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养一群土匪,以势压人?(1/1)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一大门前。
“舒怡茶楼”。
门的两侧,还贴着一副对联。
畅雅饮甘露,心神游六和。
掌柜的正在店里招待客人,忽然看到一个富家子弟走了进来。
仔细一看,来人气宇轩昂,英俊潇洒。
这个人,是最近燕京最火的人之一。
上官副部长,挑起了陆军部的反腐大戏。
能这么快就认出上官布来。
因为有了这间茶楼,在这没有什么忌讳,也没有说不能谈论国家大事。
相反,他们对朝堂上的事情,都是很上心的。
这些时候,他已经听人提起过上官布副次长了。
茶馆里的报纸,也都已经堆积如山了。
掌柜的连忙上前,点头哈腰地说道。
"上官副次长,欢迎大驾光临!
请问您要哪种茶?也好让我们了表一下心意。”
自从来到了民国后。
这样的奉承,他已经听得多了。
慢慢听着听着,他竟然觉得很舒服。
上官布微微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
“掌柜的,你这张嘴,还真是没有赶巧。
如果是生活在前朝的话,进宫的时候,可就轮不到小李了。”
上官布一脸戏谑的笑道。
掌柜点头哈腰,将上官布引到了一个靠窗的雅间。
“公子说笑了。
就算他们有天大的福气,也没能赶上伺候到您。
您今天能光临本店,我实在是太荣幸了。
这可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这一刻,茶楼里一片哗然。
“上官副次长?哪位是上官副次长?”
“真是瞎了你的狗眼。
这不是前几天在燕京闹得沸沸扬扬的上官副次长么?”
“嚯!是他呀。
怪不得看起来这么有气势。”
茶楼里的人纷纷站了起来,向上官布问好。
“上官次长,您好。”
“上官次长,以前只在报上见到您。
今天能见到真正的神明,也是我修来的福气。”
“今天早上,我听到一只喜鹊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你看,我还真遇到了一个贵人。”
上官布抱拳行礼。
没想到认识他的人还真不少。
周围的人,都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他。
这其实很正常。
这都是来自于上官布自穿越过来所做的事情。
剿灭倭寇,建起工厂,打起了商战,统一了日海,开始了打击贪腐。
一件又一件,每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如果换成后世的说法,那就是在新闻中的热门大明星。
来这里的,十有八九都是关心国事的。
在报纸上见过他的脸的人,一眼就能认出他来了。
茶楼老板这时便将珍藏在茶楼里的极品铁观音取了出来。
端来最新鲜的果子和瓜子。
然后又从小二手中接过茶壶,亲自给他倒茶。
掌柜做完这一切,上官布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茶香四溢,甘甜回味,果然是好茶。
就在这时,十几个身穿长袍的中年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一进门,一双眼睛就四处看了看。
当他看到靠窗的包厢里坐着的上官布时,顿时眼前一亮。
"公子,真的是你。"
听到这个称呼,上官布顿时愣住了。
上官布想了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认识的人中有这号人物。
“你是?”于是好奇的问道。
男子站在上官布身前,毕恭毕敬。
“公子,我叫陈玉华,是华生印染厂的总经理。
我听说你在这里喝茶,就急匆匆的赶来了。”
陈玉华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当初你成立布商协会,我可是第一个加入燕京的人。
然后,少爷你就成了一方霸主。
打死几个小鬼子,真是让人着实痛快啊。”
上官布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布艺协会的一员。
“布匹生意好不好?”
陈玉华嘿嘿一笑。
现在都是由布艺协会统一管理。
而不是像以前,只会内斗的染坊。
有了少爷给的那些高级染料,我们把布料卖给了洋人。
我还正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增加产量。"
上官布微微一笑,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布艺”上,龙国是完胜了其他国家。
“一起喝杯茶吧。”
“多谢公子。”陈玉华有些受宠若惊。
卢嘉正好想问一下,现在的布艺协会,还缺什么不?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男子走了进来。
坐下来之后,王翰打了个哈欠,然后点了一杯清茶。
“老板,麻烦给我拿个油灯来。”
掌柜一改往日的态度,转头看向雅间里的上官布。
上官布也看了过来,眼中满是好奇。
大白天的,茶楼里灯火通明,何必要油灯?
看到上官布,他的脸上露出了疑惑之色。
陈玉华赶忙朝着上官布解释道。
“少爷,这几个家伙抽烟很厉害的。
买不到烟膏,就把烟皮烤熟,放在茶杯里泡水喝。”
上官布心下恍然大悟。
在此之前,他借助了陆军部的力量。
下令,让禁卫军去扫荡燕京城中所有的烟铺。
明令禁止燕京地区的鸦片和烟草的交易。
而且,他们还会在水陆交通要道上,设置关卡。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避开西边和南边的鸦片和烟膏。
这一举动,着实打击到了烟民,所以想尽了办法。
烟皮是药材,在很多药店里都能买到。
上官布虽神色不变,但脸上的不悦之色溢于言表。
报纸上说,杨阳因为禁烟,去过日海,去过杭州,但现在,杨阳去了燕京。
因为就连上官副次长,对这玩意儿也都是恨之入骨。
掌柜连忙迎了上去。
“公子,这里没油灯,你先回去吧。”
那人脸色一变,立刻说道。
“掌柜的,我昨天来的时候,你这都有。
今天怎么就把客人赶走了?”
掌柜的也不废话,招呼了两个伙计过来。
两个人推着他出了茶楼。
另外再派一个人在外守着,不要再放人进来。
掌柜再次来到上官布跟前。
“大人,实在是抱歉,坏了您的兴致。
以后我会注意的,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人进来。”
上官布并没有怪罪这位掌柜。
生不逢时,做个掌柜也不容易。
陈玉华叹了口气。
"这大烟膏。每年都有禁令,但每年都还是有人抽。
从前朝开始,这就是一个巨大的祸害。
我从前有一个染布艺的师傅,他很聪明,也很能干。
一沾上,就废了。”
说着,陈玉华的目光又落在了上官布的身上。
"少爷,如果是你在上面,一定会禁止这件事情的。
如果不是,就算是我们再努力,也不可能兴旺发达。
假如所有人都变成了烟民,那么这个国家该如何拯救?"
上官布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现在世道艰难,如果人人都像王老板一样,开个厂,发展个产业。
像这种事情屡禁不止,没钱就闹起来的。
很多地方的人,都不会觉得开工厂能赚钱。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烟馆。”
听到这话,陈玉华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果然,站在不同的高度,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
上官布三言两语,竟然让他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上官布一边喝茶,一边喃喃道。
不知道这句话是对着陈玉华,还是对着大厅里的其他人说的。
还是自言自语?
“打战需要养兵,而养兵需要钱。
有些地方的税收,都是八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百姓穷得叮当响,士兵们也捞不到什么油水。
所以鼓励农民种植,既能赚钱,又能卖给军队。”
这倒不是无稽之谈,只有几个大阀不允许平民种植。
其他军阀,大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自己的子民这么做。
更有甚者,干脆就不让自己的士兵去训练,去种植这种植物。
而他的老爹上官卫,就做这种生意。
不过他们也不敢明面上这么做,只是暗地里从那些商人身上抽成而已。
最后是上官布答应帮他赚一笔钱,才让他停了下来。
"公子,其实我们开厂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振兴国家,拯救国家。
可现在,他们要发展工业,要建立工厂,要被军队剥削。
要不是少爷你在燕京,在这地盘上,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你呢。”
听到这里,上官布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王先生,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可以去西北开个工厂。
用不了多久,那里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蔡旭去西北时,上官布就把重点放在了他身上。
让他打着剿匪的旗号去禁烟。
我们要为西北解决鸦片问题。
在此基础上,兴修水利,保护耕地红线,防止大饥荒的发生。
后来冯导演拍了一部电影,将一九四二年发生的饥荒告知过了龙国的年轻人。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
陕西的关中旱灾持续了六年之久,这是关中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这其中,就包括了十八年前,关中发生的一场大饥荒。
其惨烈程度,不亚于一九四二年的河南大饥荒。
有1300万人在忍饥挨饿,将近300万人在饥饿中死去。
那时的咸阳在西安可以说是最繁华的地方了。
全县十三万人口,饿死三万,逃荒下落不明二万。
那一次的饥荒,实在是太可怕了。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灾荒,除了水患以外,还有其他的原因。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几年,种植了大量的鸦片。
粮食生产空间严重压缩。
很多地方一走数十里,连一粒谷子都找不到。
迎来的就是一场旱灾,导致了整个西北的粮食供应都出现了问题。
由于气候多变,小饥荒演变成大饥荒。
上官布如今处心积虑,将蔡旭送到了西北。
他把自己的粮草,输送到了西北。
这样才能让饥荒来临时,不至于饿死那么多的人。
"少爷,你说的有道理,我会拿出所有的积蓄。
到时候,咱们就在西北开厂。”
陈玉华朝着他拱了拱手,朗声说道。
今天少爷一声令下,谁不去做,谁就是傻子。
.......
享受短暂的宁静。
虽然上官布的军部已经被廉署划入了军部。
而廉政公署的负责人,就是二少爷。
但是在燕京,没有人不知道是,这两个衙门,都是上官布说了算。
上官布如今的办公地点,依旧是胡同陆军部的“铁狮子”办公室。
关于上官布搬家这件事,老袁也没提过。
对此,段羽同样心照不宣。
现在是廉署在处理腐败问题。
既然已经有了模板,袁文龙就照着做,在其他衙门也做了一些尝试。
与此同时,上官布也开始管理军部。
他要把系统前几天奖励给他的那条生产线,一条一条地变成现实。
接下来,就是协调资源的倒卖和产业的整合。
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
西北方向。
甘肃临潭是蔡旭驻扎的地方。
这一天,所有人都在敲锣打鼓,张灯结彩。
也不是什么喜事。
自从到了西北之后。
他就和左郎的起义军打了起来。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担心,自己会不会对付不了这家伙。
那就太丢人了。
没想到,几次交手之后……他发现,左郎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他们缺衣少食,子弹也用光了。
如此一来,他也就放心了。
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养着土匪。
哦,不对,是保护边境,保护百姓。
于是,便有了左郎被围攻的故事。
只差最后一击。
蔡旭当即下令,让部下就地休息。
甚至还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不过蔡旭似乎对这次的庆功宴很是重视。
亲自去厨房看了看。
“我们是军人,不管味道好不好。
这个饼要大一些,要大一些。”
大厨忙不迭的点了点头。
“放心吧,绝对够大。”
心中却是暗骂一声。
怎么燕京的大人物,都这么抠门?
庆祝的时候,就吃这么大一块饼?
一座高山之巅。
左郎在一个简陋的棚子里坐了下来。
沉默不语。
他身边的几个得力干将,此时也是口干舌燥,嘴唇干裂。
一个身材矮小的胖子,他的肚子总是咕咕叫个不停。
“大统领,现在如何是好?
我实在是太饿了。”
白郎自封为平叛大军的大统领。
此人,倒也不简单。
他拿着一把枪,在叛乱的时候,横扫了半个河南。
硬是在段老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如果不是实力相差太大的话。
或许真的可以名垂青史。
看着这群忠心耿耿的弟兄,左郎自知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他以前虽然有不少手下,但大部分都是农夫。
在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情况下,他们也只是能打硬仗。
但他被追杀到这般地步,那些人要么逃跑了,要么投降了。
这些剩下还在自己身边的人,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
“兄弟们,快看,那座小山,马上就要到了。”
左郎站了起来,对着自己的兄弟们说道。
“这姓蔡的,一直以来,都是顺风顺水,将我们击败了。
自然没必要在这里停留太久。”
这时候,一些聪明的人,已经反应过来了。
“大统领,您的意思是,养一群土匪,以势压人?”
他一点都不介意,给自己扣上一个强盗的帽子。
闻言,左郎不怒反笑。
“几位兄弟稍等片刻,很快就会有人将食物送来。”
第二天。
蔡旭正亲自向军部发来一封电报。
“左贼奸诈无比,困兽犹斗。
从甘肃临潭到甘肃、陕西,来来回回,行凶作乱。
剿匪之军,也不可能如那些盗匪一般,来去自如,往来二省。
两省军务,末将则无能为力。
我们的计划势必就泡汤了。”
电报被送到了梁铮的办公桌上。
梁铮想了想,嘴角忍不住的抽搐了一下。
当初围剿山贼的时候,他就参与了。
他们自然知道,左贼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但考虑到外蒙的情况,梁铮还是在电报上划了个圈,表示同意。
接着,他将这封信递给了段羽。
段羽接过信笺,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画了个圈,递给了老袁。
老袁看了一眼二儿子,看了一眼手里的电报,笑得合不拢嘴。
一挥手,一张委任书就被他递了出去。
蔡旭这一去,还不到一个月。
便坐上了陕甘护国公的位置。
上官布接下来的工作就轻松多了。
而张松友这些专业的会计,则是一直待在燕京,直到完成了他们的审计。
帮着上官布开了几家公司,一切都很顺利。
下午的时候,上官布当机立断,决定逃班。
回到家的路上。
却见一群人堵在了内务部门口。
这些人都穿着长袍,戴着眼镜,显然都是读书人的模样。
“我还是去在藏书阁吧。
我可不想被你们丢在仓库里吃灰。”
这条街堵塞了,车辆无法通行。
坐在车上看戏的上官布突然发现了其中的迅哥儿。
赶紧把沈滕拦下来,自己下了车。
他下车就算了,其他几辆车的人也跟着下了车。
神情紧张,警惕的看着周围。
这一刻,所有人都傻眼了,就连内务部的人也傻眼了。
他们还以为是敌人的援军。
上官布连忙往前走了两步。
“迅兄弟,你怎么来了?”
迅哥儿哼哼两声,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道:“我正在对燕京图书馆进行重组。
他们从热河文津阁带回了大量珍贵的古书,这些古书都是用来收藏的。
可是内务部的人却不肯还。"
迅哥儿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们只会看管书,又不会真的看书。
放在他们手里,指不定哪天就丢了。
我们是来要这些东西的,但是他们却把我们挡在了外面。”
上官布微微一怔。
“迅哥,那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啊?”
这倒不是上官布自吹牛逼。
不就是几本古书吗?
而且,只要是迅哥儿的要求,他都不会拒绝。
迅哥儿的脸都红了,这是很少见的。
“我看你最近忙着做审计,所以没敢打扰你。”
说完,他又笑了起来。
现在这件事已经被小布知道了。
果不其然,上官布上前一步,对着拦住他们去路的几名内务部人员说道。
“不用拦他,让他出来。”
那人刚想说什么,就被身后的人一把捂住嘴巴,往后一扯。
他对着上官布鞠躬行礼。
“见过大人,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叫人放人。”
说完,就将那人拖进了内务部。
“你是不是疯了?
那可是陆军部的上官副部长啊。
你这是在试探他的刀,还是试试你的脖子硬?”
听到这话,那人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可是敢揍梁铮的人。
要是记恨上了,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迅哥和他的同僚们,很快就明白了上官布的来历。
所以大家都过来打招呼。
有不少人说得很客气。
客气的话,听起来就像是在拍马屁。
迅哥看着自己的同僚如此,不屑地哼了一声。
“在弱者面前,你就嚣张跋扈,这样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此言一出,在场的同僚,皆是哑口无言。
上官布不由腹诽道。
怪不得迅哥儿的人缘这么差。
"这次多亏了你,我才能活着出来。
我请你去广和居吃午饭。”
上官布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想起自己天天写《广和居》。
只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期间和迅哥儿闲聊了几句。
这时,一个副部长从里面走了出来。
连忙快步走上前去。
“钱老,有什么事吗?”
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头上有些秃。
来人正是内务部副部长,钱臣。
来到这个世界后,上官布虽然没有见过这位老者。
不过,他还是很喜欢这个人的。
他出生于浙江嘉善,钱氏一脉人才辈出。
而帮助龙国锻造宝剑的几名科学家,更是与他有血缘关系。
让他觉得神奇的是,他竟然认识了这个大人物。
飞宇先生的那个三婶,也就是他的妹妹。
小时候,飞宇先生经常去姐姐家玩。
对他也很是欣赏,还教了他一些文化和一些书法方面的知识。
虽然有些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但是,这位老人的爱国心是很强的。
他曾力主恢复山东的权益,并拒绝签署《巴黎和约》。
“哦,上官副次长来了,也不打个招呼。
我们的人,都是些无能之辈,快请进。”
钱臣倒是很谦虚,拉着上官布就走了进去。
“钱长老,我也是路过。
正好,我有件事想要麻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