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香泉大捷(1/1)
老人这朴素至极的话,却令徐长安心情激荡不已。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双方就不能和平相处吗?”明知这话很蠢,孟夏还是喃喃自语道。
“因为他们没有强大的,稳定,且持久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徐长安一时忍不住,用现代的观点给这“小家伙”解释起来,
“每一次战争,皆有其内在原因。”
“对西方诸国的权贵和领主们来说,他们的地位高低,财富的多少,多半是由其手中掌握多少军队,这些军队在战时能起多大作用所决定,没有战争,他们的统治就是一盘散沙,或者说,就是建在沙滩上的城堡。”
恍惚间,他又回到前世愤青的模样。
“而对西方的老百姓来说,战争和抢劫,就是获得财富的最快方式了,只要有一两次得手,就会有几月,甚至几年无须劳作的生活,这般长久下来,就会慢慢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呵,也就是习惯。”
“尤其是天灾到来,这些所谓‘有信仰’的西方人,大都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信念,与其冒着‘末日审判’的风险与天斗,远不如直接向人族同类抢劫更觉心安理得......”
“为什么那么多西方国家都要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呢?”孟夏又问。
“问得好,你见过野狗跟虎豹打架没,如果只是一只野狗,它会逃之夭夭,如果是一群野狗,它们就会一拥而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己方损失,增大获胜的几率。”
“对于这种落后的,松散的城邦小国来说,战争,才是它们这些所谓‘国家’,‘盟国’最好的粘合剂。”
“那该怎么对付这些讨厌的野狗呢?”
“很简单,一切以实力为基准,实力足够,统统灭国存地,不留后患,实力不够,则远交近伐,若人家不上道,那就薅住其中一国往死里打,镇住其他国,如此这般,一个个加以解决。”徐长安大笑道。
孟夏现出一脸震惊的样子,起身行了一礼:“多谢徐兄指教,当真是令我醍醐灌顶,受益颇多啊。”
徐长安忙回礼道:“不敢,他人之论,我只是代为传言也。”
“思维定式,政治什么的,老夫是不懂了,但公子所说,我也听明白了大半,怎么与大将军的话那么相似呢?”孟老看着卢长安,眼中大有深意。
诶,莫非我这未曾见面的老爹,竟是个穿越先行者?
算啦,还是听孟老继续讲下去吧。
老人休息了一会儿,也恢复了许多,慢慢讲述道:“七月底,我们三个军卫共四万五千人,在西海畔与西方联军七万余众展开了一场遭遇战,我方大胜,斩敌无数,缴获敌方军旗数以百计。”
“我的人又损失了一十九名。”
“军中传说,此地乃是大将军帐前龙骑卫所乘之龙驹的故乡,海中岛上有应龙一族,受古老人皇契约之约定,龙族也参与了战斗。”
“有人亲眼所见,言之凿凿。”
“方圆数十里的战场,双方纵马追逐厮杀,烽烟翻腾,遮天蔽日,我可没有亲眼看见这神龙显身之事......不过,半空之中,浓云奔走如疾风,雷声惊天动地,电闪如麻的景象倒是真的。”
或许是时逢草原雨季,天气多雷暴的缘故吧......徐长安心里想。
但想到大理寺里的青龙。却也不敢完全否定了。
“八月,草原进入最好的季节,我们在海州再破敌军,敌人开始向西逃遁。”
“此后是一连串的追击战,我方大小胜利不断。”
“直到九月中旬,雨季结束,开始下了第一场初雪,西方联军阿美国的两个重装骑兵军团,突然穿越阿尔金山,自戈壁无人区南下,在一个叫‘香泉’的地方,敌人两股兵马汇合了,总计有十万人。”
“这真是一场畅快淋漓的战斗啊!”
“原来西方联军想引诱我西进,陷至粮草补给困难的无人区,待我军人困马乏,后援无力的状况下聚而歼之。”
“嘿嘿,算盘打得倒是不错。”孟老冷笑道,“可是大将军早已识破对方诡计,提前大半月便将一万五千名泾原军精锐埋伏在南边的低山之中,以逸待劳,待敌人两军交汇,尚未布阵完整之际,猛然发起了攻击。”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秋阳当空,高原上能见度极好,除了战马扬起的沙尘,双方人马须眉可见,战斗,更成了一种意志跟意志的较量。”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就在这一望无际的半戈壁半草原上,十数万人马,高举矛戟,挥舞刀剑,几乎是以同一种疯狂的速度相互冲击,纵辔厮杀,同时,也要力保自己军阵的完整。”
“因为散落在军阵外面的人,片刻之间,就会被这敌我双方的阵势碾作一团血肉。”
老人的眼光变得炽热起来,他大声道:“嘿,一汉敌五胡,可不是咱自吹自擂,在战术组织和战斗技能方面,我们还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敌手呢!”
“大将军率领他的一百龙骑,依然冲阵在前,红旗漫卷之处,直如摧枯拉朽一般,在新旧两股敌人之间,踏出一条数百米宽的鲜血鸿沟。”
“金牛卫,骁骑卫作为此战主力,紧跟在大旗之后,”
“两军卫轮番向敌军进行冲击,那时,我和我的人被自己军阵裹挟着,三人一组,紧紧地倚靠成一团带刺的铁球,拼命砍杀,几乎忘记了时间的变化......”
“而北下的敌人援军已被泾原军打的七零八落。”
“落日时分,旷野中突然金鼓齐鸣,欢声雷动,军旗漫天狂舞,此番我们才知道,大军已取得了胜利!”
“可我的人就只剩下四十八名啦!”老人叹了口气,轻声道。
徐长安还未来得及说点宽慰的话。
老人摆手止住了他,道:“经此一役,西方军队已折损大半,剩余约五万多人继续往西逃去。”
“南方有我军的城池关隘,倒也罢了。”孟夏忍不住插口道:“他们为什么西逃,而不是往北退回西域故地呢?”
孟老冷笑道:“正如徐公子所说,这些个国家,皆是因战争而生,战事不利的消息传回,国内早已乱了,像他们这种败军,回去岂有好日子过?”
“此外,北去是无边无际的无人区,当初他们的援军远涉而来,已是经过千难万险,此时军心已乱,物资损耗大半,若再要向北而归,估计少有生还可能。”
“再往西走,虽是雪山林立的高寒之地,地势高如天阶,人马呼吸俱是极难,不利于大军对战,反倒给了他们喘息之机。”
“雪山虽高,山间却也有许多大河分割的和绿洲孔道,若能在绿洲抢到补给物资,再通过这些通向西北方的山间孔道,绕行到大雪山之后,对他们,就算是逃出生天了。”
“所以,在通往大雪山的最后一处平摊,一个叫‘弱水渊’的地方,大将军给西方联军残部设下了最后一道防线。”
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徐长安脑中,突然闪出这样一段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