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军事上一塌糊涂的朱瞻基(1/1)
【除嫡长子朱瞻壑和嫡次子朱瞻坦早夭,其余九子皆死,你心中洋洋自得,困扰大明几十年的藩王问题,在你这里,终于终结了,这是属于你的荣光。】
朱棣目光凝重,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你二叔明明已经成为阶下囚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杀他,为什么不在乐安城下直接将他杀死?
何故以这样的手段,让他成为千古之耻?
【你携大胜之势,再加上三杨的帮助,让朝堂逐渐稳定下来,但你又发现一个新的敌人,文官。】
朱棣目光微凝重,别说十年之后了,即便是现在,文官的力量也极为庞大,庞大到连他都要忌惮的地步。
老大能够保住太子之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文官在他背后撑腰,但世界上哪有白吃的午餐?
你为了取得这些文官对你的支持,你又做出了多少政治承诺?
要是太子多活一些时日,以他的威严与力量,压制文官,应该不成问题,可他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
还没压下去,你又得指望人家了。
朱棣摇了摇头,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文官的问题,将不再是疥癣之疾,而是肘腋之患了。
不得不说朱棣的政治眼光的确极佳,一眼看出问题的关键,而等到朱瞻基的好儿子,堡宗朱祁镇将二十万兵马和大批勋贵,尤其是张辅给葬送之后,文官的威势,将势不可挡。
终明一朝,都没能解决,如汉之外戚,唐之内官一般。
【你决定用一个新的团体来对付他们,那就是太监,你创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识字,然后将批红的权利交给他们,以此钳制文官。】
朱棣不露声色,这不是个好办法,宦官素质不会很高,而一旦皇帝无所作为的时候,宦官将会滥用甚至败坏皇帝赋予的权利,从而产生某种极具破坏力的力量。
但如果这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宣德三年八月,你稳住了局势,你对当前状态非常满意,你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在其他事业当中,你开始改革行政,先是将检察院左都御史刘观给处理了,重建兵员花名册、以此减少军队吃空饷的情况,你派御史前往各省视察。】
【但你失败了,各方的阻力让你所做的事情收效甚微。】
朱棣摇头叹息,自古以来想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势必会伤及很多人的利益,如果没有铁血手腕和聪明过人的才智,很难做出成绩来。
【你有些心灰意冷,然后北方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由于你在处理汉王朱高煦一事当中,清洗了太多的武将,导致军队运转凝滞,不得不大规模缩边,趁此良机,瓦剌首领脱欢逐渐统一蒙古诸部。】
朱棣目光如炬,让蒙古统一,这是天大的过错!
他朱棣以及老爹朱元璋,一生多次北征,都是为了打击蒙古,瓦剌强则扶持鞑靼,鞑靼强则扶持瓦剌,二者蝇营狗苟则扶兀良哈,不停分化拉打。
因为他们明白,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北方,来自蒙古诸部!
可他才没了几年啊,蒙古就快要统一了?
【你觉得无所谓,那些地方又种不出粮食来,没啥用,给他们好了,可这时,至于瓦剌脱欢,等朕腾出手来,让他晓得什么叫雷霆之怒,什么叫王者之师!但此刻,南边又有消息传来。】
【交趾黎利开始攻城掠地,准备收复故土,重建王国;西南麓川思氏父子蠢蠢欲;你想着太爷爷和爷爷的威势还没消,这些只是疥癣之疾,影响不大,不过你还是打算问问这些肱骨老臣们,三杨认为这肯定是边将编出的谎言来骗钱,哪有什么问题?你连连颔首,也就听之任之了。】
朱棣双眼紧闭,废物,废物!你爷爷和太爷爷花费无数时间和精力维持的江山,你就这么败坏了?
他回想起上一次模拟的时候,瞻壑直接将整个南洋攻灭,什么交址,统统都成为大明之国土。
而现在,这交址竟然都又要乱了,你是不是觉得交址也无所谓,可以随便丢弃啊?
【宣德三年,你厌倦了交址的战争,你派遣大军出征,但屡次被安南(交址)打败,你认为国中疲惫,远征没有意义,反而会消耗国力,不划算,于是放弃了交址,册封篡位的黎利为安南国王,】
朱棣看得直摇头,这个孙子别的暂且不论,至少在军事行动上,是一个十成十的蠢材。
他辛辛苦苦耗费无数精力打下的安南,设立了交址布政司才几年?这小子说放弃就放弃了?
你倒是干脆的很,那些为了交址抛头颅撒热血的将士们,怕是要遭你气死。
而且这孙子似乎并没有什么远见,好像觉得大明地大物博,安南弹丸之地,那是可有可无,可他哪里知道,一旦放弃安南,不但损伤了天朝上国的威严,还将动摇大明宗主之国的地位。
所以即便再艰难,也得维持这个地方的统治啊!放一个类似沐英的人在那,也比直接放弃好啊!
鼠目寸光!鼠目寸光!
【与此同时,你觉得继续保持大宁卫、开平卫及东胜卫等地的控制意义不大,反而会让补给线变得更长,平白消耗国力,不划算。于是你将这些地方的所有东西内迁,放弃这些没用的地方,你不知道的是,你的所作所为,将会让明朝的边防体系出现巨大漏洞。】
朱棣额头青筋暴起。
消耗国力?不划算?
还真像个仁君的说辞!但你可否知道,有些东西一旦放弃,就再也拿不回来了!
你以为你爷爷你太爷爷当时为什么要在那设置卫所?还不是为了让大明北方的防御体系完整无缺?
现在人家直接南下,就可以直接到你家门口了。
朱棣脑瓜子嗡嗡作响,他实在是不明白,这孙子为什么蠢到这个地步?目光短浅到这个地步?
为什么有瞻壑和没有瞻壑,差距会如此之大?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此时此刻,朱棣心中那颗犹豫不决的心,开始慢慢坚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