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好奇心的胡须(1/1)
唯有一点,就是对陌生环境的好奇。这..也算是爱好?这...也算是爱好吧。
海的那一边是哪里?山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子?这条路的尽头通向哪?
姥爷村有一个长长的山坡,胡须很是好奇。一直没有看到山坡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子,时不时惦记着、好奇着。小学时候,那时年龄还小,自己没有独自去的想法,现在已经上初中,是大孩子了,终于可以揭开那一面的面纱了。
终于,有一次去姥爷村。胡须寻机,独自走到了山坡的顶端,看到了“那个另一面”!
果然不一样!那是一个湛蓝的湖泊,湖中有天鹅在戏水,湖泊边上是青荡荡绿油油的树木植被,顺着一条羊肠小道走进一间小木屋,桌子上摆放着多种亮闪闪、肥硕硕的刚从树上摘下的新鲜水果,有香蕉、荔枝…。
可能有读者怀疑了:你们青岛,有香蕉树荔枝树!?
好吧,本来准备多来上几句描述华丽的风景词语,吹吹牛的,那就到此为止吧。
实际情况是:“那个另一面”和这一面是一样的。一样的村庄,一样的田地,一样的庄稼。
事实就是如此:海的那一边是另一个渔村(当然,也有不一样的时候,比如,太平洋海的另一边,作者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做此解释);山的那一边是另一家人的庄稼(当然,也有不一样的时候,比如,喜马拉雅山的另一边是尼泊尔,作者出于科普的态度,做此解释);路的尽头,是返回路的起点(当然,也有不一样的时候,比如,有些路是无法回头的不归路,出于哲学的态度,做此解释)。作者本人从小跟老师学排比句,不用排比还真别扭的慌。
胡须看不到大脑中幻想过的“惊奇”,他失望了。不过还好,总算是看到那个“那一面”的样子了。
胡须长大后,还是对未知的环境充满好奇,他为什么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他是在寻找能够震撼到自己的“美丽”吧。
即使长大后的他知道“那个想象的美丽的另一面”基本上不存在,但他仍未曾放下这种好奇心,为何会如此?本性使然,他心存美丽。
胡须还有个有意思的特点是:他的感官甚至带有选择性。比如,同学指着不远处对他说“靠!谁拉的屎!”,胡须搜索了一会儿,愣是没看见,选择性失明;同学指着不远处对他说“哇!好漂亮的花!”,胡须回答“早看见啦,正暗自欣赏呢”;同学指着不远处对他说“啊!十块钱!”,胡须会怎样呢?胡须早已迅速捡起放进自己兜里,说“我丢的!”,最后这段,是作者和读者们开个玩笑哈,男主角怎会如此不堪呢?那胡须会怎么做?当然肯定是会劝导同学上缴学校、寻找失主的...,这样写是不是有些不合乎现实?好吧,不卖弄官司了,胡须说“见者有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