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李密之死(1/1)
很快,宇文化鸡的大军离洛阳越来越近,先占据了东郡,把军中辎重留在东郡,令王轨守着辎重。
宇文化鸡继续轻骑北上,在童山与李密的瓦岗军相遇。
双方一言不合,立刻开战。刚开始的时候,瓦岗军处于劣势,就连主帅李密都被流矢射伤,当场堕马,昏迷过去。
眼看瓦岗军就要大败的时候,秦叔宝率着援军赶到,救下了李密,并打退了宇文化鸡的几波进攻。
到了这时候,双方已从早上战斗到晚上,都精疲力尽,便各自收兵。
可到了第二天上午,后方传来消息,说留守东郡的王轨带着辎重,投降了李密。
那些辎重不但有粮草,有攻城器械,还有从江都搜刮来的大量金银珠宝。
这一下,宇文化鸡的大军哗然,立马散伙。
很多御林军将领,比如陈智略、樊文超、张童儿等人,干脆就率领本部人马,直接投降了李密。
最后,愿意继续追随宇文化鸡的仅剩下万余人。宇文化鸡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便断了争霸的念头,退往魏县。
表面上,童山这一战是李密胜了,但李密的很多直系部队在这一战中伤亡惨重,只能算是惨胜。
宇文化鸡败走后,在洛阳休养生息的王世充抓住机会,领军出城,在邙山袭击李密的瓦岗军。
这一次,轮到李密大败,真是应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句话。
常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而邙山这一战居然就是瓦岗军的落幕之战。
遭到重创的李密往东逃往武牢关,身边剩下两万人马。
瓦岗军的残部如裴仁基、祖君彦、程咬金、邴元真、单雄信等人,纷纷都向王世充投降。
而李密身边人也没有了战意,都劝李密率部投降李渊。李密此时也觉得自己已经穷途末路了,便去归附了李渊。
瓦岗军的名将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谋士魏征等人也随着李密,先后降唐。
轰轰烈烈、盛极一时的瓦岗军和骁果军双双走向失败。
李密和宇文化鸡死磕的结果,却是无意间壮大了王世充和李渊的实力。
其中,最开心的人莫过于李渊。
自己不出一分力,两个枭雄退出争霸队伍,还白白得了一批猛将和两万多名久经沙场的军士。
其实,李密也好,宇文化鸡也罢,他们和当时很多群雄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头疼问题,就是内部很不稳定。
如果一直顺风顺水打胜仗,大家都不会起异心,但一旦遭遇惨败,可能就会立刻分裂,散伙走人。
李密统领下的瓦岗军,他的内部矛盾太大了,犹如一股暗流。
瓦岗军内部有好几种派系,一种是翟让旧部。因为翟让无罪被杀,翟让旧部很多人一直对李密心存不满。
其中代表人物徐世绩,就曾在宴席上,开玩笑地指出李密厚待刚刚前来归附的人,而忽视了瓦岗军旧部。
结果,李密没把徐世绩的话当作一回事,没有安抚好瓦岗军旧部。
一种是外来派,这些人有因为粮食而投奔李密的起义军,也有大批隋廷降军,刚刚还收编了宇文化鸡的部队。
这些人不是不能用,但一定要打散开来,甄别使用。
否则,这些人一有风吹草动,是很容易就投入他人怀抱的。
可惜,李密只是收编了他们的人,没收他们的心。
最后一种是李密培植的直系派,如王伯当、贾闰甫等人,也是最支持李密的核心力量。
偏偏这一派麾下的军士在童山一战中,阵亡最大,导致李密的掌控力直线下降。
说到底,李密根本无法调和瓦岗军的内部矛盾,导致瓦岗军在邙山一战后,直接就是散伙,各奔东西。
李渊看到李密来投降十分高兴,拜李密为光禄卿,封为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
但李密降唐没多久就后悔了,因为得不到重用。
李密远不如自己的旧部秦叔宝、徐世勣等人,受到器重。
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像李密这样的人,谁敢重用,以前能杀翟让,以后就有可能杀李渊。
于是,李密向李渊提出,让自己去山东收抚旧部。这其实是一招金蝉脱壳。
李密不甘居于人下,还想着叛唐后,东山再起,真不知道当初为何来降。
李渊居然答应了,放虎归山,还让李密带自己一半的人马离开。
于是,李密带着王伯当、贾闰甫、张宝德离开长安。李密走到半路,就向部下透露出反唐的意图。
张宝德虽然是瓦岗军旧部,但是已经铁了心,要为大唐效力,就偷偷地跑回长安,把李密要反唐的事情报告给了李渊。
李密这时也知道事情不妙,干脆变更行军路线,攻克唐帝国治下的桃林县,准备直奔南山,召集旧部,图谋大事。
结果,镇守熊州的唐将史万宝、盛彦师等人识破了李密的意图,在他的必经之路设下伏兵,袭击李密。
李密等人猝不及防,被唐军歼灭。李密被斩杀,骁将王伯当也力战而死。
李密带领的瓦岗军曾经盛极一时,成为推翻隋帝国的最重要的力量。
可惜,李密野心勃勃,杀旧主,叛新主,终究是走上穷途末路。
洛阳这边,王世充对内铲除异己,杀死元文都、卢楚等人,独揽朝政大权;
对外,王世充迅速接手瓦岗军的地盘,实力大增,独霸中部战区。
至此,原本二十二家割据势力,只剩下十八家,分成两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王世充、刘武周、李渊、杜伏威——辅公祏、萧铣、窦建德(排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第二梯队是王薄、宇文化鸡、朱粲、沈法兴、李子通、李轨、罗艺、林士弘、孟海公、徐圆朗、高开道、梁师都(排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
武德元年十月,我父亲和张仲坚总算回来咸鱼山庄了。因为母亲马上要分娩了。
应该说,李渊派来的两名御医还是很管用的。母亲虽然是高龄产子,但很顺利地生下一个男孩,也就是我弟弟。
父亲老来得子,高兴的不得了,给他取名叫做雷无垢。整个咸鱼山庄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就在雷无垢刚过了满月之后,李渊的使者上门了,说是李孝恭奉命南下,准备经略巴蜀,要路过咸鱼山庄,希望我父亲能够跟随。
我听说李孝恭是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兄,但未曾见过。
几天后,李孝恭路过西河郡,就让部队在咸鱼山庄附近扎营,带着几个亲兵在我们山庄过夜。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
李孝恭看起来不像是领军的主帅,反倒像是一个生意红火的商贾。
白白胖胖的圆脸,大大的耳朵,特别是那双眼睛又大又圆,笑的时候仍然有杏核那么大。
“恭喜西河郡公喜得贵子!”
大家一见面,李孝恭便给我父亲递上礼物——一条金子做的平安锁。
“多谢李大使。”
因为李孝恭现在的官职叫做山南招尉大使,我父亲便喊他李大使。主宾坐下后,我父亲便向李孝恭介绍起我们几个。
“李大使,内人怀孕之时,我已不在她身边,被她唠叨了好久。这一次我就不去了,就让仲坚他们,随你南下巴蜀吧。望大使见谅。”
“西河郡公太客气了。自晋阳起兵起,你就一直为陛下和秦王分忧,东奔西跑。如今令郎还年幼,是应该在家歇会,应该的。”
“不知李大使这次南下巴蜀,领了多少兵马?”
“六千兵马,就足矣!”
“哦。”听到李孝恭只带了六千兵马,我们都有点狐疑,这兵力是不是有点少了?
“哈哈,西河郡公不必吃惊,此去巴蜀主要是招抚,并非一城一池去攻占。
如今西秦刚灭,李密来降,陛下威名远扬,正是招抚巴蜀的最佳时机。
我虽不敢说尽收巴蜀之地,但招抚十之五、六,料是不难的。”
哦,原来不是去动刀动枪,而是去动嘴皮子。
李孝恭在我们咸鱼山庄过了一个夜,第二天便启程了。
张仲坚、我、梅超疯,还有沈旭,共四人,便随着李孝恭南下巴蜀。
李孝恭看起来应该是个好说客。一路上,他滔滔不绝,向我们四人说起各地的风俗和传说。
特别是对巴蜀之地,李孝恭更是熟悉,听说他父亲曾在巴蜀当过很长时间的地方官。
据说,巴蜀原指巴国和蜀国。
战国时期,巴国被楚国所灭,蜀国被秦国所灭。后来,秦又灭楚,统一了天下,巴蜀便从此纳入中原版图。
几天后,我们进入了巴蜀,第一站便是西城郡的石泉州。此时,天下大乱已有七年,但巴蜀之地却一直没有什么战火。
我们这支队伍虽然仅六千人马,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州、县来说,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军队了。
路上商贾、行人远远看见我们,十分惊恐,赶紧掉头回去。
到了石泉州城时,我们就看见城门紧闭,城头上站满了士兵,个个弯弓搭箭,一副大敌当前的模样。
李孝恭让军士们在距离城门二里处扎营,只带着我们四人和几名亲兵,打马上前,朝城头一名守将喊话。
“我乃武德皇帝堂侄——李孝恭,现为山南招尉大使。杨广无道,已失天下。你们难道还要陪着暴君一起殉葬吗?
武德皇帝慈悲为怀,特派我前来招抚你们。愿归附我大唐者,封爵。”
李孝恭说话时,声音洪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看样子也是修炼过内功之人。
接着,张仲坚从背后取下弓箭,拉满弦,射出一箭,正中城头上一根横木,箭尾颤抖不止。
那箭上绑着一封书信,正是李孝恭亲笔所写。
城上军士见张仲坚箭术如此高明,齐声喝彩。
城头那名守将让人取下箭上书信,拿来看了一眼,恭敬地喊道:“李大使稍等片刻,我去通报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