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朱桂桢(1/1)
那一天李禾跟着朱桂桢聊了很多,却唯独没有聊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
似乎只要李禾不说出口,他们便不是朋友。
李禾也发现朱桂桢懂得真的很多,可能他家里本来就是想要让他从文,朱桂桢的能力并没有李禾想的那么差。
等到第二天盛兴缘头痛欲裂的醒来,想起自己昨天那没出息的表现,抱头哀嚎。
“我都做了什么啊!我堂堂知府家的公子,竟被一壶酒收买了!”
因为李禾猜到盛兴缘今天可能会晚起,因此早早就打发李墨和旺儿去食堂打了饭菜回来。
早上的饭菜一向很简单,不过是白粥咸菜和鸡蛋而已。
盛兴缘洗漱完之后揉着额头走到李禾身边坐下,皱眉说道:“我昨日都干了些什么,应该没出丑吧。”
李禾慢条斯理的剥着鸡蛋,说道:“也没什么,只是对我们的侯府公子说了他配当你盛兴缘的朋友而已。”
盛兴缘一脸不可置信的看向李禾,喃喃道:“师弟,你在骗我对吧?!”
李禾把鸡蛋吃完,又喝了一口白粥说道:“你说呢?师兄。你还是快用早饭吧,不然一会儿四书课便晚了。”
盛兴缘这才囫囵吞枣的吃完了早饭,在跟李禾去课室的时候还一直跟他确认自己昨天是不是真的说了这句话。
问到李禾都有些不耐烦了他还不停止,直到李禾看到朱桂桢快步向他们走来才说道:“师兄,你要是不信我去问问你的好朋友不就好了吗?”
盛兴缘一脸惊恐的看向今日对自己格外热情的朱桂桢,往李禾身后缩了缩。
李禾悄悄翻了个白眼,直接一个侧步把身后的盛兴缘让了出来。
朱桂桢兴冲冲地说道:“盛兄,你今日醒来可是还在头疼,我这有从家里带出来的丸药,治这宿醉头痛最是管用,给你!”
说完便从怀里掏出来一个瓷瓶塞进盛兴缘的手中。
盛兴缘看着手中那玉白色的瓶子好似看烫手山芋一般又被他塞回了朱桂桢手里。
“五郎有心了,只是这太为贵重,我收下不合适。”
朱桂桢刚开始被塞回来的时候还有些懵,此时听到盛兴缘是觉得东西太贵不肯收下的时候便又把东西塞回了盛兴缘手中,说道:“你我是朋友,怎么能在意这些小事呢,这些东西我多得很呢!”
说完便一溜烟的跑远了,那样子实在是不像一个读书人。
盛兴缘苦着脸看向手中的瓶子,这材质触手温润,分明就是玉瓶。
什么样的家底啊用玉瓶装药!
李禾看着苦着脸的盛兴缘一脸兴味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师兄,你可要好好收好啊,可不要辜负了朋友的一番心意啊!”随后也不等盛兴缘了,直接往课室走去。
看他这样子,恐怕还要好长时间才能缓过劲来吧。
等到盛兴缘反应过来的时候差点就迟到了,还好他紧赶慢赶的进了课室,这才没被夫子责罚。
下课之后朱桂桢回了自己屋子便开始翻箱倒柜,护卫看他不停翻找便问道:“少爷,您在找什么,告诉阿大,我替您找。”
朱桂桢撇着嘴放弃了自食其力,转而问道:“阿大,我记得来的时候祖母给我放了一支鼠须笔,怎么找不到了呢?”
阿大想了一会,从柜子里的一个匣子里取出来一支挺健尖锐的毛笔出来。
朱桂桢拿着毛笔兴奋的说道:“要是把这支笔送给慎之,他一定很高兴吧。”
阿大看着一脸兴奋的朱桂桢,想起临走之时夫人的嘱托,还是开口说道:“公子,您送这鼠须笔是不是太过贵重了。还有今天送出去的那瓶丸药也是,那是夫人给您以备不时之需的,就这么送人是不是有些不妥。”
朱桂桢一脸认真的看向阿大:“阿大,我知道这些都是娘叮嘱你的,但是他们不同,尤其是慎之,我能感觉出来。更何况我们是朋友,朋友之间自然是要互相分享的。”
阿大都要吐血了。
少爷啊!不是这么分享的啊!
你知道您今天送出的那瓶药多么珍贵吗,那可是夫人特意去太医院求来的啊,还有那鼠须笔,那可是老夫人临走之时特意给您放进行李的啊!
朱桂桢小脸绷得紧紧的,对着阿大说道:“阿大,我不是以前的我了,现在的我已经能分出来好坏了。你看院子里的那些人我不是都没搭理他们吗?”
朱桂桢出身侯府,从小锦衣玉食,侯府夫人老蚌生珠,将近四十才有了他。
原本太医都说这孩子对母体有碍,劝侯府夫人打掉他,还是夫人舍不得,加上平日里偏爱舞枪弄棒,身体条件也好,这才把他生了下来。
因着是老来子,家中上下都十分宠爱他,尤其是他的大哥,侯府世子大他二十多岁,更是把他当儿子看待。
可惜他年纪太小,和他同辈的玩不到一起,不是同辈的又碍于他的身份不配跟他玩。
只有一个大他一岁的表哥愿意陪他玩,可惜一年也玩不了几次。
到后来他大一些了总算有人跟他玩了,他却因为是老来子身体弱,动不动就生病,连累的那些带他玩的小伙伴都挨了揍,最后便没人搭理他了。
等到他十岁该去私塾读书了,侯府特意把他送去了京中一户世家开的族学,哪成想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便让朱桂桢的小金库花个精光。
更有甚者还挑拨他和家中兄长姊妹的关系,被侯爷知道后打上门去,从此再也没送朱桂桢出门读书,全都是在家请了人教。
侯府本来就有改换门庭的想法,正好朱桂桢的身子弱练不了武,不能投身军中,又在读书上有一些天分,家里干脆就让他从文了。
来应天书院也是因为以侯府的门庭也请不来好的教书先生了,实在是京中有名气的读书人都不愿跟武将勋贵扯上关系,侯爷没有办法,只好拜托岳家以岳家的名义送了朱桂桢进了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