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普宁县1(1/1)
李禾这边陷入了沉思,另一边坐着的李楠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这怎么说着说着就不说话了?
李楠也不想打扰李禾的思路,让门外守着的杂役在李禾询问的时候告知他的我去向,便回去接着办公了。
今年事今年毕,再有一个月县衙就要封印了,要是那个时候还没干完,这个年怕是要过不好了。
等李禾回过神来,李楠早已不见踪影,门外守着的杂役将李楠的去向告知李禾,李禾闻言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同时心中泛起微微的愧疚。
是不是自己给他的工作真的太多了。
次日一大早,李禾便让李鱼去县里买一些当地特产。
惠来县贫瘠,现在唯一能称得上特产的便是李禾让百姓自己晾晒的果干了。
因为晾完之后卖不出去,便有许多百姓出来摆摊将多余的果干卖掉。
好在惠来果树很多,因此果子根本就不值几个钱,因此将果子晒成果干也不心疼。
就算卖不出去也可以给家中孩子当个零嘴吃。
更有一些品相好的被当地药店收购,也算是让一部分百姓发了笔小财。
根据李禾的吩咐,李鱼买了九份一模一样的特产,李禾跟李楠打了个招呼,便带着干粮银子还有人手上路了。
说实在的,即使李禾读书时在自己师父跟靖江县县令处待过一段时日,但是两人的执政经验并不能教会李禾什么。
每个府县的情况都不一样,在别的县适用的不一定在惠来县适用。
因此李禾决定以送年礼的名义去各个县拜访,跟其他县的县令取取经,顺便观察一下在别的县有没有捡漏的机会。
李禾经过一夜已经想明白了,限制惠来县发展的原因只有两个。
一个是人口,一个是土地。
土地不用担心,李禾已经想出法子激励百姓开荒,现在他最需要解决的便是人口问题。
既然本地人来不及生,那就让外地人迁进来。
各个县衙鱼鳞册内的人口自然不能被李禾带走,但是那些流民呢?
这一个月的时间,李禾打算以潮州府城为中心,顺时针一一经过这些县治,打听好情况再做打算。
将县衙的事情交代给李楠跟郭振兴等人,在李楠面无表情的注视下,李禾赶紧带着人手溜走了。
他怕自己再不走怕是真的走不了了。
这一次李禾并没有带上多少人,只带了陈二跟大牛,还有两个老资历的衙役在身边带路,轻车简行,朝着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普宁县出发。
各个县之间有官道连着,李禾一行人便骑着马沿着官道往普宁县出发。
十月份的惠来温度已经很低了,尤其是惠来县靠海,刮起风来简直就要吹到人的骨头缝里。
李禾现在的身子也只是勉强维持平衡,只要不生大病平日里都是无碍的。
因此李禾这次特意穿的十分厚实,手上戴着一双兔毛手套,头上也带着皮帽挡风,外面更是直接套了一个大氅,即使狂风吹过,大氅里面也十分暖和。
全靠这一身行头,到了普宁县县内也没有生病。
一行人先是找了一件客栈住下,李禾自己开了一间房,又两人一间,将两个衙役和陈二大牛安排在自己房间两侧,休整一番之后便带着人下楼吃饭了。
出门在外李禾也不想拘泥于身份之别,五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为了照顾其余四人,李禾更是点了大半荤菜让他们填饱肚子。
五人到达普宁县已经是傍晚了,再有两个时辰便要宵禁。
若说惠来县是贫瘠之地,那普宁县跟惠来县便是难兄难弟,甚至普宁县比起惠来县更贫困一点。
唯一好的地方是普宁县并不靠海,没有海贼这方面的风险。
不好的地方是三面环山,人口土地比起惠来县还不如,李禾听李楠说,今年普宁县交的秋税还没有惠来县多。
可想而知能有多穷了。
不过县城作为一县中心,还是比较繁华的,最起码在李禾看来,普宁县的县城跟惠来县没有多大区别。
李禾一行人用完饭之后便回屋休息去了,毕竟一路奔波,还是要休整一下。
一夜无梦,次日一大早李禾便带着大牛跟一个衙役外出逛逛,留下陈二跟另外一个衙役在客栈看行礼。
李禾在县城内随意闲逛,一路见到的东西跟惠来县城内没有多大区别,百姓都是一样的面黄肌瘦,穿着破旧。
县城里面根本看不出什么异样,毕竟县城是一县的脸面,而且县内大户都在县城居住,加上县衙县学跟各种书院,自然不会萧条。
李禾想了想,脚步就朝着城外走去。
走了大概一刻钟左右,李禾三人终于出了县城。
又走了一炷香的时间,三人到了一处繁华的易市。
大牛跟跟着出来的衙役原本都老老实实的跟在李禾身后,同时警惕的看向四周。
可自从李禾来到人烟处,两人便一下子紧张起来。
无他,这里除了百姓们自发形成的市场,道路两旁还有许多乞丐正在乞讨。
昨日来的时候李禾他们是从南城门进的,而李禾这次出来的城门是西城门。
这一处的城门对着的方向正是大山,往前望去能看到一望无际的翠绿山峰,看上去赏心悦目。
若是没有路两旁这些衣不蔽体的流民就好了。
李禾粗略数了数,仅他目之所及,就有近百号流民,李禾目光微凝,不知道这普宁县的县令怎么会放着这么多的流民不管。
这么多人在县城外聚集对于来往的行人是不小的威胁,也不知为何,这普宁县县令不派人将这些流民送往原籍。
李禾想打听一下这些流民从何而来,而知县又为什么放任不管。
目光巡视一圈,找了路边一处卖汤面的小摊,坐下说道:“老板,来三碗素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