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昔年壮怀气2(1/1)
这是一个古代架空世界。
大安王朝统治着中原地区,另有两个部落与大安王朝鼎足而立,整片大陆版图结构比较简单。
原主崔子兴,大安王朝繁盛六代的世家大族崔氏家族之嫡长子,自小生于钟鸣鼎食之家,饱受士大夫文化熏陶,诗书礼仪无一不精,气质高华,风度翩翩,于京中追求者众。
原主的家族是崔氏一族主支,他又是嫡长子,全族资源向他倾斜,原主的人生其实一眼可以望到底。
家族全力相助,崔氏在朝中为官者高达数十人,地方任官者更是不知凡几,长辈提携,同辈守望,原主的仕途必然一路高歌猛进,或许用不了多少年,他就将成为钳制皇权新的中坚力量。
崔氏的族谱上,也会写下他的辉煌事迹,以供后人瞻仰。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事情该是这样的,但原主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决定。
士大夫精神中固然有清高傲气的成分,但也不乏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高尚情操。
原主接受的是再正统不过的教育,入朝为官是他的梦想。
可赤炎梵古两部落与王朝冲突不断,接壤处的百姓生活艰难,他做不到和父亲一样两耳不闻地迈入朝堂,在金銮殿上侃侃而谈。
十七岁的他不顾父母劝告,执意弃笔从戎,奔赴边疆。
去了那里原主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残酷,生离死别再正常不过,前一秒人还活蹦乱跳,下一秒就长眠不起,命如草芥在这里不只是说说而已。
他学过的“君子六艺”发挥不出作用,人是移动的,马是移动的,在家里的训练场上练出的骑射本领如同儿戏一般。
原主低迷了一段时间,还是凭着一股子奋勇走了出来。
武艺不精,那就勤加练习,策略稚嫩,那就多学多问。
他向自己发过誓,要还边疆百姓安宁,这才走出一小步,难道就想着放弃?
此乃小人行径,非大丈夫所为!
原主吓退心头涌起的懦弱,一步一步按着自己定下的计划前行。
从军初年,原主在军中小有名气,从军两年,少年将军的美名传遍京城。
世家全力供养的人物自然优秀,原主天资聪颖,一点就通,军事才能举国罕逢敌手。
征战五年,荡平边疆敌军,讨伐八年,赤炎部落拱手相让外围两座城池,梵古部落战战兢兢送上公主求和。
皇帝大喜,下旨召他入京。
部下劝他找借口拖延时间,最好能拖的皇帝改变主意,派人前来封赏。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粮草押运官却屡次借故扣押粮食,他们深入敌军腹地的那场仗打的十分艰辛。
押运官是太子的人,这一点军营中人尽皆知。
而太子能光明正大在军中安插人手,其中少不了皇帝的示意。
圣旨来势汹汹,只怕……有去无回。
原主在沙场磨炼了这么多年,又自小熟读史书,部下的意思他很清楚。
“飞鸟尽,良弓藏”,多少能臣猛将走过这么一遭,现如今,也轮到他了吗?
原主没指望家族救他于水火之中,崔氏势大,但大不过皇家,六代累积经营盘根错节于朝堂之上的势力,还不是被分而化之,逐一击破?
父亲和叔伯的权力这些年被皇帝和太子一削再削,直至主动辞官回乡,他反倒步步高升,不过也不用多高兴,驴子前面的胡萝卜罢了。
家族元气大伤,现已退居祖地,与京城遥遥相望。
这并不代表他的家族善罢甘休,真的心甘情愿远离朝堂,他们收起獠牙,蛰伏起来,不过是在等一个机会。
等朝堂动荡不安,或是整个王朝时局不稳,面临朝代更迭时,他们就又可以大肆行动了。
世家的生命力一向顽强。
崔氏举族回迁,朝中无人,此行凶险,原主回去将面临孤立无援的境地,部下的提议有耍无赖的嫌疑,但确实是一种办法。
原主最终还是和宣旨的公公回了京城。
他不是什么愚忠的人,皇家神化自己的说法骗骗平民和出身不高的寒门官员还行,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可不会相信。
抗旨不遵这种事原主做得出来,他手握兵权,便是拥兵自重,那老皇帝又能怎样?
但是,原主有不得不回去的理由。
宣旨的公公在营帐中转告了太子的意思,如果原主不回去,崔氏的人他动不了,几十万兵士的亲人还是可以动一动的。
卑鄙吗?无耻吗?在未来的天子眼中,子民也只是他用的趁手的工具。
可是,他赢了。
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的是早日赶跑敌军,与家人相见,原主忍心让他们希望落空吗?
他不忍心。
而且,一旦亲人因他丢了性命的消息传来,军中必将人心不稳,哗变也是早晚的事。
到时候说不定会死在自己人手中。
他和手下将士的想法都被考虑在内,这条计谋不可谓不毒。
原主回到京城,惯例的封官加爵之后,皇帝问原主想要什么赏赐。
赏赐,他什么好东西没见过?皇宫里的御用品不见得能比过他用的。
皇帝很大方地让原主提要求,盛情难却之下,他随便要了点东西。
在京中待的越久越危险,原主虽已封侯,可皇城毕竟不是他的主场,即便明白皇帝和太子不会放过他,但谁能坦然引颈就戮?
几次上奏请求还边,皇帝都以各种理由推拒,皇城的守卫也悄无声息增加了不少。
原主在京城待了两月有余,始终不得脱身。
一天深夜,宫中走水。
原主领命前去救火,去了之后才发现,朝中众官无一人到场。
这是特地为他设下的一个局。
琼楼玉宇噼里啪啦烧个不停,火势渐大,浓烟滚滚,四周完好的城楼上,密密麻麻的甲兵张弓搭箭,对准了他。
“放箭。”
太子殿下站在城楼上,居高临下地望着他,笑容里满是胜券在握。
从回到京中第一天起,原主就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好,可他没想到,竟然会这般凄惨。
年少成名天下知,守护大安王朝的战神,于宫墙重重中,万箭穿心而死。
死后还要受尽唾骂。
原主的魂魄留在这个世界,他看着太子的人把谋逆的证据放入皇帝赐给他的府邸,太子再领着手下搜出这些所谓的“证据”。
皇帝迫不及待地定下他妄图谋反的罪名,宣告天下,算是给那些质问他为何身死的将士和边疆百姓一个交代。
一代战神的陨落让人十分可惜,但世界少了谁也还是照样转。
人们议论一阵,叹息一阵,各自散了。
家族倒是有心为他复仇,但他们早就失去了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谋反的罪名又太大,皇帝正愁抓不到崔氏的错处,若是执意翻案,整个家族都可能受到牵连。
权衡之下,家族只能隐忍不发,咽下了这口气,将天家父子做下的事记在账上,他日东山再起,必要他血债血偿。
太子成为皇帝后,曾故地重游,他坐在龙辇上,注视着原主当年倒下的地方,心情很愉悦,“子兴啊,朕其实佩服你这个人,但谁让你是崔氏一族的呢。”
“朕少时即发下宏愿,朕要总揽大权,你们这些家族,”新黄抬手指着那片地面,好像在指着原主,指着让他恨的不行的世家们,“你们这些家族凭什么摊薄朕的权力?”
“朕是谁?天子啊。受命于天的,你们知不知道!”
新皇的语调高了些,他激动地喘了两口气,“所以,崔子兴,你不能活着。别怪朕心狠,无论是作为崔氏的下一任家主,还是作为我大安的战神,你都不能活着。”
“不过你放心,朕不会厚此薄彼,崔氏的人,朕现在拿他们没办法,但总有一天会送他们下去陪你的。”
“还有王氏,李氏,宋氏……朕,一个也不会落下。”
新皇要对家族下手,原主终于从灵魂状态的浑浑噩噩中惊醒。
999和他签订契约时,他的情绪十分低迷。
新皇很有手腕,多年前的诺言已被兑现。
崔氏势力最大,被满门抄斩,其他家族的人或流放三千里,或刺字发卖。
原主眼睁睁看着族人人头落地,什么也做不了。
他许下了三个愿望,一愿保全族人性命,二愿新皇死无全尸。
最后一个愿望很特别——事了拂衣去,逍遥天地间。
虽经历万箭穿心之痛,可原主不悔,他仍想守卫家国,天家父子不仁不义,可百姓无错。
他还是,还是不忍心叫他们受尽苦楚,颠沛流离。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而历尽沧桑,功名利禄于他不过尔尔,待国泰民安时,便是功成身退之际。
这大好河山,他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