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百宦祠(1/1)
在兴安派小宦官去宣召黎叔林的功夫。
朱瞻墡与郑和几人聊起西洋南洋诸国之事。
朱瞻墡谈兴极浓,郑和王景弘等赫然发现,朱瞻墡足不出门,竟是尽知天下事。
且锐意进取之处,手段谋略,利益考量,无不给郑和几人带来极大启发。
朱瞻墡又说了一会分封藩王到海外的利处,话题蓦然一转:
“郑公公,及其他诸位公公,朕有个想法。”
“自皇祖先永乐帝起,我大明一朝,宦官之属为朝廷建功立业、恪职尽忠者数不胜数。”
“如郑公公王公公,数下西洋,扬大明声威于域外。”
“如侯公公亦失哈公公,招抚边陲,为大明拓疆万里立下汗马功劳。”
“如王彦,在靖难之役中战功赫赫,至今仍镇守辽东,保一方平靖。”
“如安南出身的阮安阮浪阮白,工程水利无不精通,我们所立之处的皇宫大殿,正是出自其手。”
“如各地兵镇镇守太监,兢兢业业,为国戍边。”
郑和等几位太监差点热泪盈眶。
自己等人辛辛苦苦奔波于外,视生死危难如等闲,不就是为了帝王的这句认可吗?
朱瞻墡扫了他们一眼,继续说下去:
“历史上做出卓绝贡献的宦官,又何止我大明一朝。”
“后汉蔡伦,人品不论,其革新造纸之术,制出蔡侯纸,中原历朝历代读书人,都要蒙受其恩惠。”
“唐代高力士,不止有平乱拥立之功,侍奉唐明皇忠心耿耿,虽遭诬陷流放,闻明皇崩逝呕血而亡,陪葬泰陵。”
不等在场的各位太监表一番忠心,朱瞻墡话语一转,有了冷意:
“然而,历朝历代,宦官为祸者亦极烈。”
“秦有赵高矫诏葬送社稷,汉有十常侍拨弄权势致天下大乱,北魏有宗爱连杀二帝,至有唐一朝,宦官于朝廷弄权,致怨声载道,叛乱四起。”
“就算我大明一朝,也有马琪其人,在安南贪得无厌,肆意搜刮,引致安南大乱,兵祸连结。”
“由此,士大夫乃至天下读书人,对宦官之属常有偏见,肆意攻讦。”
这下大转弯,把御书房中的几位大太监听得额头微微渗出冷汗。
心中惴惴,不知圣上此言何意?
莫非是敲打自己几人过于擅权,行为有失吗?
在他们战战兢兢之中,朱瞻墡的话语转入主题:
“依朕之见,宦官之属与文臣武将又有何异?均是为朝廷社稷出力之人,各有贤与不肖,各有奸忠之属。”
“因此,朕打算对宦官之属做出变革。”
“分宦官为内宦外宦,互不统属。”
“如在座郑公公等人,以及各兵镇镇守太监,常年为朝廷奔波在外,每隔或一两年、或三五年回京述职一趟,此为外宦。”
“如朕之随侍兴安海寿,太后身边的金英,皇后及各妃殿中服侍宦官等,常居于皇宫大内,服侍帝后,此为内宦。”
“有学识精深、术有专长之宦官,归为外宦,在外为帝王之耳目,为朝廷效力。”
“内宦之者,专务忠耿服侍帝后,严禁干涉朝政,拨弄是非,违逆者杀无赦。”
“这也是曾祖洪武帝在皇宫中立下铁牌警示宦官的初衷!”
郑和几人和兴安海寿面面相觑。
不知如此革新,对他们是福是祸。
外宦之属,权力似乎得到提升,然后与帝王却又生疏了几分。
宦官的权力本就来自于帝王赋予,与帝王关系生疏,却是动摇到他们手中权力的正当性。
而内宦之属,戴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似乎收紧了许多。
禁止干涉朝政,又提及洪武帝定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铁牌。
想必此后,必会有一些内宦被当成典型抓出来,杀鸡儆猴。
兴安倒没有多大异样。
他本就立定主意,成为朱瞻墡身边最为坚实的护甲,保护朱瞻墡免遭皇宫之中诡云谲波侵害。
其余之事,与之无涉。
海寿却是心头大跳。
海寿刚成功拿下杨荣,正要对夏原吉做出致命一击,此后,又要代表大明出使朝鲜。
得意于自己在朝堂中立下的赫赫凶名,正打算将手伸向朝政施行之中。
被朱瞻墡如此一说,宛如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罢了,小命要紧。
尽心尽力当好自己的差,手里有东厂厂督大权,在圣上睁只眼闭只眼默许之下捞点钱财,也该就满足了。
东昌府外树林之中,朱瞻墡给海寿留下的心理阴影,从未有一刻敢模糊淡忘。
在几位大太监各有所思之中,朱瞻墡却是抛出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诱惑:
“朕怜惜宦官之属,百年之后无血亲子嗣祭奠,决定在京城近郊,立一"百宦祠"。”
“每年正月,朝廷百官及内外宦代表之人,入祠执子侄晚辈礼祭祀。”
“百宦祠中,主殿供奉历朝历代为朝廷社稷做出突出贡献的贤宦塑像,牌位尽述其生平。”
“郑和尔等四位公公善始善终,百年之后必有一方位置。”
朱瞻墡的话语刚落,郑和王景弘侯显亦失哈身躯大震。
苍老双眸中浑浊泪水再也止不住,潸然而下。
其中最激动者,尤以年纪最大的侯显为最。
身为宦官,身躯残缺无后人延续香火,只活这一世,人死灯灭。
故而有些宦官才敢百无禁忌,肆意妄为。
若是有此百宦祠,不就等于变相地有了无数后人年年敬献香火吗?
片刻之间,本已老态毕显的几人,凭空再生出无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兴安海寿目中全是艳羡之色。
手掌紧握,暗自为自己鼓劲。
来者犹可追,自己将来百年之后,未必就不能跻身于主殿之上。
朱瞻墡继续说道:
“偏殿则用于供奉兢兢业业尽忠职守的诸位内外宦官牌位。”
“百宦祠可安置年老宦官,在此看护百宦祠并养老送终,殿后则为诸逝去宦官集中安葬遗骨之处。”
朱瞻墡话语一转,无限凛冽寒意迸发出来:
“而百宦祠庭院,则仿造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妻旧例,凡擅权误国、霍乱宫闱之奸宦恶宦,刻凿石像具名跪于其间。”
“自嫪毐赵高而下,受万世唾弃。”
“此百宦祠,当为世间宦官之归宿,抑恶扬善之例,尽在其中。”
“择其贤者而从之,其不贤者而警之。”
御书房内,自郑和而下,直至兴安海寿,齐齐跪伏趴地,哽咽出声:
“圣上英明,奴婢当为君为国尽忠,死而后已!”
门外,传来通报之声:
“陛下,纯善工坊场主黎叔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