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项羽的兵家之道(1/1)
可当姜宁在第二天破晓时分醒来之时,第一眼看到的依旧是项羽项庄两兄弟打着呼噜,流着口水,鼾鼾大睡的样子。
而韩信则早早地就起来了,不知道去了何处。
没多久,王贲等人也陆续醒来了,和姜宁打了一个招呼,开始准备早食。
姜宁也没事,索性也去搭把手。
原本,若是大伙一群汉子出门在外,三餐简单对付一点干粮也就罢了,甚至早食都可以不吃。
可,因为公主缘故,不用姜宁特别吩咐,负责后勤的王贲对于每天的吃食格外地上心,不仅每餐准点准时,更是保质保量。
而队里的其他人,虽然不会做食,却也个个踊跃报名打下手,缺柴火的去砍柴,缺食材的去收集,热情高涨。
若是听到公主那一句:“大家辛苦了。”或者是小红袖那干巴巴的:“还不错。”所有人一天都会有好心情。
今天的早食是小米粥,在姜宁的指点之下,往日放了不少蛋花,一揭锅,小米与鸡蛋混合的香气充斥了整个营地,让人食指大动。
这不,之前还在呼呼大睡的项羽项庄两兄弟,一眨眼就端着碗靠了过来。
两人这般举动自然是招来了大家伙一致的白眼。
“这两个人就会混吃混喝!”
“不干活还想吃饭?”
大伙的话说得项庄满脸通红,而项羽却还是一脸的不在乎:
“吃你这点饭算什么?等见到我叔叔,自会还你们十倍的粮。”
大伙还要再怼他。
姜宁笑着摆了摆手:“过来打饭吧。”
在大伙吃饭的之时,姜宁找到了项羽,他有些好奇,为什么项羽会将那本被世人奉若至宝的兵书弃之一边。
“项公子,你可听过一本兵书叫做孙子兵法。”
项羽奇怪地看了看姜宁:“什么意思,那书我自是知道的,我叔叔曾经还帮我求来一本。”
姜宁又问:“后来呢?你看了吗?”
项羽眨巴了一下他那四只眼睛,反问道:
“怎么了,你是不是见到韩信那小子在看此书。”
姜宁有些诧异:“原来你知道啊。”
项羽得意地说道:“那书我看了两日,固然有可取之处,然而却不符我的兵家之道,所以弃之,结果韩信那小子偷偷捡了去,还真以为能瞒得过我。”
对于项羽的话,姜宁翻了翻白眼,忍不住怼道:“你上过战场吗?还兵家之家道?”
项羽正色道:“我以为兵家无定势,变化无常,讲究雷动风举,后发先至。我虽没有上过战场,可是当我有朝一日得以统兵之时,必定让天下人知我项羽大名。”
这一番话说的确实是豪气冲天,可姜宁却在心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
以后的你名气确实会很大,很威风。
可,因为你的自负,最终会失去所有,而击败你的就是此时你身边这位让你不屑一顾的韩信。
突然,项羽兴奋地看向姜宁身后,他挥着手大喊道:“还记得我吗。”
姜宁往身后看去,果不其然,公主出来了。
虽然公主身边的红袖对其有些怒目相对,不过公主反应却十分平淡,并没有表现出反感。
可当她看到项羽身边的姜宁之时,嘴角却不经意地露出了一丝笑意。
当初大岐天子姬宫生为了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了烽火台,戏耍周遭的诸侯,可见,褒姒笑容之美。
而公主作为褒姒之女,容貌上更胜过其母,而且此时正当芳华,这包含了少女含蓄的爱慕之心的一笑,当真算得上是倾国倾城,举世无双。
竟把项羽看得痴傻了一般,嘴里喃喃自语道:“她对我笑了,她对我笑了。”
众人见其自作多情的样子,纷纷觉得好笑。
小插曲之后,众人接着启程上路。
和前些天不同的是,项羽从远远跟在后面,变成在队伍最前面开路者,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充满了赶紧。
一路上的大小贼盗倒了霉了,不管人多人少,在项羽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好似砍瓜切菜一般。
有这样的清道夫在,众人倒也乐得清闲,以为是姜宁的安排,个个都给姜宁竖起了大拇指,搞得姜宁有些哭笑不得。
此去越楚边境一千多里路,一路上经过不少城市,遇到了不少名山大川,每到一处,大伙都会陪着公主逛一逛,舒缓心情。
这段时间,项羽与众人的也慢慢熟悉了起来,特别是在和李世民比过射箭,和赵匡胤比过拳脚之后,他那副老子天下无敌的气焰也收敛不少。
老夏的伤好了之后,项羽也不再提重新比试的事情,而是跟着大伙一起喊起了:“老夏。”
在相处中,大伙也改变了对项羽的看法。
那个神秘而又力大无穷的重瞳少年,其实也不过是个率性豪爽,有些一根筋的大孩子。
终于,在离开郢都两个多月后,众人总算到达了吴越楚三国边境交叉处。
在项羽项庄兄弟二人的引路之下,众人前往位于边境线上的楚军军营。
自吴越两国交战以来,楚军就在边境线上驻扎了数万人,声势浩大。
众人越是靠近,越是不断地有楚军小队上前盘问,可是只要他们看到项羽,一个个都自觉闭嘴,有的人远远看到项羽,直接掉头离开,话都不说一句。
仿佛楚军中没有人不认识项羽,没有人不害怕项羽。
而此时的项羽呢,好像就是老虎回到山里,鱼儿回到了水里,十分地兴奋。
对于那些对自己避之不及的士兵们,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甚至有几次,还主动打了招呼,而被他招呼的军士都显得很惊吓的样子,仿佛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就这样,众人一路畅通无阻走进了楚军的大营之中。
一路上看着大营之内楚军的士气与装备,赵匡胤越看越是心惊,转头对老夏和李世民小声说道:“这支楚军的装备和素质上,丝毫不亚于当年的王师。”
李世民补充道:
“有猜错的话,这支楚军还并非主力军,真正的精锐还在楚国北方边境。”
大伙想起那天在郢都酒馆内见过那支武装到牙齿的吴起近卫以及那些士兵身上散发出的杀气,时刻多日,再次感受到了一丝寒意。
老夏面色严肃地说道:“十年前,我也曾到过楚地,那时楚人被数万吴兵打得一败涂地。吴子在楚国军改不过两年时间,竟仿佛脱胎换骨一般,真是了不起。”
“是啊,若是再给他两年,恐怕楚国扫平南方,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几人提起吴子,也是不免一阵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