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儒学中理学崛起(1/1)
【唐朝被朱温取代后,南北方又开始分裂,北方五个朝代,南方十个国家。这个时期被称为五代十国,共计13个帝王,一共五十四年。】
【朱温成立后梁,后梁被沙陀人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取代,李存勖成立后唐,当时有一个人叫石敬瑭,他一看大家都称帝了,石敬瑭直接向契丹人称儿子,他还把燕云十六州给了契丹人。】
秦-嬴政:“合着朕白统一了??”
明-明成祖-朱棣:“这就是那位儿皇帝?”
【后来石敬瑭的部下沙陀人刘知远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后汉。过了几年后汉的一个将军郭威反叛,郭威成立后周,郭威死后,养子柴荣继位,就在柴荣准备一统北方的时候,柴荣死了,只留下幼小的儿子。
赵匡胤作为辅政大臣,向皇帝讨要兵权北征,然后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称帝,国号为宋。】
西汉-刘恒:“这真够乱的啊”
东汉-刘秀:“燕云十六州呢?收回来没?”
【进入宋朝后,经历过五代十国的赵匡胤觉得武将不好控制,首先杯酒释兵权把武将的权力卸掉,然后用文臣来牵制武将。
从这一刻开始,文人迎来大发展。此时文人中有一句话非常流行“半部论语治天下”,皇帝开始大量启用文人。】
【北宋很快恢复科举,此时的科举没有了明经科,再加上宋朝“以文抑武”,武将的地位低下,文人开始不学习功夫,此时君子六艺逐渐改变。
在宋朝不光武将地位低,士兵同样低下,在宋朝当兵需要在脸上刺字,就像黥刑一样。在四大名著的《水浒传》中,里面的官员经常一口一个贼配军,可见当时士兵地位低下的程度。总体来说两宋很拧巴,既需要强大的军队来对抗北方少数民族,还得使士兵地位低下。】
蒙恬简直不能理解,这不是犯人才有的待遇吗?何况能在脸上刺字都不是普通犯人。不光蒙恬不能理解,宋朝之前的人都不理解。
【大量文人科举,北宋迎来了文化大爆发,各种知名人物轮番登场,比如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其中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宋朝的一大特点就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科举出现大量的人才,带来了不同的思想碰撞,各家的儒学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冒出来。
两宋朝时道德神学为儒学主流,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此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这五个人在吸收部分佛教学说后理学逐渐诞生。理学一开始在宋朝不被官方承认,是伪学。
北宋接连出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直接导致被金人灭了,只有赵构逃出去,很快赵构称帝,在余杭建立南宋,这位宋高宗更拉跨,明明有机会打赢金国,结果赵构直接把大将杀了。这父子三人都昏庸而且接连出现在历史上少见的。
后来南宋时出现一个叫朱熹,朱熹在接受理学后并将它发扬光大,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人合称为“程朱理学”】
【说起朱熹这人,这人活着只能说小有名气,但是死后名气大的很。捧他的人说他是孔子之下第二人,骂他的人说是造成中华衰落的罪魁祸首。
程朱理学觉得 理在“心”外面,主张存天理 灭人欲,三纲五常是天理。三纲五常是由董仲舒提出,之前的朝代没人在乎这个。
「三纲」指父子、君臣、夫妻之间的人际关系,「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除了程朱理学外还有陆九渊的“心学”,心学则是认为“理”在“心”中,心即是理。但是心学影响力不如程朱理学。】
【因为整个宋朝“崇文抑武”,越到后期越拉夸,南宋很快被蒙古人灭了。
蒙古人成立的元朝,蒙古人没有自己文化,只能在宋朝找,这一找程朱理学非常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元朝就把程朱理学作为主流。】
【元朝时,程朱理学的兴起,考试的内容直接套用朱熹说的话,写的的书。
从此刻开始朱熹的地位上升,同时朱熹的话语也被大量曲解。因为程朱理学主张的“三纲五常”,导致女子地位迅速降低。
元朝的统治并不长久,很快各地起义,其中朱元璋成立的明朝打败了元朝顺便将燕云十六州收回。】
【到了明朝时,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没有啥文化,而这些官员看不起这些人,朱元璋因为自己的经历所以痛恨贪官,这就导致明朝官员的俸禄低的很,俸禄越低官员呢就越贪。
明朝的科举有一个改变,改成八股文。】
【八股文的来源于南宋经义,经过元代发展,盛行于明清两代
八股文指的文章的八个部分,都是固定格式,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要么是四书五经要么是朱熹的话,每年科举不能有重复的题目。除此之外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不然就认为是亵渎圣人。
要知道四书五经就那些东西,科举这玩意儿三年考一次,所以没多少年就用完了,这怎么办,主考官就在不同的句子中摘取出来作为考题,别说考生了,就算主考官也不知道啥意思。
八股文的出现极大的禁锢文人的思想,脑袋也逐渐僵化。开始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样子。这时候如果你去钻研数术,可能被认为是奇淫技巧,就算是利国利民的东西也不例外。】
董仲舒此时还年轻,看着天幕中的介绍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应该提出这些事情。
唐-孔颖达:“唉,已经看不出这是儒学来了”
【程朱理学除了科举外,还体现在女性身上。这时候女性得裹脚,也叫缠足。
就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男人美其名曰“三寸金莲”。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是程颐说的,不是朱熹。这句话一开始就是程颐就事论事的一句话而已,无论北宋南宋所有人不在意这句话,到了元朝后,因为这句话寡妇不能改嫁,不然认为是失节。
于是乎这句话逐渐成为男权社会压迫妇女的工具。
明朝时为了贞节两个字,朱元璋专门让人制作牌坊予以奖励。
起初,女性在夫死后还多为自愿守寡,间或有殉情而死之人,但后期大户之家攀比贞节牌坊数量愈盛,甚至官员都以贞洁牌坊数量为自己政绩明证,期间被逼守寡、甚至被活活饿死的女性不计其数。
贞节牌坊这个东西最早是秦始皇给巴清的,表彰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到了唐朝仅仅五十一人,两宋加在一起二百六十七人,明朝暴增到三万六千人,至于清朝仅仅安徽一个县就两千两百多人。】
【明朝一开始时,洪武一朝,文官被压着。到了建文一朝,文官有一个人叫方孝孺,这人只是一个老师,非常向往孔子的周礼。
方孝孺就上奏皇帝恢复井田制和周礼,这完全是理想主义者,皇帝没同意,如果真的同意,第二天天下的百姓都会造反。】
嬴政听了嘴角直抽,他大秦早就不适合井田制了,更别说一千多年后了,这不是开倒车么。
【永乐、洪熙、宣德三朝都是文武平衡,结果到了正统朝,因为土木堡之变,武将大量死亡,文官开始上位,然后又经过几十年发展,到了正德的时候,文官集团已经发展成庞然大物。
正德一朝出现“心学”圣人,他就是王守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