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章 买地,买多多的地!(1/1)
说着话,很快就来到了李正家,正好李正在家,“二叔,您上我这来,咋还拿东西,这不是折煞我吗!”
姜老汉排行第二,村里的晚辈都叫他二叔,或者二爷,“这是你阿榆妹子买给孩子的,谁说是给你的了,快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听了姜老汉打趣的话,姜榆笑出声,里正也摸摸鼻子,“那我就代孩子们谢谢阿榆妹子了。”
里正多精明的人,他早就猜到了姜榆来的目的,打发出去了自己的婆娘和孩子,就主动说起了田地的事,“妹子,价格方面应该是真的不能便宜了,他们两家都是急着用钱,不过我跟县衙的县丞喝过一次酒,有几分面子,办契的时候应该能少交点。”
“里正大哥,我不是来讲价的,乡里相亲的都不容易,谁家如果不是遇到了过不去的坎,也不可能卖地不是,我来是想问问你,咱山脚和半山腰的那些地是有主的吗?如果没有,我想都买了去。”
她的话不仅让里正吃惊,更是让姜老汉吓了一跳,“阿榆!”姜老汉声音都拔高了几分。
“爹,您别急。”
姜老汉虽着急,但又不能驳了闺女的面子。
里正也劝道,“妹子,那地没人买,下面有很多草根不说,离水源也远。”
“里正大哥,这些我知道,但我已经想好种什么了,您看看那边的地多少钱一亩,咱一块把地契办了省事。”
年钱姜榆来写对联的时候,里正就发现她这个妹子变了,至于哪里变了他没深究,现在发现姜榆和离后完全就是变了一个人。
里正归结原因,他觉得这是因为姜榆在县城长了见识的原因,又看了一眼姜老汉,见他没继续阻拦,就说起起来那片地的情况,“那里不属于耕地范围,我估摸着大概有个二十一、二亩,这要请人来量过才知道,到时候肯定会按山林价格卖给你,最多不会超过一两银子一亩。”
姜榆听了高兴,三亩耕地共二十一两银子,两亩上等田要十六两,还有一亩中等田花了五两,姜榆又多拿出二两银子递给里正,“里正大哥,我的情况你也知道,请人测量、办契还要麻烦你多费心了,到时候还劳烦你给帮着招待一下。”
这里可没有出公差补贴一说,请衙门里的人跑一趟,总不能让人饿着肚子回去吧,主家招待一顿好的酒菜是避免不了的,这钱就该姜榆出。
里正没客气,“放心吧妹子,这件事肯定给你办利索。”
姜老汉从刚才她说要买林地一直就没说话,看来是有些不高兴了,在村长家办完了事,姜榆就和姜老汉一块出了里正家。
刚走没几步,姜老汉就说话了吗“阿榆不是爹说你,你咋不跟爹商量一下就买林地呢,那地不行,你也伺候了这么多年的庄稼,应该知道啊!
“爹,没提前给你说是我的错,但我已经想好种啥了,咱不会让地闲着的。”
“种啥?”姜老汉还是不高兴。
“种高粱!高粱耐涝耐旱,也能交粮税,这样咱就能把收上来的细粮卖个好价钱,还有我买了六百斤的姜种,咱再高粮的中间再种些姜。”
姜老汉的脑子里还全是种高粱的利弊,猛地又听到一个更大的消息,他种了几十年的地,从来也没伺候过姜。
姜榆看出了他的担心,便解释道,“爹,我知道咱这的人都没伺候过姜,我要是没有信心也不会种的,前段时间有一个过路商人在番街遇到点意外,是我帮的他,他家乡那边就种姜,看在我帮他的份上,把方法、窍门都写给我了,我想试试看,如果能成,那可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姜老汉听着也动心,生姜的价格是贵的离谱,有个受寒伤风的去镇上买几片就要花好几个铜板,要是真成了,肯定比种庄稼好。
姜老汉似乎也下定了决心,“阿榆,爹支持你,咱试试!”
姜榆没想到这么顺利就得到了姜老汉的支持,顿时喜出望外,“爹,咱回家,我给您做点好吃的去。”
父女俩 从村长家出来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来到了姜榆要买的那片林地。
姜老汉走走停停,时不时的就抓一把,然后闻闻,要么就是用舌头舔一下,“阿榆,这地恐怕要养上三四年,才能有中等田那么大的劲头,看来需费些力气。
“爹,不急咱慢慢来,反正这地便宜。”
“阿榆,那你有没有想过,一次买这么多地,要怎么收拾出来。”
“爹,我正要和你商量呢,你觉得我花钱请大堂哥,和二堂哥来帮忙可好。”
“好,怎么不好,都是自己人,他们两家的劳力也多,那我这就去给他们商量去。”
“爹,你不要这么急吗,咱先回家合计合计,等晚上的时候请两个堂哥来家里吃顿饭,咱慢慢说。”
“行......行,听你的,咱先回家。”
姜老汉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点也不像快六十的人。
“二叔,你们这是在干啥嘞,我刚才下山的时候就看到了,这都快午时了,你俩咋还没回家。”
说话的是村里唯一的猎户卫大吉。
“大吉啊!今天咋回来这么早呢,收获咋样?”
“叔,今个我没走远,那些畜生不傻,现在山上到处光秃秃的,他们也不爱出来,我就随便寻摸了几个陷阱,弄了两只野鸡。”
姜老头夸他能干。
姜榆听到有野鸡,心思微动,对卫猎户说,“卫兄弟,弟妹可在家,我找她说说话去。”
“在那,在那,你去吧!”
姜榆给姜老汉说了一声,让他先回家,自己就往远处的卫猎户家去了。
卫猎户家的媳妇李氏正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摘菜,看到姜榆上门还有些意外,姜榆先打招呼,“他婶子忙着呢?”
李氏给姜榆让座道,“这不白菜都有些坏了,我在院子里再给它们扒一层,怎么也得等到野菜长出来,不然家里连点青菜都没有。”
村里人家家户户都这样,谁家也不会多花几个铜板去镇上买青菜吃的,想改善生活最多就是去村口买块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