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留下颜路(1/1)
乐正子目光看向无名师叔,神色明显有些不满。
乐正子的性格和伏念乃是一路人,或者说伏念的性格就是受到了乐正子的影响。
从原著中伏念反对天明和少羽潜藏在儒家就可知,乐正子多半为了儒家也不会同意。
“师弟,你这样做可是陷儒家于不忠不仁不义之地了,可知我儒家向来都是研究儒学的地方,你这岂不是把儒家置于炉火之上。”
乐正子发话,子羽听着,有伏念那味了,果然不愧是师徒啊。
“师兄,这孩子是我路上所救,如今已是孤身一人,儒家讲究仁者,爱人,我儒家向来都是不卷入朝堂纷争的,既然已入我小圣贤庄,又何必拒之门外。”
无名是颜路的师父,自然不会抛弃颜路。
“师兄,你觉得呢?”
乐正子虽然固执,但他同样对于自己的师兄和师弟很是尊敬。
他并不是真的一定要把颜路赶走,只是下不了决心,只好问问荀夫子的意见了。
荀夫子闻言,轻抚胡须,略微思考。
“还是问问子羽的看法吧。”
荀夫子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子羽,他相信子羽不会让他失望的。
乐正子闻言看了一眼子羽也没有多说什么,子羽能留在这里已经说明了问题,二人都有意培养子羽作为儒家下一代掌门人。
子羽没想到荀夫子会问自己,不过却也没有惊慌。
“我觉得师伯大可不必如此忧虑,留下颜路师弟也无妨,这固然会给儒家带来一些麻烦,但是颜路既然也就是我小圣贤庄门人,我们自当护佑对方。”
对于颜路,子羽自然是希望对方留下的,他日后可能会很少留在小圣贤庄,未来对方将是小圣贤庄的顶梁柱之一,他没有理由不希望对方留下。
“而且如今并没有人知晓颜路师弟的身世,齐国就算知道肯定也要调查很久,但是我小圣贤庄向来与世无争,收留一个学生而已,齐国王室也没有理由对付我们。”
“更何况,接下来齐国可未必有心思放在师弟身上。”
子羽这话可不是乱说的,儒家只是收留了一个学生而已又不是什么叛逆,齐国根本没有理由对付小圣贤庄。
再说也不必太过杞人忧天,儒家也不是阿猫阿狗,随便他人欺负的角色。
荀夫子闻言,挺满意子羽的回复,子羽一直都很看重情义这也是他喜欢子羽的一点。
以前对韩非李斯是如此,如今对于颜路这个新来的小师弟亦是如此。
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同门相残,原著中他对于李斯可是极为不喜的,李斯为了自己的前途连自己的师兄都能杀害,还敢在自己的师门放火,功利心太重。
不过明显子羽这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什么叫齐国没有心思放在颜路身上,难道齐国会有什么大事发生吗?
那位无名师叔听到子羽的话依旧满脸微笑,对子羽的印象更好了一些,自己这位师侄看样子也很神秘啊,真是有趣,儒家居然多了一个这么有趣的人。
无名觉得子羽神秘,子羽又何尝不觉得对方神秘呢!
对方在原著中只是出现了一下就消失了,但是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子羽自然也很好奇对方。
乐正子听到子羽的话没有反驳,子羽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且对方已然拜入自己师弟门下,乃是他的师侄,抛弃同门实在不是大丈夫行为。
“既然师弟有所决断,那就留下那个孩子吧。”
乐正子思虑一二还是选择了尊重自己师弟的意愿,既然如此,那就留下颜路吧。
“多谢师兄!”无名闻言也是对着乐正子感谢了一声。
无论如何,乐正子才是儒家小圣贤庄的掌门人,他的决定就是小圣贤庄的决定,若是对方不同意,即使是他也不能违背,只能带着颜路离开。
哪怕他和荀夫子实力要比乐正子强,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儒家,掌门人的命令高于一切。
就像原著中,关于天明是否能留下,荀夫子作为伏念的师叔,亦是把最后的决定留给了伏念,因为伏念才是掌门人。
“多谢子羽了。”感谢了乐正子,无名自然不会忘了子羽仗义执言。
“师叔不必如此,都是师伯的决定,我不过只是顺着师伯想法所言罢了。”
颜路一事到此也算结束了,颜路留在了小圣贤庄,如今小圣贤庄还多了无名这么一个高手,真不知道日后小圣贤庄又会如何发展。
“子羽不知你最后那一番话是何意?”
乐正子可不是子羽,没有预卜先知的能力,自然不知道未来天下将会大变,就算是齐国也无法独善其身。
乐正子作为儒家掌门人自然是需要考虑儒家的未来,自然也想多知道一些,避免儒家卷入纷争之中。
“师伯,天下将要大乱了,不出半年,必然兵戈再起。”
子羽知道可能半年都要不了,秦国就会伐韩了,半年都说多了。
三人没想到子羽竟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养精蓄税这么多年,实力早已是七国第一,如今六国根本没有任何一国有实力能与秦国虎狼之师相比,秦国如今又是嬴政当道,嬴政可不是一个偏于安居一隅的霸主。”
“不出半年,秦国必然东出,届时韩国很难抵挡秦国的威势,韩国一灭,门户大开,赵魏楚齐燕也是砧板上的鱼肉。”
闻言,荀夫子三人没有说话,如果真的按子羽说的话,齐国确实没什么心思对付颜路了。
乐正子却是有些忧虑,战乱又起,天下必然不得安宁,他作为儒家掌门人,真是烦心呢。
“师伯,其实没必要忧虑,就算天下大乱,我儒家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子羽还以为乐正子这是忧虑儒家未来呢,不由出声劝慰道。
“哎,天下大乱,受伤的皆是百姓。”
子羽没想到乐正子思考却是百姓之苦,看来这位师伯也不是只关心儒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