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说服唐赛儿(1/1)
朱瞻墡笑了:
“若是一直沉沦于改朝换代,自然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办法还是有的。”
唐赛儿秀眸顿时泛起光彩,不自觉凑近朱瞻墡嘴前,两人呼吸可闻。
口中急急问道:
“真的吗?有什么办法?你快说,我能不能帮上忙?”
唐赛儿虽然曾拥兵数万,在山东一地掀起滔天巨浪,杀伐果决,可依然未改初衷。
当初造反,除了朱高煦暗中推波助澜之外,主要原因就是怜悯遭灾百姓苦难,朝廷不但没有赈灾减免税赋,反而徭役无度。
这才带着那些苦哈哈想要打出一条活路。
唐赛儿算是个理想主义者。
从现实角度来说,这也决定了她绝不会取得成功。
就算她真能推翻朱棣统治,只会引发更大的悲剧。
因为随着队伍壮大,她的手底下必然会汇聚起一众野心家。
而她,到时候就将成为这些野心家的牺牲品。
朱瞻墡看着近在咫尺的唐赛儿俏脸,思绪飘远。
办法其实有。
天降伟人带领人民当家作主自然是最佳办法,不过此等说法,在大明一代说出来,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而且,阻力会大到难以想象。
阻力不只是来自于权贵官僚和乡绅地主。
就连底层人民,没有痛定思痛,受到足够的教育,他们所想的也只是,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等他们坐到权力高位,最终,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一样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样子。
就如打下大明江山的这些人一样。
朱瞻墡并不想用此等说法去忽悠眼前这个有点天真的白莲教圣母。
朱瞻墡笑道:
“还是刚刚的比喻,箩筐摇沙,既然细沙总会落到最下层,那就另取淤泥垫于箩筐之下,这样,最底层的就是淤泥,而不是细沙了。”
唐赛儿显然听不懂朱瞻墡在说什么,眨了眨无辜的清澈眼眸,有一种玄妙知识拂脑而过,不留痕迹的茫然。
“淤泥......淤泥是什么?”
朱瞻墡仰躺,伸手指向帐顶,划了个大圈:
“天下可不只有大明,我大明周边藩国无数,更远处还有无数小国,碌碌民众如蚁。”
“将这些未通教化的化外民众充作污泥,我大明底层百姓,就不是最底层之人,自然就还有活路了。”
唐赛儿圣母心顿时发作:
“可是这些化外之民也很可怜呀,他们不就没活路了吗?”
朱瞻墡冷笑:
“必然要有人沦落为最底层,你希望是大明的黎民百姓,还是这些化外之民?”
“或者换句话说,你手里只剩一块馒头,你的孩子,和一个不认识的孩子都嗷嗷待哺,馒头只能救活一人。”
“你是把馒头给你的孩子,还是给陌生孩子?”
好在唐赛儿总算不是圣母癌晚期,嗫嚅说道:
“那自然是留给我的孩子。”
“如果一定要选的话,我还是希望大明底层黎民百姓有一条活路。”
朱瞻墡见唐赛儿的红润樱唇就在嘴前不远,忍不住脑袋前伸,轻轻啄了一口。
手掌揽住她的纤细腰肢,轻轻揉搓。
“这下,愿意帮我做事了吗?”
唐赛儿刚褪下去红晕的脸再度飞红,眼神飘忽。
好不容易躲开朱瞻墡作怪的手,脑袋已没剩多少思考能力,微喘道:
“帮你做事,就能实现这些吗?可你只不过是个皇孙,以后,也只是个闲散王爷......”
朱瞻墡嘿嘿一笑:
“你不会以为我辛苦谋划,只是为了当一个与世无争的王爷吧?”
唐赛儿倏然瞪大美眸:
“你......你是想要......”
朱瞻墡伸指封住唐赛儿的红唇,阻止她将后面的话语讲出来。
“若我能达成所愿,以后你的孩子长大就还有出头之日,否则,只能隐姓埋名,苟活一世。”
“你跟着汉王混,又能混出什么名堂来?”
“对了,关于白莲教和太祖的恩怨,汉王可是完完全全的太祖亲孙,至于本皇孙,不会拘泥于朱氏一家一姓,其中缘由,你就不需要知道了。”
唐赛儿震惊看向朱瞻墡:
“什么?”
明朝这会,对孝道祖宗传承看得极重,没人会拿这种事开玩笑。
朱瞻墡的话,不啻于欺师灭祖。
见朱瞻墡神情郑重,唐赛儿对朱瞻墡惊世骇俗的话相信了六七成。
连带的,心中对朱瞻墡坚拒排斥动摇了许多。
若真能让世间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让自己孩儿有出头之日,为这个可恶家伙做事,也不是不行。
唐赛儿嗫嚅说道:
“可是......你杀了这么多白莲教众......”
“而且,汉王若是知道,我将有灭顶大祸。”
朱瞻墡冷笑:
“你能带几万民众造反,自然不会是分不清是非的愚妇。”
“白莲教夜袭赵王,我带兵护送就藩,你是贼我是兵,战场厮杀,败了怨不得别人。”
“我可以给你提供不菲资助,教众再收就是,只要天下还有穷苦之人,就有源源不断的白莲教众对不对?”
“你来帮我,本就是极密之事,若是被汉王知晓,只能怪你自己行事欠妥。”
唐赛儿犹豫半晌,终于下了决心。
“可以,你需要我做什么?我们怎么联系?”
朱瞻墡露出得逞笑容:
“你帮忙推荐个合适人选,要精擅商道的,来北京城给我当掌柜,让他到宣武门外大王村的纯善工坊找我。”
“以后要吩咐你做的事,以及资助你的银钱,就通过他来传递。”
唐赛儿露出欣喜之色:
“倒是有个合适人选。”
旋即白了朱瞻墡一眼:
“还不快帮我解开绳索?”
等捆缚尽去,唐赛儿活动了几下气血不畅的娇躯,盈盈一笑:
“蒙主公不弃,奴家先纳个投名状。”
“汉王早有叛逆之心,汉王让奴家潜藏在晋地,就是想让奴家再偷偷拉起一支队伍。”
“待汉王在山东一呼而起,奴家在山西举兵响应,既可左右夹击京师,又能截断两京联系。”
“到时北京城成为一座孤城,得不到南方援助,岂不是唾手可下?”
朱瞻墡微惊。
朱高煦的计划,是挺毒辣的。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最终并没能如他所愿。
宣德元年的汉王叛乱,山西并没有白莲教起义接应。
难怪朱高煦叛乱雷声大雨点小。
朱瞻基兵临城下,还没交手他就乖乖出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