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0章 善后(1/1)
吴天佑之所以要覃超去把涉案人员全部处决,是为了安抚吴天佐的第三近卫军。第三近卫军正在前线作战,攻打广东最后一个未拿下的州府——廉州府。广州清缴鸦片的消息很快会传到前线,势必会影响涉案军官的心态。
第三近卫军原来就是因为覃超的故意放纵才有今天的规模,现在由覃超出面,强行平定这次事件,会给涉案军官造成一丝错觉,就是覃超在出手善后,这样不至于把他们逼上绝路。
至于怎么处理,吴天佑还未定。肯定是要杀人的,杀多少就要看韩维礼的调查报告了。要想身体健康,有些脓包是要挤出来的。
9月25日,广州。从杭州匆忙赶来的覃超,迅速召集了广东内卫广州府的工作人员,全面接手广州毒案,提走所有案件相关人员,集中审讯。结果,9月27日,覃超突然下令,处决了所有1823名案犯,包括12名英国毒贩和2名法国毒贩。
此事,令各方措手不及。国内报纸是一片欢呼,香港和上海的英文报纸却是谴责声不断,并扬言要动用武力报复。
吴天佑于是电令召回覃超彻查,并以未经审判定罪便处斩涉案人员为由,撤掉了覃超的内卫指挥使职务,由副使韩维礼接任。
王府书房,参谋部贾绍明、政务厅首座贺黎明、次座杨文才和容闳正同吴天佑汇报工作。主要是这次处决毒贩,引起英法两国的强烈抗议。要求政务厅严惩凶手、赔偿损失。
容闳:“英法两国态度强硬,并得到了英法两国政府的授权,随时可能付诸武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我们极有可能面临英法清三方的联合进攻。”
贺黎明:“他们当我们是满清吗?想凭三两句狠话就可以吓唬我们?又不是没和他们交过手,就忘了痛了?臣建议不予理会,要战就战。”
吴天佑暗暗点头。看来,夏军不断增强的实力让在座的人说起话来有底气,不再有恐洋症了,这是好事。但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的。于是问道:
“铁路修到什么位置了?”
容闳:“杭上铁路已经完工,正在赶修延长线上(上饶)——南(南昌)铁路和南(南昌)——萍(萍乡)铁路。上南铁路修到抚州府东乡,已经过半。杭漳铁路因为是双线,进展较慢,才修到温州的大荆营,离温州还有近80公里。”
吴天佑之所以加速修建到萍乡的铁路,就是要把萍乡的煤运出来。在后世,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大罢工是有名的历史事件,吴天佑不可能不知道。这也是吴天佑记忆中,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矿。
吴天佑这次询问铁路,主要是问沿海的杭漳铁路。和英法冲突,最担心的就是沿海的安全,而沿海安全的重中之重就是福州和温州的造船厂。其他地方,充其量就是经济和人口的损失,不至于对夏军的发展造成致命影响。
吴天佑:“贾参谋长,先调一个旅过去温州,帮我看好盘石营造船厂。还有让陈炳文的第九军,给我看好福州的马尾造船厂。这些都是我海军的命根子。”
贾绍明:“好的王爷。我会后就安排。”
听到吴天佑这样安排,众人都以为吴天佑是准备和英法开战了。谁知吴天佑接着说:
“各位臣工,大家是不是认为我准备和英法开战?你们错了,我从心里面不想和他们开战。我夏王军有一点不好,就是敌人太多,我不可能和他们同时开战,否则就是在找死。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是满清,第二是俄国,英法并不是我们的主要敌人。
英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和英国开战都不是我夏王军的选项。为了避免对英开战,可以做一定的让步,甚至可以赔钱。
当然,这个钱是对死者家属的人道救助,不是政府赔偿,只是民间协议,不可以签合约,这是底线。至于金额,我记得上次英国赎回俘虏时就开过一个价格,就参照那个价格。他们的命就值那个价,这是他们自己开出来的,怪不得我们。
法国的要求一律无视,爱打就打。他们的皇帝拿破仑三世就是个眼高手低的家伙,法国也是个外强中干的国家。他们旁边的普鲁士他们都搞不定,没必要给他们尊重。
同时,你们通知英法两国,我正在重新评估和美国北方的关系。
如果英国不同意我们的方案,或是一定要和法国捆绑在一起,那就让他们来吧。有时候,和平是要用枪炮打出来的。”
听到这里,几个人才明白,吴天佑的意思原来是这样。这也是吴天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讲述夏王府的对外政策。确实,同时和这么多敌人对抗并不符合夏王府的利益,分而治之,逐个收拾才是最好的方法。
只是,大家都不太明白,为什么吴天佑对英国足够尊重,对同为列强的法国却不屑一顾。
这真怪不得吴天佑。因为按历史轨迹,吴天佑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但在不久的将来会爆发一场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连皇帝拿破仑三世都被俘了,战力可见一斑。
还和中国在越南打了一场中法战争,被刘永福的黑旗军打得满地找牙,找不到北。要不是清廷无能,签了个不知什么狗屁条约,说不定就要法国赔款了。
一战法国的表现吴天佑不知道,但二战法国的水平只能算渣渣。那个成为世纪笑话的马奇诺防线没能阻挡德军的步伐,巴黎被占了。法国只能在英国成立流浪政府参与二战,和灭国差不多。就这水平,怎么可能得到吴天佑的尊重。
更何况,法国现在占领的交趾支那(今越南南部)是吴天佑的禁脔,又怎么可能对法国有好脸色。要不是海军拖后腿,吴天佑早就想干他了。
当然,这些内容,吴天佑无法和群臣解释,说了也没人信。
这时,杨文才站了出来:“臣有个想法。既然英国可以让步,法国其实也可以同等对待,而且我们只杀了两个法国人,压力并不大。否则真的开战,不管输赢,我们损失更大。”
吴天佑一听,还真是那么回事。战争,向来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对双方并没有什么好处。只要不涉及底线,确实可以灵活处理。吴天佑最后说道:
“这个你们政务厅相机行事吧。英法两国能区别对待最好,实在区别不了,一视同仁也未尝不可。我不想打仗,不等于我怕打仗。同样,我不怕打仗,也不等于我想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