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东宫高人(1/1)
不等王世元反应过来,王总管已经把圣旨,塞到王世元手里。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早在萧寒云发难,王安为了党同伐异,数次逼迫陛下就范时,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结果!”
“谋杀世子?世子也是你们能碰的,你们这是要误国!”
王世元还以为自己在做梦,明明刚才还连番赏赐,怎么一转眼,就家破人亡了?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抓着王总管的裤脚,哀声追问。
“王总管,您一定是在开玩笑对不对?”
“之前陛下还连赏带封,怎么会……”
不等王世元问完,王总管已经一把将他从身边推开,冷冷道:“散伙钱,拿着烫手吗?”
“王安乃三朝元老,自然不可能牵连其家人,封王程氏为郡夫人,自然是为了抚慰人心。”
“将王家长子调往万州,则是为了让王家,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召入内廷觐见,乃是为了和朝中大臣,联审他。”
“只有你这种蠢货,才会把断头饭,吃的如此津津有味。”
“王家,毁就毁在你们这些废物后辈身上了。”
王总管只觉得跟这种蠢材,哪怕再多说一个字,都是浪费,当即不理会失魂落魄的王世元,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王世元捧着圣旨,瘫坐在地上,一双眼睛尽是彷徨。
“因为对楚风不利,所以整个王家都被要陪葬?”
“谋杀楚风,等于误国?”
“楚风,为什么你会对这个国家如此重要……”
王安落马的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遍整个京都。
那些原本还憋着坏水,准备暗中算计楚风的人,直接吓得魂飞魄散。
赵简匆匆回到寝宫,将大门关上,心急如焚的跑到李怜人身边。
“夫人,不好了!”
“王安完了。”
李怜人一脸疑惑:“夫君何必如此慌乱?我们不是早就料到,王安可能会输吗?”
赵简吞了下口水,一扫往日的气度不凡,前所未有的紧张。
“但你我根本就没有料到,陛下会……会……”
“王安被革去宰相,收押天牢,秋后问斩!”
什么?!
刚才还漫不经心的李怜人,猛地一下站了起来,一张俊秀小脸上,瞬间流露出了惊恐之色。
她早就料到,陛下会秋后算账,毕竟王安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当着大罗使节的面,把陛下架在火上烤。
但以李怜人的推测,再怎么说,王安也是三朝元老,陛下充其量只会贬官。
结果……
陛下竟然直接处死王安?
李怜人轻轻吞了下口水,小声道:“若是因为当初的旧怨,陛下不会杀王安,如此说来,王安意图谋杀楚风,才给他招致了杀身之祸。”
“在陛下的心里,楚风的分量,恐怕……”
不等李怜人说完,赵简已经苦笑着回答:“不亚于本宫。”
“夫人,你好好回忆,莫要遗漏任何细节,你我在这起事件中,可留下了什么蛛丝马迹?”
李怜人低头沉思,半晌过后才摇了摇头:“应该没有,至少我想不出来……”
几乎是李怜人话音刚落,就听门外传来太监的声音。
“殿下,世子楚风,刚才派人送了份礼物。”
礼物?!
赵简和李怜人对视一眼,心头皆是升起一丝不好的预感。
“快拿进来!”
太监推门而入,将一个小木盒放在赵简面前,然后很识相的退了下去。
赵简深吸了口气,小心翼翼的掀开盒盖,当看到里面的东西时,只觉得眼前一阵天旋地转。
李怜人也捂着嘴,半天说不出话。
只因盒子里,放着两截断箭。
而这支箭,正是当初赵简派人提醒王安时,射入王家的那支箭。
尽管上面的纸条,已经被王安烧了,箭矢也当不了什么证据,但是这支箭表明,楚风什么都知道。
噗通……
赵简跌坐在床上,眼睛有些发直:“这……怎么可能?”
“难道说,楚风早就派人监视着王家,可这里是京都,戒备森严,千羽营的铁鹰班,不可能在京都行事。”
“除非楚风身边还有其他高手。”
李怜人强忍心中慌乱,连忙安抚赵简。
“夫君莫慌,楚风私下将短箭送来,自然是为了警告。”
“王安和张玉成一案,不会牵连夫君。”
赵简深吸了口气,转身看向李怜人:“既然本宫已经与楚风撕破脸,便全力以赴,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李怜人抬手,干脆利落的回绝了赵简:“不!”
“夫君千万不要犯常人才会犯的糊涂。”
“夫君只需装作无事发生即可,不要想着什么防患于未然,这只会加深您和楚风之间的矛盾。”
“只要大罗还是大乾的威胁,楚风就始终是陛下的心腹,王安已经用血证明,对楚风不利等于误国,此乃陛下所不容。”
李怜人眼睛微动,计上心头,脸上的严肃表情瞬间消失,再次绽放出从容笑意。
“楚风不是刚收了三个义女吗?来人呐,以殿下的名义,去给楚风送上贺礼,每人一千两银子。”
“向楚风示好,并无不妥,万事都要着眼于殿下的未来。”
冷静下来的赵简,连忙冲李怜人作揖:“若不是夫人拦着,本宫险些酿下大祸。”
“夫人抉择极为正确,忍一时风平浪静,着眼于未来,才是正道。”
李怜人柔然轻笑:“妾身与殿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殿下登顶,妾身才能母仪天下。”
“这既是为了殿下,也是为了我自己。”
半个时辰后,三千两银子,被阿福直接送到灵宫。
楚风背着手,看着摆在面前的银锭,不由砸了咂嘴:“东宫有高人啊。”
阿福一脸迷茫:“世子的意思是……送银子的注意,并不是太子想出来的?”
楚风暗暗好笑:“身为赵简未来的妹夫,既然是自家人,岂会不了解?”
“这家伙,颇有太子风范,只可惜,才能差点意思,给他打个七十分吧。”
“面对我的警告,以太子的性格,只怕是会露出马脚。”
“只可惜,有人劝他,让他在关键时刻,再一次做出了正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