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黄巾起(1/1)
在己吾县内平安无事之时,申雄却有了“意外”发现。
在经过己吾的流民中,有不少太平道徒,他们一部分去了颍川方向,一部分却去了更远的冀州方向。
申雄回忆起了模糊的历史记忆,大概知道了这些人的谋划,于是给上任长官魏郡太守厉温写了封信,建议他注意这些北上去往魏郡的太平道徒。
此后,申雄以防范盗贼为由,加强了对于县卒的训练,并暗中观察和排除他们太平道徒的隐藏身份。
让申雄感到庆幸的是,可能因为己吾不是政治要地,并未受到太平道的刻意浸染,县中官吏兵卒大都与太平道无关。
放下心后,申雄继续训练县卒,打磨武艺,勤练箭术,日读兵法,且乐在其中。
……
己吾之外,巨鹿郡人张角,以“太平道”传教十余年,拥有徒众数十万,遂将徒众分为三十六方,“方”各为一部,大方统众万余人,小方统众六、七千,每方各有首领。
弟子马元义等提前收合荆、扬二州徒众数万人,避免行程耽误,约期在邺城起事。
马元义又来往于京师洛阳,联合宦官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定次年三月五日内外俱起。
……
同年,朝廷之中,杨赐等大儒完成了对今文所传《诗》、《书》、《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七部经书的校订,每经并附校记,由书法大家蔡邕用隶书书写,召工匠依样刊于碑上。
待刊刻完毕,共四十六碑,由东向西,折而南,又折而向东,成匚字形立于太学讲堂门外东侧,上有屋顶覆盖,两侧围有护栏,史称“熹平石经”。
石经既立,每天有许多人来参观摹写,史载“车乘日千馀辆,填塞阡陌”,堪称文学之盛典。
……
光和七年。
正月底,张角弟子,济南人唐周,上书朝廷告密,并供出了藏于京师的内应马元义,于是马元义被朝廷抓捕车裂。
事后,官兵大力逮杀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官吏追捕张角。
……
二月初,大量的起义者聚集在了邺城,情况十分危急。
太守厉温当机立断,在黄巾军正式起义之前迅速集结军队,主动岀击,打了起义军一个措手不及,主力人员被分割驱散,纷纷离开了邺城。
一部分由渠帅卜己带领去了东郡仓亭;一部分由张角带领去了巨鹿、平乡、广宗、威县一带;一部分由张角之弟张宝带领去了巨鹿郡下曲阳县。
……
由于事出突然,张角星夜传檄四方,被迫在二月发动起义。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
因为太平道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又被称为“黄巾”或者“蛾贼”。
他们裹挟民众,攻占城池,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扰乱天下。
……
己吾县。
在朝廷发文逮捕太平道徒众后,申雄立即带领县卒抓捕了城中头绑黄巾者两百三十人,以及家眷近六百人。
按朝廷召令,两百三十信徒皆斩,其家眷悉数贬为奴隶,城内隐患已经减到最小。
但当太平道正式起义之后,己吾南方还是出现了两千余黄巾贼众。
面对如此情形,申雄保持着冷静,以屯长沈奕带领二十县卒和一百民壮留守城内,他亲自带着两百县卒主动出击黄巾。
而这些黄巾才刚刚聚拢,真正的教徒只有少部分,其余的都是饥困的流民。
他们刚才洗劫了一个亭,得到了一些粮食、兵刃,还未形成战斗力,就被申雄给盯上了。
待他们劳累了一天,正坐下来休息,开始生火做饭时,申雄带着早已经吃过了干粮的县卒直接袭杀了上来。
申雄手持长枪在前,县卒们举着环首刀在后,杀气腾腾地冲入了黄巾贼众之间。
枪声呜呜,刀光凛凛,血液飞洒,尸首落地,一片地狱之景。
这让黄巾贼们慌乱不已,抵抗无力,没过多久,便直接溃败了起来。
申雄等人趁势掩杀,追击黄巾到了陈国境内,夜间才返回己吾。
……
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有发生战事。
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皇帝刘宏见乱军如此厉害,急忙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
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
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又采纳了皇甫嵩和中常侍吕强的建议,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拿出宫室藏钱和西园厩马赐给将士。
另外,朝廷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持节,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军。
……
陈留郡。
太守韩斛正忧心于黄巾势大,忽地听说了申雄的英勇事迹,便向朝廷举荐了申雄兼任郡中司马,且在己吾招募一千精壮之士。
得到朝廷任命之后,申雄立即在己吾城中设置了一处征兵点,又让县卒前往各乡各亭宣传,以此遴选县中豪杰之士。
而县中青年大都仰慕于申雄的英名,在报名之初,便十分踊跃。
仅四天时间,就有三千人在城中报名,又经过了两天筛选,最终选出了八百人编入申雄麾下。
申雄向县令郑珣举荐了沈奕代理县尉之职,然后就带领着八百青壮以及两百精锐县卒,共计一千人前往陈留。
见过太守韩斛后,申雄拱手道:
“府君,雄麾下千人尚缺兵器,且至少要训练半月时间,还请府君准许!”
韩斛不知兵事,但见到他雄壮的身形,心下就轻松了不少,笑着说道:
“一切就依元德之言,郡中安危就交给元德了。”
申雄见太守这么信任他,心里也放下了过往的成见,壮着声音回道:
“雄必不负太守所托,护得陈留安全!”
韩斛欣赏他的长相,对他的态度也十分满意,越发喜悦着道:
“郡内两个司马的能力都不如元德,我看就由元德监督他们训练,元德以为如何?”
申雄见他神情真诚,不似作假,当下也不谦虚着道:
“能得太守信任,乃是申雄之幸!”
韩斛哈哈大笑,对申雄是越发满意了。
待两人谈论了一会儿,申雄告辞离去。
扎营之后,申雄便对着手下这一部人马展开了训练。
幸好其中有两百县卒作为骨干,训练时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半个月后,申雄手下的新兵全都换了一副面貌,个个都和一头野狼似的,嗷嗷直叫。
申雄对此还算满意,决定给他们实际演练一场。
集合了众人之后,申雄带领他们找上了另外两个司马所在的营帐。
“韦司马、夏司马,韩府君之前让我监督两位训练士卒,如今我练兵小成,不如让士兵们比试一场如何?”
韦单和夏匡一听起这个事,心头就有些不服气,虽然他们也听说过申雄的名声,但这不代表他们认可申雄懂得兵法战阵,两人对于太守韩斛的决定都是有些不满的。
“好啊,申司马如此自信,那就比上一场。”
“没错,也让我们见识见识申司马的练兵之能。”
韦单说过之后,夏匡又跟着说道。
但是申雄并未生气,他知道自己初来乍到,且资历比不过两人,也不和他们斗嘴,打算用事实来说话。
于是他笑着提议道:
“我出两队步卒,两位司马各出一队,分别进行比试,如何?”
韦单和夏匡互相点了点头,觉得这个建议对他们非常有利,于是对着申雄答应道:
“好,就如申司马所言。”
说完两人就开始在营地之中挑选起了士卒,他们有信心狠狠折了申雄的面子。
申雄也不在乎他们是怎么想的,转头便看向了一众部下,扫视一圈后,点名道:
“申剑、曾扬,你们各率手下一队人应战”
“是,司马”
申剑、曾扬两人一同出列抱拳道。
这两人一个算是他堂弟,一个是他妻弟,但都被申雄磨砺了两三年,随他出生入死,如今也算是身手不错了。
而另一边,韦单和夏匡也各自挑好了最信任的一队人手。
四队士卒全都脱下铠甲,给兵器捆上厚布,然后两相对阵。
“开始——”
申雄一声令下,申剑立即从左边带人冲了上去,曾扬从右边带人攻了上去。
申剑对上的是夏匡的士兵,曾扬对上的是韦单的士兵。
两边同时开打,但夏匡和韦单的士兵都是列着方阵迎战,五十人整整齐齐的。
而申雄的手下就没有顾忌那么多了,仗着胆子大,直接呈锥形阵强攻了上去。
因为申雄这边伍长以上都是见过血的,所以战斗起来非常凶猛,而且耐扛耐打,这对新兵们是一种非常大的激励,他们也因此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勇气。
相反地,夏匡和韦单的部下虽然保持着训练,但训练强度却并不是很高,士兵们也从没打得这般狠过,心中自然有些发怵。
而申剑、曾扬两人见此情形,心中暗喜,手中使劲,打得越来越猛,最后竟是直接带队冲垮了对手。
一战过后,申雄的部下虽然有不少新兵负伤了,但都十分高兴,战意依旧旺盛。
而夏匡和韦单的脸上却都有些挂不住了,因为他们的手下尽是一副哀嚎丧气的样子,一点看不出来是久经训练的老兵。
还好申雄及时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
“两位司马,你们也太小看我申雄了,竟然拿出了最差的士卒来和我的部下打斗!”
这话说得两人脸上都是有些微红,但他们又不想多解释什么,觉得被申雄误会了也挺好的,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可他们心中还是有些不服,于是韦单开口道:
“申司马,你的部下有杀气,而我们的部下缺乏实战经验,这方面是我们输了。
但我们的部下中尚有勇士,他们心里肯定有些不服气,不如我们再派人公平比试几场如何?”
申雄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
“韦司马所言有理,那就再比上一比。”
韦单和夏匡都觉得扳回面子的时候到了,于是果断派出了麾下最强之人。
“林远、石雷,你们上场比试。”
“黄安、刘铁,你们也上场。”
上场的四人都是身过八尺,长相魁梧之人,又都拿着一把环首刀,看其步法,当是有武艺在身。
申雄不知这四人武艺究竟如何,心中不敢大意,扫视了一众部下,然后点名道:
“李奇、杜誊、潘凤、典韦,你们上!”
“是,司马”
说话的四人中,李奇、杜誊、潘凤也都身高八尺以上,典韦身近九尺,各自拿着长剑、大刀、重斧、双戟。
场上规矩,双方抱拳见礼,方可比武。
第一场,李奇战石雷,三十回合,李奇胜。
第二场,杜誊战黄安,二十五回合,杜誊胜。
第三场,典韦战刘铁,十回合,典韦胜。
第四场,潘凤战林远,十八回合,潘凤胜。
申雄一方四战全胜,赢得了全场的喝彩。
看着自己的兵都不禁为对方送上掌声,韦单和夏匡心中无比挫败,但又不得不面对眼前的这个事实。
“申司马练兵有方,手下强者众多,我等心服口服,愿受足下监督训练。”
两人走上前一起对着申雄抱拳说道。
申雄嘴角微微上扬,抱拳还礼道:
“两位司马大度,申雄敬佩!”
比试结束之后,申雄不仅给手下立功者加了肉菜,还请两位司马喝了一顿美酒。
喝酒时,申雄主动放下面子,给韦单和夏匡敬酒,试着与两人打好关系。
韦单和夏匡见他眼含善意,言语真挚,并没有因为先前的比试而产生一丝傲慢,或者轻视他们。
这让两人觉得受到了尊重,认为申雄值得结交,因此他们说话也友善了许多。
三人的关系也从这顿酒水开始,渐渐变得融洽了起来。
随着时间过去,韦单和夏匡逐渐被申雄的品德、兵略、武艺所折服,而三部郡兵也经常一起合练、比试,共同较量、进步。
韦单和夏匡俨然成了申雄的副手,让申雄能够掌控的兵马数量直接达到了三千。
但对于此事,两人都是心甘情愿的,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与申雄相距甚远,因此甘愿成为他的陪衬。
毕竟能够折服武人的只有武人,这一点就算是太守韩斛都不一定能做得到,但申雄却以自身的魅力将三部人马团结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