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女扮男装的权臣36(1/1)
“唐侍郎晕了!!”
唐侍郎沉重的闭上了眼睛,脑子里天旋地转,就这么直接晕了过去。
“快!传御医!”
皇帝也慌了,怎么好端端的就晕了?这才是大夏的好臣子啊,身体已经差成这样了还来上朝。
一直反对陈妙宜的官员抓住机会抹黑道,“唐侍郎定是因为陈尚书之罪才晕倒的!
陈妙宜,你天理难容,竟然气的同僚晕倒!”
他说的义正辞严,反正唐侍郎没醒过来,任由他随便儿发挥。
“你这话说的,今日菜市口有人被马踏死,丢了性命,那马儿一定是得了你的授意吧?”
陈妙宜毫不客气的回怼道,连唐侍郎晕了都能跟她扯上关系,别太离谱!
“定然是你!你气晕了唐侍郎!你罪加一等!你罪不可赦!”
“唐侍郎一向和你关系算不得好,如今被你这欺君之罪,给活生生的气晕了!陈妙宜,你有天大的罪过啊!!”
“皇上,还请皇上重惩陈妙宜,替唐侍郎出口气!”
“你欺君在先,而今危害同僚在后,实在是留不得!”
这位大臣,指着陈妙宜怒骂,而唐侍郎被抬到偏殿,太医前来为他医治,有口也说不出。
“简直是荒谬!无稽之谈!难道天下所有人出事儿都与陈尚书有关?
诸位还是大夏重臣,竟然说这些毫无根据的话!简直让朕寒心!
为官者,为国为民,你们竟然因为男女身份而要求朕罢黜陈尚书的职位,难道你们自觉政绩不如人?
便想设计残害同僚?”
皇帝生气了,大家也就不敢再多说了,见好就收,才是为官之道,这话他们可不敢,也不能答。
枪打出头鸟,没人应声。
一个个的垂着头装鹌鹑,皇帝的心意,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揣测,皇帝纵容,他们就闹,皇帝心意已决,他们就见好就收。
“退朝吧,朕去看看唐侍郎如何了。”
退朝,就代表这事儿,基本上成了定局,再无翻盘的可能。
气的几位大臣牙痒痒,唐侍郎晕的这么及时,竟然没能为他们所用!该死,怎么不反驳两句再晕,你不是最爱跟陈妙宜对着干吗?
偏殿,就剩下皇帝和陈妙宜,还有躺着的唐侍郎。
“太医,唐侍郎的情况怎么样了?”皇帝担忧的问道,莫不是真的被陈妙宜是女子的消息给吓晕了?
“皇上,唐侍郎并无大碍,乃是急火攻心,气血上涌才晕了过去,而臣观他体内似乎有些气郁,郁结于心之状,待臣给他开些方子,吃上几日就没事了。”
太医恭敬的说道,这唐侍郎还挺会晕,一下药钱也不用给了,还把他陈年旧疾也顺带给治治。
太医退下后,皇帝和陈妙宜忧心的守着唐侍郎。
“不会真的是因为臣吧?”
皇帝佯装不高兴,“说过了,一家人之间不许称臣,只有你我,并无君臣。”
“好,改天我去唐侍郎府上拜访拜访,当年我离京,还是他为我说话,赠我御寒的衣物,这份恩情我还记着呢!”
陈妙宜颇为感慨,最在乎你的果然是敌人!英雄惜英雄啊!
“明儿休沐你去吧,今儿可不行,苍儿和京儿还等着我们回去用膳呢。”皇帝宠溺的揉揉她的脑袋,他们终于不用相隔万里了。
而是他伸出手,就能触碰到她的距离。
谁也没注意到,唐侍郎的睫毛几不可察的轻轻颤了颤。
*
日子一晃就到了第二日,陈妙宜带着许多贵重礼物登了唐府的门,这还是她第一次来同僚家里。
“唐侍郎可好些了?”陈妙宜问道,唐侍郎的脸色似乎不怎么好啊。
“劳烦尚书大人挂念,下官好多了。”
唐侍郎态度恭敬,挑不出错来,可陈妙宜有些恍惚,当年他还在朝堂上与她针锋相对呢。
如今他却说,下官。
颇有些闰土和老爷的感觉,物是人非,谁也说不出不对来。
“唐侍郎与我生疏了不少啊,当初还敢指着鼻子骂我呢!”
陈妙宜开玩笑的说着,唐侍郎仿佛也想起了回忆,笑容也更加真实了一些。
“如今朝堂上都说是我将你气晕了,这不,我可带了好些礼来上门探望啊。”
她说的随和,气氛好多了。
“夫君,可是那位陈尚书来了?”一女子柔和清丽的声音传来。
是一位抱着孩子,身着青色衣裙,面容柔美,温婉的女子。
“这位是唐侍郎的夫人吧?”陈妙宜打着招呼,反正她是女子众人皆知,也不用避嫌了。
“正是正是,听说陈大人是女子,能坐到吏部尚书的位置,真是让我们敬佩啊,同为女子,陈大人当真是女中豪杰啊!”
唐夫人抱着孩子坐在,热络的跟她交谈,态度比唐侍郎还好些。
可唐侍郎仿佛有一种,遮羞布被掀开的感觉,他羞愧,无端的羞愧自己对陈妙宜的爱慕,羞愧自己在一边怀揣着爱慕的情况下,还娶妻生子。
他觉得愧对这段感情,可是,他能怪谁呢?他从前只当陈妙宜是男人啊!
“这是唐侍郎的孩子吧?真是可爱,可惜今儿没能给孩子带见面礼,改日补上。”
有了唐夫人在,气氛一下就活跃多了,唯一不安的就是唐侍郎。
他一分一秒都很煎熬,仿佛妻子看透了他深埋心底的不为人知的暗恋。
可谁知道,他是否在深夜的梦呓中喊出了暗恋之人的名字,而有没有叫枕边人听去呢?
唐夫人或许才是聪明人吧,不针锋相对,而是用细雨润物的方式提醒自己的丈夫记住身份,守护自己的婚姻。
无论是在后宅,还是朝堂,女人都是不可小觑的。
陈妙宜的身份问题就这么解决了,除了几位大臣暗戳戳的生气,告假不上朝只外,没什么大的波澜。
而告假久了的人,皇帝正好以年老体弱为由,让他安心在家荣养,顺势夺下重要位置让给他的心腹。
大家都以为,这事儿就算定了,再没有什么波折。
一转眼,皇帝宣布要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