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打谷机成(1/1)
就像北大荒那里地广人稀,要是有大型的机器能耕种出更多的粮食来,小型机器相对来说就不太够用了。
“想过,这是我做出来的第一个机器,先试试手,接下来就会研究大型的机器,可材料是一个难关。”
就像发动机,不是说你有钱就能买来的,没有批条你想都不要想。
许广信点点头:“先这样,你们大约什么时候能秋收开始,我过去看看效果,要是可以,以后这些东西许叔叔给你包了。”
要是这机器真的可以,再推广出去这可都是政绩啊。先不说能不能升官,就说这可都是利国利民的东西,要真能形成规模生产,他们县里的农机厂可就有救了。
县城的农机厂就两个技术人员,还是那种半瓶子的技术人员。连村子里的拖拉机坏了,都修理起来费劲儿,更别说搞什么创新了,再这样下去,农机厂连工人的工资都要开不出来了。
至于发动机什么的,个人弄来肯定费劲儿,可要是以县城的名义来相对要简单很多。再说他在市里机械厂还有朋友,这些忙肯定会帮的。
今天过来的目的达成了,周俊杰也松了口气:“再有三四天,村里就要开始秋收了,许叔要是有时间可以过来看看。”
许广信拍拍周俊杰的肩膀:“好小子,你这才多大就有这能耐了,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周俊杰挠挠头笑了一下:“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上次跟我来的团团一起跟我研究出来的,也缺少不了王爷爷他们的教导。”
许广信还以为这孩子是在谦虚呢,上次来的小丫头他也看见了,比周家小子还小呢能懂什么?
周俊杰一眼就看出了许叔的不信任:“您还真别不信,不信您问问我爷爷,那这个打谷机就是团团自己研究出来的。”
许广信看向周老爷子,见老爷子点点头才相信。真是人不可貌相啊,那么小的一个小丫头也有这能耐。再看看抢着看电视家里的两个孩子,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啊。
这么聪明的孩子咋就不是他家的呢?用两个换一个也行啊。
至于王老爷子那些人,父亲都已经跟他说过了,这次过去再提点一下大队长就行了。现在也不好照顾的过于明显,很容易给自家惹来麻烦。
“好,这些要是可以啊,我就给你们两个孩子请功,你们也继续努力,争取做出更多的成绩来。”
姚玲端着两个大碗出来:“周叔,俊杰,先别说话了,先过来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爷俩是真的饿了,两大碗面条加上荷包蛋一点也没剩都吃了进去。摸摸肚子才感觉活过来了,这一路又热又累的可真是遭老罪了。
还好今天过来达到了好的效果,要是以后能有人给提供材料,虽然功劳会被分出去也不要紧。他们还小越晚出头越安全。
因为带着一堆的铁家伙,许广信派了辆车送了周家爷孙俩回去,也省了爷孙俩不少的事儿。
听到汽车的声音赵可心小跑着出来,他们村里只有一家会有汽车出现,也就是周爷爷家。一听到汽车的声音就肯定是周爷爷回来,周爷爷回来肯定把东西也带回来了吧?
赵可心到门口的时候,就看见村里的人正帮着往下搬东西呢。
“俊杰哥哥,东西都弄回来了?”
周俊杰看到赵可心笑了:“弄回来了,等一会儿咱们就动手。”
赵可心摇摇头:“不着急,你们出去一趟也累了,先洗洗休息一下,还要好几天才开始秋收呢,来得及。”
“我不累,等一会儿我简单的洗洗咱们就开始,早点弄好早点安心,你那个外壳做出来了?”
赵可心小嘴一咧:“做出来了,我爷爷的手艺没的说,到时候直接安装就可以了。”
别看赵大柱不是专业的木匠,可这时候村里的男人哪个不是全能的,哪样都会鼓捣几下子。
赵可心跟周俊杰撸起袖子就开始忙活起来,别看两个人小小的,力气还都可以。周老爷子跟赵大柱也不放心的跟在一边儿,也能帮把手,太重的东西就两个人上。
打谷机相对的简单一些,村里没电也没设计那种需要用电的机器,没到晚饭的时候打谷机就已经安装好了。
几个人都上去试了试,还去田里薅了几根稻子试了一下,很好用,真的跟团团说的一样,小孩子都可以操做。听到村里人议论,大队长赵大福也跟着过来看,看见这大家伙一个八九岁的孩子都能踩动,乐坏了。
“这还真让两个孩子给鼓捣出来了?这个好,今年我们也能少挨点累,还有一个是干啥的?”
周俊杰:“大福爷爷,那个是收割庄稼用的,水稻小麦都可以,一台机器能顶五个壮劳力。”
赵大富总是笑眯眯的眼睛惊的大睁:“真的?那可太好了,过两天咱们一定要好好试试,要真好用咱们在弄两台一起用,这玩意儿贵不贵?”
周俊杰摇头:“不贵,可比拖拉机要便宜的多。”
“那感情好,这样我们的秋菜也能早早的就种上了。”
庄稼吗早种早收,还省力气还快,谁不愿意少干活儿?
说到种秋菜就涉及到翻地的问题,也让周俊杰想到了深耕机。等把这两台机器测试完,就可以着手研究其他的农机了。
这些小型的机器,也就适用他们这种小村子,在土地不连贯的地方适用。要是农田宽阔还能连成片的,最好是那种大型的机器,像拖拉机一样,直接开着在土地里走一趟就把地都给弄好了。
别说研究这些机器还挺上瘾的,做出来成品的时候,就像鸡妈妈看着鸡蛋孵出了小鸡一样高兴。
用了两天的时间,赵可心跟周俊杰把两台机器安装完成,就等明天秋收开始来检验成果了。
天刚蒙蒙亮,整个村子里就喧闹了起来,男人女人的吆喝声,孩童的吵闹声,给这宁静的小村庄添了一丝生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