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眼熟(1/1)
此时一局棋下完,周老爷子才终于有空抬起头打量秦三郎,在看到他的脸时怔愣了一下。
吴楚楚以为他是在看秦三郎右脸上的疤痕,这些日子秦三郎每日坚持用祛疤膏,现在这道疤痕已经开始淡化了。
原本是突出来的一道疤,现在上面那一层已经开始变的有些光滑了。
“我瞧着你十分眼熟,但怎么就想不起来是在哪里见过呢?”
周老爷子仍旧在看着秦三郎,之前他没仔细看,刚刚这一打量,越看越觉得熟悉。
秦三郎面色淡定:“或许在县城里遇到过吧。”
周老爷子蹙了蹙眉:“不是,我一定是在别的地方见过!”
这种熟悉感不可能只是见过一次的,但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吴楚楚站在秦三郎身侧,注意到他放在腿上的那只手攥了起来,她开口道:“人有相似,三郎长了一张大众脸,周爷爷觉得熟悉也正常的!”
周老爷子...他看了看吴楚楚,又看了看秦三郎,这还是大众脸?
虽然秦三郎右半边脸被那道疤痕毁了,但左脸还是能够看出,他的容貌出众,可不是随随便便在路上遇到一个人就能有的。
“对了,我之前听郑老说,周爷爷是夫子?我想为三郎买几本书看看,不知道周爷爷有什么推荐的吗?”
吴楚楚开口转移话题,不让周老爷子继续在秦三郎的容貌上纠结。
她能看出,三郎现在并不想提这些关于他的过去以及身世的话题。
周老爷子看向秦三郎,觉得他棋艺如此高超,想必学问也是不差的:“三郎可曾参加县试?”
他这么问也是方便推荐书籍,秦三郎淡淡道:“已考中秀才。”
周老爷子一听,有了几分兴致,像秦三郎这个年纪的秀才书院里其实有很多,但能在棋艺上赢过他的却就只有秦三郎一个。
而且他身体有疾,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考中,可见心智坚韧,等身上的伤治好了,肯定大有作为。
周老爷子考教了两个问题,秦三郎对答如流,并且见解独到,让周老爷子听着有些激动了。
没想到今天来医馆一趟,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等你的伤养好了,可想过要参加科举?”
周老爷子这句话倒是让秦三郎沉默了下来,关于科举之事他从未想过。
之所以会考取秀才,也是因为每年官府会给秀才发放津贴,而他要靠着那些津贴和抄书来养活自己。
见他沉默了,周老爷子又继续道:“如果想要参加科举,那等你的伤养好了之后,可以来华庭书院找我,老头子我会亲自教导你。”
周老爷子觉得秦三郎是个好苗子,从他刚刚独特的见解来看,他只要想,那高中的可能性极大。
吴楚楚惊讶的看向周老爷子:“周爷爷竟然是华庭书院的夫子?”
华庭书院在这县城里还是很有名的,之前吴楚楚也听到过有人议论,说华庭书院收学生都要经过入学考试,而且考试十分严格,录取率也就是十之一二。
但即便是这样,每年华庭书院招生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读书人慕名而来,据说华庭书院的院长曾经在翰林院任职过。
“你周爷爷可不止是华庭书院的夫子,他还是书院的院长呢!”
郑老郎中刚好来后院取药材,听到吴楚楚的话就顺口说了一句。
吴楚楚更惊讶了,所以周老爷子就是传说中那位考中了状元,又曾在翰林院任职过的朝中重臣?
秦三郎倒是从始至终都很淡然,似乎对周老爷子的身份并不好奇,或者说他可能早就猜到了。
周老爷子一直在注意着秦三郎,见他如此淡定,能有这样的心性,他必定能成为天玄国的栋梁之材。
“再过一月就是华庭书院每年招生的日子了,如果你想来书院读书,就别错过了日子。”
周老爷子第一次动了想要收弟子的想法,虽然书院里的学生很多都得到过他的指点,但他并未收过弟子。
虽然他看重秦三郎,但也要经过入学考试才行,以秦三郎的才学,入学考试对他来说并不难。
当然周老爷子也可以直接让秦三郎入书院读书,但那样恐怕会引起非议,他倒是不在意,但书院里的学生恐怕会对秦三郎有所排斥。
吴楚楚想了想,一个月的时间,秦三郎手术后的刀口的确能够恢复,但想要完全复原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也可以一边复健一边去书院读书,就是辛苦了一些。
不过具体的还要看秦三郎自己的想法,如果他真的不想去书院,那她也不会勉强他,一切都凭他自己的意愿。
聊了一会儿之后,归香居的伙计送来了午饭,周老爷子在这里蹭了顿饭才离开。
吃过了饭,吴楚楚就与秦三郎说起了回村子的事情,他现在的刀口已经愈合的差不多了,可以回村子里慢慢调养就行。
秦三郎也没意见,两人商定好后,现在也没什么事,下午就准备回去。
在医馆里住了这么多天,吴楚楚也有些不放心家里,虽然她爹和弟弟都不是会吃亏的性子,但万一有人作妖呢?
听说他们要走,郑老郎中倒是有些舍不得,医馆里难得这么热闹,现在又要剩下他们祖孙两个人了。
但人家总不能放着自己家不回,一直住在这里啊。
回去的时候是坐着赵掌柜的马车,张伙计帮忙将秦三郎扶上了马车,又将轮椅用绳子绑在了车顶。
张伙计赶车还是很稳的,再加上吴楚楚特意嘱咐了,所以今天他格外注意,避开了地上坑坑洼洼的地方,连路上的石子都被他小心的避开,一路平稳的回到了北山村。
村口大树下聊天的村民一见到马车,其中一人就小声道:“这又是去吴老二家的吧?”
“应该是,你看除了他家,还有谁家认识能用得起马车的人?”
村民们小声的讨论,他们现在倒也习惯了,人家的日子过的好,他们羡慕也没用,谁让他们没那个本事呢。
以前还会背地里说说酸话,现在连酸话都不想说了,说多了口干舌燥的还得喝水,而且人家又不在意,反倒他们像是跳梁小丑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