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穿越封王:开局先搞土地改革 > 第15章 移民武威郡

第15章 移民武威郡(1/1)

刘政三人刚要动筷子,门口进来一男一女,看样子像一对夫妇。

男人提着包袱,女人跟在男人身旁,进来酒家,男人叫到:“伙计,给俺弄点吃的。”

小伙计小跑着迎接:“二位二位,实在不好意思,小店儿客满了。”

男人也不慌,对着小伙计笑道:“伙计你这样,给俺和俺婆姨随便弄点吃的,俺就坐在门口对付一顿。”

“哟,二位客官,哪有说在店门口吃饭的,这……”

小伙计为了难,刘政见这人与周围食客差不多的打扮,招呼一声:“伙计小哥,让他们俩来我们这一桌挤一挤吧。”

伙计回头看看刘政,又看看二人,没等他说话,夫妻俩提着包袱朝着刘政这边走来。

“谢谢谢谢,太感谢了,俺婆姨怀着娃呢,都饿坏了。”

刘政这才注意到,女子小腹微微隆起,女子娇羞的低着头。

老蒙和张虎朝着刘政的方向挤了挤,给夫妇两人腾出一块儿地方。

刘政则热情的招呼:“不碍事,都是四方客,正好我们这桌有空位置。”

男子憨厚一笑,厚实的左手挠了挠头:“俺这都找了第三家店了,都满员了。”

刘政自然不是平白无故让两人来凑桌,他将还没有动过筷子的菜碟朝着两人推了推:“嫂子先吃着,有孕在身,可别亏了身子。”

女子头低的更甚,恨不得埋在桌子底下。这话旁人说也还行,从刘政这个二十郎当岁看起来如白面书生的帅气青年嘴里说出来,那叫一个羞煞人。

小伙计送来两双筷子,几人一起开吃。

吃了一会儿,刘政问道:“大哥大嫂,两位可是从游县来?”

男子抹了一把嘴:“嗯,游县莲花乡的,赶了两天的路才到这曲召县。人生地不熟的,结果想吃口晚饭还找不找地方了,还得谢谢三位。”

“哦,大哥大嫂也是要去曲召县定居务农?”

“对呀,俺听说在武威郡当农民,一人能分二亩良田,而且税收还减了六成。俺和俺婆姨俩人就能分四亩地。等俺娃娃出生了,又能多出五分地,这样俺这日子就宽裕点了。”

“俺们乡里人基本都走光了。要不是俺媳妇有身孕,赶路慢,这会儿俺估计都去衙门登记完了。”

刘政了然,果然如酒家伙计所说,这些路过曲召县的人,好多都是奔着武威郡的土地改革来的。

“原来如此,两位快吃吧,一路上也够辛苦的。”刘政又将菜碟朝着两人推了推。

等吃完饭,与这二人分别,刘政皱着眉头不说话,只这一家酒家,便能管中窥豹。

依照现在的人口流动趋势和规模,想必用不了多久,张掖郡的人口就会大量流失。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郡和酒泉郡也会逐渐有百姓往武威郡转移。

“看来还是要多出来走走才行,若是此次没来到这曲召县,恐怕全凉州的百姓都要跑去武威郡了我都不知道。”

张虎试探性的问道:“少爷,要不要尽快限制一下其他郡的百姓流入武威郡?”

刘政略加思索摇摇头说道:“先不用,既然是以武威郡作为试点,那就让所有想来体验的百姓好好体验一下。以后真正推行到整个凉州,他们也会是一批优质宣传队员。”

三人的行程没有因此而耽搁,第二日,三匹快马直奔游县。

果然如同老蒙所说,从进入张掖郡,路上开始零星看到灾民。尤其是抵达游县县城以后,街边的灾民更是多了起来。

询问得知,他们也并非本地人,乃是从酒泉方向一路乞讨,逃难来的。

三人穿梭在县城街道,很快来到县衙门口。此时正是晌午,县衙门口正有人施粥。看衣着应该是县衙的衙役。

一条长长的队伍缓慢而有序的走着,每人手里端着个碗,准备盛粥。

刘政蹙眉,难道说赈灾粮又被克扣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灾民上街讨粥?

刘政将缰绳递到老蒙手里:“你们在这儿等着我。”

说完他独自一人走向县衙门口。

“慢点慢点,别着急。”

“对,拿高点,好。”

“都有都有。”

“有小孩儿的多来两勺。”

“谢谢大老爷。”

“回吧,回,明天再来。”

走近些,刘政便听到施粥的衙役嘴里碎碎念一般。但是听他说的这些话,刘政的心情舒缓了一些。

刘政站在队伍边上,就这么看着队伍一点点前进,施粥的衙役始终慢声细语的跟众人说这话,盛粥的手每次都稳稳的将粥盛到灾民碗里。

施粥的一共有三个衙役,一个维持秩序,一个打下手,一个盛粥。刘政就这么看了半天,丝毫没发现有任何欺压百姓的迹象。

直到整个领粥的队伍过完,锅里就只剩下一点点底子。

一个衙役见刘政一直在站着,似乎是误会了,他对着刘政说到:“小兄弟,是来领粥的吗?怎么没拿碗?”

未等刘政说什么,衙役冲着刘政招招手:“来来来,正好这边有个碗,还有一点粥,你将就着喝点,填填肚子。明天来的时候记得带个碗来。”

刘政尴尬一笑:“有劳,我不是来领粥的。”

“哦?不是来领粥的?”几个衙役这才注意打量刘政,见刘政衣着气度不凡,这才意识到误会了,衙役赶忙道歉:“哟,小兄弟,误会了误会了。”

刘政摆摆手,走上前去:“几位大哥,我想问一下,王爷不是已经安排了足够多的赈灾粮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难民?”

施粥的衙役将勺子放下,耐心说到:“小兄弟是外地来的吧?”

刘政点点头。

“新来的凉王菩萨心肠,带来了充足的赈灾粮,早些天我们都已经分发到户了。”

“那怎么还有这么多灾民来街上领粥?”刘政不解。

“咳,别提了。都是外地逃难来的。想必是赈灾粮下放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流亡了,所以才来到我们这。我们县太爷下了死命令,将多余的米熬成粥吗,每日帮助这些难民。”

刘政惊讶,小小的曲召县令居然能如此爱民如子,以后定要试才重用。

“既然赈灾粮都已经安排就位了,为何不劝返这些难民呢?”刘政问道。

“劝返?哪有那么容易。就我们这个施粥点,每天固定来领粥的就有百余人。在我们游县,像我们这样的施粥点,还有二十几个分布在其他街道和下边的乡镇。”衙役叹息一声:“我们县令讲话,灾荒年景,百姓们都不容易。能帮衬一把就帮衬一把吧。”

刘政点点头。

“小兄弟,看你不想本地人,你这是要到哪里去?”

“哦,我准备去敦煌郡转转。”

“哟,那里可去不得,听说敦煌郡出了大疫,死了不少人呢!”衙役惊讶的看着刘政,好言相劝。

刘政微微一笑:“正是因为有大疫,我才要去看看。”

其实刘政知道,敦煌郡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只不过这个年代信息传递太慢,衙役不知道而已。

衙役询问道:“小兄弟是医生?”

“算是吧。”

我,在世界的尽头等你许你繁星依旧修仙锦鲤,绝色仙尊掌中宝唤醒华夏神灵,以凡人之躯斩神奇葩一家人重生五零后的一生我的机甲科技来自旧纪元悬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