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离乱与流言(1/1)
新一代出世伴随着老一辈的辞世,按照今天来说倒也无可厚非,世事无常,阴差阳错罢了。
第二天,风消云散。铁锹破开一道道积雪,村里的老少得以相见。这事就落下口舌。
“听说了吗?隔壁老李家,孩子落生了!”
“是吗?那不是好事吗!要说他们两口人为人不错,三十多岁能有个孩子,算是老天眷顾了!”
“嗐,你不知道,啥不错呀!那孩子一落生,就把他爷爷奶奶克死了!不是我说,这可不是啥好征兆,保不齐这场大雪都是他招来的。”
“诶,我好像听我妈说过,天煞孤星,要真是这样,咱们保不齐也得跟着倒了霉。”
乡村生活就是这样,淳朴又愚昧,虽然流言蜚语四起,但孩子却很争气,别家的孩子不是调皮捣蛋就是成天胡闹,李福寿却懂事的像个小大人,白天跟着父亲在田里耕种,父亲播种他拔草,晚上跟着母亲忙活养蚕。
说起李家遥想好几代以前,也算是沾染过书香,到了李牛爷爷一代才逐渐没落。
秋天麦收,夜色已深。看着身旁熟睡的李福寿,李牛盘腿坐在炕上,嘴里叼着从父亲手中继承下来的烟袋,跟妻子打着商量:“今年收成不错,要不咱剩下几个钱,给福寿找个私塾?”
“好呀,虽然以后难免能逃得开庄稼人的命运,识几个字总归是好的。”李刘氏很明事理,手下的活速度不减。
要真是能如此,即便贫乏却团圆也算是一种幸事。又是三年后,李福寿长到五岁。一位自称游方挂单的和尚行至村里,命运安排偏偏敲开了李牛的家门。
李刘氏带着李福寿很是热情的接待,在他们的认知里大和尚比他们小门小户的农民可要高出好几头。家里不富裕,所谓的接待也只不过是粗茶淡饭,上不得台面。
和尚衣衫褴褛,但眼神十分清澈,绑腿紧绷,看得出历历风尘。
“阿弥陀佛,粮食还是给孩子吃吧,小僧只求一碗净水。”和尚双手合十,微微欠身。
李刘氏平生第一次看到如此做派的和尚,把手在不甚洁净的围裙上擦了又擦,低着头欲言又止。
和尚笑容温暖,心领神会。用筷子浅浅拨了两小撮杂粮饭放入清水碗中,轻饮慢食。
“施主,小僧受了你的恩惠,有什么想问的,但说无妨。”和尚缓缓道。
“嘿嘿,那个,是这样,这是我家孩子,降生时恰逢家中长辈离世。老一辈人都说不吉利,村里人都人心惶惶好多年了,这孩子也大了,您懂得的多,又是出家人,就想问问您,这真的和孩子有关系吗?”李刘氏小心问道。
和尚缓缓睁开眼睛,将碗筷妥善放置一旁,仔仔细细的看了看李福寿,喉头微微滚动:“这,出家人不打诳语。女施主真的要问吗?”
李刘氏不明就以,将孩子揽到身边,坚定的点了点头。
“阿弥陀佛,施主所说的两件事确有关联。”和尚轻叹一声,轻声道。
“娘!娘!你怎么了。”李福寿带着哭腔,抱住了母亲。
声音不大,但如晴天霹雳,李刘氏一屁股坐在的地上,嘴巴半张,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此事关联极大,小僧不便多言,但万事万物,存在即有它的合理之处。善恶之事不敢妄下断言,还请施主不必太过介怀。”和尚将碗筷放回屋内,转身望着李福寿道:“福寿,福寿。好名字,上天早有安排呀~”
和尚念着佛号,愈行愈远,不见踪影。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事在乡下传播的最快,不到半日光景,几十户的村落里已经人人知晓,甚至已经以讹传讹成好几个版本。
“真被我给说着了,那李牛家的孩子是个灾星,他爷爷奶奶就是被活活克死的。”
“这事我也听说了,好像是找了一个得道的大和尚给算的,人家说的能有错吗?”
“我看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别看他现在不显山不露水的,真要是哪天发起功来,搞不好咱们整个村子都得给他祸害了!”
人言可畏,凶如猛虎,迅若蛟龙。李福寿的命运自出生就已经定下,他又能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