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种子的“礼物”(1/1)
三年前的波段试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森尔斯研究所的声望跌入低谷,沸沸扬扬的负面新闻让波段学的研究难以进行。在漫山遍野的质疑与恐慌中,政府禁止任何科研机构从事信号波段的研究,销毁了几乎所有与波段实验有关的实验器械并派遣人员进行定期检查。此外,这次事故也催生了一条新的规定,新规中指出任何科研机构进行任何研究都要向政府进行报备,并定期上报实验成果接受相关专家的检查。森尔斯研究所作为事故的发生地,也随着舆论的发酵将科研重心转移到脑科学。凭借三年以来对脑科学领域研究的不断突破,森尔斯研究所的风评正在不断好转。但与此同时,三年前种下的那颗未知的种子,将要给人们带来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
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天冬正在实验室内进行着日常观测。
“这个地下水位是怎么回事。”
天冬疲惫的脸上涌现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双眼紧紧盯住显示屏上的数据,手忙脚乱的在杂乱的桌子上摸索着。一番随机的寻找后,天冬顺利的找到了埋没在文件堆里的记录表。
综合多个地下水位监测点的数据,天冬发现X城市的地下水储量在一夜之间下降了百分之八十。
“这么多监测点一起出故障吗。”
天冬若有所思的喃喃道。
他目不转睛的翻看着记录表陷入了沉思。天冬又难得的平静下来,深入的思考让他忽略了实验室门口传来的阵阵敲门声。
“天冬,天冬。”
白楠不停的敲打着天冬实验室的大门,手掌拍打门面发出的“咚咚”声逐渐由温和变得急躁。
“前些天的数据都很正常,怎么......”
急促的咚咚声终于传入天冬的耳朵,天冬手忙脚乱的打开实验室的大门。
“您好,这里是森尔斯研究所的生态观测室......”
天冬打理着自己乱糟糟的头发,他整个人表现出一副颓废的样子,身上的衣服皱巴巴的,疲惫的脸上透露着枯黄的底色。
“啊,是白主任,您怎么来了。”
“我知道这很仓促,但你得快些准备好有关“生态箱”课题的资料去往x城参加研讨会。”
白楠急切的催促着天冬收拾相关资料,继续向天冬补充到。
“前几天x城的研讨会受城区时断时续的微小地震影响被取消了。”
“他们现在突然又通知我们会议照常进行?”
“是的,会议在下午。我给你安排了直升飞机,应该可以赶的上。”
“嗯。”
两人在杂乱的房间中寻找着会议要用到的资料,天冬的动作有些拘束,鞋底不停的敲击着地面,小腿不安的微微打颤。天冬的实验室十分狭小,只能容纳五张桌子和几台专业的观测仪器,两个人站在这个房间内都让人感到施展不开拳脚。这个独立的办公场所由天冬在入职后亲自挑选,他对房间的工作环境感到非常满意。
“带上急救包和一些防护用品吧,万一那边又发生地震可以有个防备。”
白楠敲了敲墙上的紧急药品柜,从怀里掏出一叠用纸包封装好的文件递给天冬,意味深长的说:“出差顺利,希望能交换回一些有用的数据。”
“嗯,一定会的。”
说完,白楠离开狭小的实验室。天冬把白楠拿来的文件夹在文件包的中间,一路小跑去往研究所楼顶的停机坪。
待天冬来到达x城已经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自从天冬乘直升飞机进入x城的上空,他的手机中就一直收到地震监测中心发来的消息,消息中提醒到:本地近日多地震,请注意防护。
研究所的直升飞机降落到市中心医院的停机坪,天冬还需步行一段时间才能到达会议大楼。他环视四周,医院里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忙碌,x城只是遭受了几次小地震,微小的震动并没有击溃城市抗震建筑的结构。他打开手机定位,按照卫星地图所指示的路线,他只需要从医院大门出发,直走穿过一条不长的居民街便可以到达会议大楼。
事不宜迟,天冬现在就动身。医院的人流量很大,每天都有人因为大大小小的疾病进入医院检查治疗,相比之下,居民街的人流要稀疏的太多。居民街上空空荡荡的,街道上只有三两行人,天冬用余光打量他们的脸庞,大多数的行人都表现出一副匆忙并缺乏睡眠的样子。断断续续的小地震没有对城市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把深深的不安植入了居民的心房。人们更愿待在抗震能力优秀的建筑内或是空旷的广场上。不过依托x城市建筑优良的抗震能力,城市的生活秩序并没有被打乱。
今天的居民街相对空旷,天冬在稀疏的人流中穿梭也相对比较轻松,经过十几分钟的赶路,他提前十分钟来到了会场。
会场在会议大楼的第三层,他们开会的房间是一个明亮整洁的白色调屋室,房间中心摆着一张长方形白桌,白桌的两侧各放了六个凳子。房间的电子设备齐全,投影仪电子板等各种办公设备位置设置合理而又方便。
一想到过些时间的会场会变成一个讨论声此起彼伏,人与人错落而坐的场所,他的心中就有些忐忑不安。他低头翻看白楠给他的文件,在大脑中思索这一会会议上的发言。
他们正在研究的是一项由三年前提出的一种生态观察法,研究者们将它命名为“生态箱”观察法。据他的创立者表示,这是一种生态模拟,生物学家们利用技术手段将宏观生态系统缩小后放进鱼缸大小的生态箱内,以方便生物学家们通过微观视角观推测宏观世界的生态规律。这种观测方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众多质疑,著名生物学家刘先生也对该观察法表示不解,他评价并劝阻道:运用技术手段模拟自然界运行规律的说法太过于超前,应该停止对这些无用想法的讨论。可三年过去,研究人员们对这个观察法的扩展依旧没有停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箱”观察法的闹剧已经淡出大众的视野,逐渐成为老生常谈的娱乐话题。
十分钟过后,会议照常开始,会议桌前座无虚席。令人感到慌张的是,会议桌右侧的旁听席中少见的出现了采访记者的身影。
“天冬,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近的研究成果。”主办方朝天冬比了一个奇怪的手势,邀请天冬起来发言。
天冬站起身来,有些结巴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注意到主办方的提示,依照自己提前准备的应急发言稿,还算清晰的给大家分享了控制“生态箱”内细小变量的相关经验。
发言过后,四名会议成员分别对天冬总结的经验做出评价并组织大家交换文件,这场会议在仓促的气氛中草草了之。
会议结束,天冬从储物箱中拿回手机,迫不及待的走出会议室,他小跑进入居民街,平静的空气让他紧张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看来主办方也没想到会来记者采访。”天冬打开手机,他看见白楠给他发送了短信。白楠在短信中告诉让天冬,直升飞机被政府调用用于救灾,让他自己坐高铁回到研究所。
天冬走到街道旁的公交站台处等车,等车的过程中,天冬突然感到脚下一空,他下意识的向前大跨几步后猛然的回头,发现自己的脚下出现了一个一片凹陷。
“地震?”
天冬迅速逃离塌陷区域,打开手机查看,他并没有收到任何地震检测中心发来的预警消息。他有一种莫名的不安,自己脚下的这块路面绝不是偶然塌陷的。天冬打开卫星地图,锁定了不远处一个空旷的广场作为自己临时的目的地。
赶路途中,天冬的手机不断发出叮叮的响声,他一面奔跑一面拿出手机查看,城市地震监测中心又发布了新的消息:本市多处出现地面塌陷,已造成小部分建筑倒塌,请居民立刻到空旷地区避难。
街上的人流突然汇集了起来,一些敏锐的居民纷纷从楼房中跑出来,他们不约而同的用喊叫声提醒还在房屋中处理生活琐事的人们。
“大家都快出来,地面塌了!”
“去城外的郊区避难吗?”
“前面不是有广场。”
一瞬间,原本空旷的街道变得喧闹而拥挤,警察收到政府的任务闻讯赶来,引领着居民们有序撤离。
天冬在嘈杂中感到有些晕眩,眼前攒动的人群与叽叽喳喳的议论声使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他的身体有些瘫软,随着推推搡搡的人流一同到达那片开阔的广场。
天冬找了一个视野相对宽阔的地方坐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平复,他渐渐冷静下来,但他眼前的局势并不愿意容他一丝放松,天冬在晕眩之中亲眼目睹了眼前这骇人听闻的场面。
起初,远方传来一声巨响。距离天冬两百米开外的大楼应声倾斜,混凝土与钢筋碰撞,玻璃渣与木屑飞溅,只不过短短几十秒钟,几座大楼就接连倒塌成为一片烟尘飞扬的废墟。而这只是灾难的前奏,广场周围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倒塌,地面上随机崩裂的地面让人感到脚趾生寒。没过多久,广场中人们对于灾难的恐惧得到了回应,这片人流攒动的广场中央忽然下陷,突然改变形态的地面让人们大惊失色。摔倒,踩踏,磕碰,慌不择路,人群不约而同的向着凹陷的四周散开。下陷的地面是一张未张开的深渊巨口,无时无刻的散发着绝望的气息,慌乱的人群则是嘴边跳动的鱼虾,他们拼命逃窜,但还是无济于事。地面在一瞬之间崩裂开来,形成了一个深邃无比的大坑,而大坑范围内的人们都随着拉长的尖叫落入大坑底部。
“这……这到底是什么!”
天冬幸运的站在了大坑的旁边,他的大脑紧绷,腿脚不自觉的变得麻木,他想远离大坑,但不听使唤的双脚让他摔了一个跟头。
“我得找个更安全的地方。”
此刻,惊慌让场面变得不可控制,人们开始慌不择路的四散而逃,天冬缓缓站起身来,小跑着融入慌乱的人流,逐渐消失在广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