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明变 > 第363章 南下准备(十四)大木仓

第363章 南下准备(十四)大木仓(1/1)

等到朱载壡与那三位无锡的富商交流完毕之后,这时间啊已经日近黄昏了。

朱载壡揉了揉太阳穴,此刻他的脑袋已经有些发胀了,没办法一直在处理事情,而且这事情还没有结束,他要去趁着天色还在,要去看看造船的进程。

朱载壡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往前迈动步伐的时候,停顿了一下,下意识扭头看向了身后的那张桌子,桌子上有着大量的题本和奏本。

唉,不消停啊,不消停啊,这当权者若是想要勤劳一些,那真的是有着太多事让自己去抓了啊。

好在这些题本和奏本的内容已经精简化了很多,大量无用的语言都被剔去了,这让朱载壡感觉到自己的改革是在潜移默化整个帝国的。

让整个帝国的体制变得不再像过去那边僵化,这是朱载壡现如今最大的心愿。

再叫上管懋光等人之后,一行人数百人,出了这太平门,就浩浩荡荡往着南京大木仓方向去了。

他打算先去大木仓。

这古代啊,木头是一种极为要紧的战略资源,而且大量的建筑也必须要用到这些大木,所以在两京地区都设立有大木仓,用以存储大木。

大木仓可不是一个仓库,而是指一片区域。

若是后世来到北京,便能知道,在北京西单,有个大木仓胡同,这一整个胡同最初都是存放木头用的,也就是说这一整片胡同都是大木仓。

这大木仓当中还有块特殊的区域,就是类似于后世朱载壡的菜鸟驿站,它被称为神木厂。

这神木二字,自然是因为那各地进贡的大木都是品质上好的木头,所以被称为神木。

这两京地区都有。

而且南京的规模更大。

因为南京更像是一个中转站,而北京也就是顺天府则像是终点站。

大量的木材想要运到北方的顺天府,所经历的途径一般就两条。

一条就是大运河,这大运河确实是功垂千古啊,这隋炀帝的格局也远非一般的帝王所能比拟啊,就是好大喜功,过于求成。

无论是浙江,还是四川,亦或是两湖地区的,都可以通过长江最后再通过运河,之后抵挡顺天府。

当然了,这一过程往往是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

就比如四川,像那四川的木头,要通过嘉陵江与岷江入长江,最后再通过运河送到顺天府,这时间差不多要花费四年的时间!

不过呢,好在这些木材因为存量多,所以一直是连绵不断的,也就弥补了这时间漫长的这一点缺点。

至于另外一条啊,则是主要供应给顺天府大木仓的。

它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山西桑干河而后再经由海河体系,往永定河这边走,最后运往顺天府。

所以整体上来说,这顺天府木材的来源是比应天府要多的,但是其数目总量,还是应天府更多。

这应天府大木仓的仓库三千六百间,哪怕在正统年间,朱载壡若是没有记错,就有着库存木材三十八万根。

这些木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宣德年间,这就是帝国的底蕴!

这大明建国百年,很多东西积累下来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就看能不能被合理运用了。

朱载壡这一行人一路想着,最终在过了数刻钟,抵达了大木仓。

整个大木仓的区域,入目所见的,全都都是巨大的木材。

那些个木材有些是放在草棚之下的,但是更多的是放在露天的黄泥广场上。

这些巨大的木材是需要时间来不断阴干的。

也就是要通过大量的时间来将木头内部的水分进行风干。

这一点要求是很严格的,尤其是用在这造船上,若是用那种没有风干的木材去制造战船啊,那么这些船啊,不出两年便会整体腐败掉。

所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对于木材的阴干都很是看重。

像是北欧地区的瑞典,朱载壡之前听说过一个故事,就是在十八世纪种植了上万棵橡木,等到两百年之后,它们终于成材了,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没有木制战船的用武之地了。

不过从这种无用之举也可以看出好的木材对于造船业的重要性。

明朝地区也很是重视这一点,因为这不单单关系到造船,也关乎到大量的宫殿建筑。

因此在各地都有着大木的物料办纳。

当然了,基于明朝政府这种小政府,小税收的体制,他是不可能将大量的银钱去耗费在这种事情上,就算他想要耗费也没有多余的银钱。

哪怕是那种关系到国家整体物资通畅的驿站系统,也是通过大量的摊派来进行维持驿站的运营。

所谓摊派,其实就是另类的税收,每一年经费多少,先有个数目出来,而后中央补一点,地方上补一点,剩下的就是百姓进行分担了。

因此这明朝的税收啊,看起来很低,但是因为种种不合理的摊派,导致整个民间的负担是很大的。

那大木办纳的也是一样的,大量的徭役被各地官府征发,这些对于官府来说是免费的劳力大量承担着诸如勘探、砍伐、运输、收贮等工作,有时候甚至会挤占掉百姓本身的农忙时间,最终极大的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因此造成了极大的社会矛盾,所以有一些有识之士会提出一些异议,就比如说那明朝中期的著名经济学家,也是改革家之一的桂萼,就曾经上书过《修省十二事疏》。

说那两湖地区,诸如黄、德、荆、岳等府所辖州县,每州派夫一千者多是常态,这单单湖北一地,有着不下五十处需要的劳力就不是小数目,一年当中差不多有三万多人。

这三万多人,背后所代表的就是三万个家庭,若是发生了一点变故,单单这湖北一地就能产出六七万的流民啊。

到了后期,也就是正统之后,整个明朝政府也开始了改革。

那就是徭役银制度,通过点检法,将一部分需要服徭役的百姓选出来,这些人只需要出工食银即可,而后官府通过这些银子去招募应役的流民。

但是大木办纳,不单单徭役这一个问题。

又比如嘉靖年间的洪雅县,那洪雅县啊,虽说也在四川,但是这产出的木材不是那种好的木材,不要说什么楠木了,就是连那种杉木这个县当中也少见啊。

不过,就是这样的县,每年也必须要承担一部分的采木量。

这就很离谱了,所以这县也只能进入邛筰、牂牁去采用,也就是所谓邑不可为,均派他郡邑。

而这一额外的支出,要靠地方官府去承担吗?

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这天下乌鸦就没有白的,从古至今,从长江到黄河,那帮子文人的心都是黑的,很少有红的。

所以这些支出也必须是由附近的百姓所承担。

正如那奏疏上所说的一般,“若是大工动,则全县均派,变产以输官,破屋弃壤常责民以数十金,死徒者已什五。”

没有错,这采办大木,确实也会失去很多百姓的性命,这一行业是极为危险的。

那些大木生长在大山深处里面,基本都没有路可以走,所以他们想要去采木,都必须要先用衅牲礼来进行祭天,而后一根木头,不,应该是巨木,就需要数百人上千人拉着绳子来拉动巨木,但是这巨木的重量,尤其是那种楠木啊,一根多达数十吨,因为木材很致密,当然了还是比不上铁力木那种重木,但是这重量在崎岖的山路当中被无限放大,上千人拉着绳子,终日不移寸。

“唉!”

朱载壡走到一根大木边上,那大木的尺寸已经大到离谱,估计有着四人拉起来围着的尺寸。

“这根木头啊——”

朱载壡用手去拍了拍那巨木,那沉闷的声音听在朱载壡的耳中,嘴角不由得上扬起来,这声音说明这木头内部的水分很干。

“正好,这木头正好可以用来做那封舟战船。”

那封舟战船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时代的最强战力,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航空母舰,这种战船算是有划时代的艨艟巨舰。

那战船的长度差不多在二十丈,换成后世的标准,就是超过了六十米了。

船形如梭子,上下一共三层甲板,整个甲板上下一共能配备火炮二十四门,其中啊,这上层甲板,能排列中炮十六位、中层甲板能列大炮八位。

船底用铁包,缝以铅灌,很是坚固,尤其是那个桅杆,差不多有着十八丈高,都是用铁包裹着的。

甚至整个船还有两口水井,当然了是人造的水井。

在前几年,那行人司,在出使琉球国的时候,就是乘坐了封舟。

不过因为动力的原因啊,这船主要还是靠着中式的硬帆,所以在这行动上是不太快速的,甚至有些缓慢的。

但就是这样的船只,也不过相当于当年郑和船队当中的小号宝船。

这其实反映出了一个极为残酷的现实,哪怕是朱载壡也不得不去承认的,那就是整个明朝,不,应该是整个中国的造船技术其实是在缓慢下降的。

因为海禁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技术,很多高超的技术已经失传掉了。

而这次造封舟战船,朱载壡也是希望能延续这一技术,甚至于将这一技术重新发扬光大!

师尊他过分温柔末世:我!打造了一支无敌军团HP:商人波特破茧,屋后世界全球暴雨,我在末日打造星际基地爷只喜欢你末日降临:与恶魔同行被全家虐死后,嫡女重生抄家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