这时,董卓翻了一个身,迷糊中看到眼前站了一个人,瞬间就将他吓醒了,看到是曹操持刀后,立马喝道“孟德是要做甚?”
曹操急中生智道“来此,是操得到一柄绝世宝刀,特来献给太师。”说完,将七星宝刀献给董卓。
董卓拿到宝刀,把玩了一番后道“真乃一把宝刀啊!”
这时的曹操见后道“既然宝刀已献,操就先行告退了。”董卓还真以为曹操是献刀的,还让吕布送曹操,曹操急忙拒绝。
此时李儒正好来找董卓,看到董卓正在把玩七星宝刀,好奇道“太师,这把刀是哪里来的?”
董卓笑道“刚刚孟德所献。”于是又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给李儒讲了一遍,李儒听后脸色巨变,又把吕布召进来,问刚刚曹操走时的表现,李儒判断曹操应该是想刺杀董卓,把这个推测跟董卓一说,董卓才后知后觉道“好个曹孟德,枉咱家这么信任他,竟然想谋害咱家。来人啊,全城戒严封锁洛阳四门,全力搜捕曹操。”
此时的曹操正一路狂奔至西门,守城校尉正是高顺,见曹操一路狂奔道“来者何人,下马接受检查。”说完就要搜查一下曹操,曹操见后方有骑兵追赶,料定乃董卓发现他的意图,派兵全来追赶,想起赵沐的嘱托道“某乃骁骑校尉曹操,受卫将军赵沐所托,出城去办点事情。”
高顺见曹操如此说,又是赵沐的熟人,遂将曹操放出城了,出了洛阳城的曹操一路狂奔。
追兵刚好看到高顺将曹操放出,追问高顺道“为何将曹操放出?”
高顺看到来人气势汹汹的样子,猜测应该是追兵,于是帮曹操善意的撒了个谎道“曹操言受太师所托,出城有要紧事办理,某不敢阻拦。”
来人见找不到高顺的毛病,只能带人悻悻而归。
追兵将高顺将曹操私自放出城的消息告知董卓,董卓大怒,当即就要将高顺下狱,被李儒劝住道“太师,常言道不知者无罪,高顺乃太师义子吕布所倚大将,岂能因一曹操,而使父子情谊受损。”董卓这才作罢,没有责罚高顺,但是董卓也严令各郡县搜查曹操。
再说曹操一路逃至中牟县城,又累又饿只能冒险进中牟城,却不慎被抓,被关进中牟县大牢,即日押往洛阳,时任中牟县令的陈宫听闻曹操的事迹,对曹操孤身刺董非常佩服,于是决定将曹操救出来。
待到半夜时分,陈宫利用县令之便,将看守曹操的守卫支开,曹操以为陈宫是来杀自己的便道“汝此来是来取某项上人头乎?”
陈宫回道“某乃中牟县令陈宫陈公台,闻公事迹,某甚为佩服,特来解救,请速速随某来。”随即将曹操放了出来,跟随曹操一起逃亡。
二人一路难逃,陈宫道“不知公接下来作何打算。”
曹操答曰“某曾与卫将军赵沐相约,由某在关东召集义士,卫将军则为内应,里应外合共同铲除国贼董卓。某欲归乡,散尽家财,招募乡勇,而后发檄文于天下,兴义兵,匡扶汉室。”
洛阳,太师府,董卓正与李儒商议怎么除掉一些异己,尤其是赵沐,一直是董卓心中的刺,无时无刻不想拔除,只是之前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成功,如今自己羽翼已丰,正是拔掉的时刻。
董卓向李儒问道“如今咱家已经成功掌控朝政,文优觉得该如何对付赵沐?”
李儒不知道问什么董卓对赵沐这么有执念,他也不好多问,但还是给董卓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道“赵沐手下有镇西军两万,且皇甫嵩虽与之政见不合但赵沐与北军颇有渊源,若强行消灭赵沐,难保皇甫嵩不会掺合进来,给其他人可趁之机。”
董卓问道“那该如何处理?”
“某有连环计,或可让赵沐为太师死心塌地的卖命。”李儒笑着说道。
董卓大喜道“何计?”
李儒缓缓说道“太师是否急得何太后及弘农王否?”
“咱家当然急得,他不是被咱家迁到永安宫了吗?”董卓说道。
“谋之第一计就是何太后及弘农王,太师可以以赵沐家人为质,使其毒杀何太后与弘农王,如此,则赵沐被汉室大臣世家所不容也。”李儒缓缓说道。
“妙,妙,那第二计呢?”董卓问道。
“闻听太师有孙女曰白,今年年方十七?”李儒问道。
董卓突然被李儒这个问题有些懵道“怎么了?”
“这第二计,则出自太师之孙女董白身上,将小姐嫁与赵沐,然后传扬天下,太师已与卫将军结为姻亲,使其自绝于天下,则赵沐只能一条路跟太师也。”李儒缓缓的道。
“将白儿嫁给赵沐,不行不行。”董卓摇头不同意道。
李儒闻听此言跪下厉声劝道“太师,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何况一女子乎,损失一个孙女换一个大将之才也,太师坐镇京师,以卫将军为帅横扫天下,何人可挡,至尊之位亦可乎。”
董白是董卓的心头肉,听到要将董白嫁给自己一直想除掉的赵沐,董卓是打心底拒绝的,可是李儒的一番话,也让他明白,若要使赵沐死心塌地的跟他干,董白就是其中的关键,至尊之位成了压倒董卓最后一根稻草。
“罢,罢,罢就依文优之计。”董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