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学习进度(1/1)
这段时间夏妮即便是一直忙生意上的事,也没有把学习落下,趁着宋寒江在,她把之前做的习题拿出来向宋寒江请教。
她已经学习到四年级的课程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已经难不倒她,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夏妮真没想到自己的进度会那么快,她让孩子们给自己当小老师,以为至少能坚持一学期,结果两三个星期孩子们的数学程度已经跟不上她的学习进度了。
当然了,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夏妮肯定不会放过这俩孩子,所以现在晚上虽然不用孩子教自己学习了,她也要让孩子们在睡觉前把今天一天学习的内容跟自己回忆复述一遍。
宋寒江看着夏妮递过来的数学题,里面不仅包括求圆锥体积这种稍微有难度的问题,还有类似鸡兔同笼这种稍微需要点逻辑思维能力的应用题,他不禁感慨:“你也就是小时候被家里耽误了,否则说不定现在也是大学生了。”
夏妮却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她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好,要是她不看着弟弟妹妹,那她妈妈就没办法出去干活赚工分,她说不定早就饿死了。
夏妮笑了笑,开玩笑道:“我现在不是大学生,将来是也行啊。”
宋寒江点点头:“没错,你将来肯定能成为大学生。”他顿了下,“我们现在就开始吗?夏妮,如果你困的话,可以先去睡个午觉。”夏三妮和孩子们都去休息了,同样步行了一上午的夏妮肯定也很累了。
夏妮是有点困,不过难得宋寒江在家,她不好好利用一下实在是太亏了。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夏妮坐姿端正地认真听宋寒江讲课,宋寒江拿着笔,认真而耐心地在纸上一边讲解一边写写画画。在学习方面,宋寒江的要求一向很严格,并没有因为夏妮刚刚同意和他复合就心慈手软,夏妮走神时,他还会严厉批评。
总而言之,两个人之间洋溢着浓郁的学习氛围,一点粉红泡泡都没有。
夏三妮醒的时候,一进堂屋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她暗自咋舌,大姐和大姐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努力的程度,简直让她汗颜。夏三妮没敢打扰两人,把刚刚迈进门槛的那只脚又小心翼翼地退了出来。
紧接着宋望舒和宋东旭也醒了,宋望舒问:“我爸呢,他回学校了吗?”
夏三妮往堂屋努了努嘴:“在里面和你妈一起学习呢,我觉得就凭你妈这学习的劲头,说不定过两年就跟你爸一样考上大学了。”
宋望舒深以为然,她得意道:“那当然了,我妈妈可厉害了!”她已经不是昨日那个嫌弃自家妈妈又土又没文化的那个宋望舒了,她现在很为有这样一个妈妈而骄傲。为了炫耀自己妈妈的厉害,她还举了个例子:“我妈妈三个星期,就学会了加减乘除!我学了两年,都还没学到除法呢。”她顿了下,嘿嘿笑起来,“不过我已经会了,爸爸教妈妈的适合我偷偷听了听。”
“哇,小月儿你也很厉害嘛。”夏三妮也是上过小学的,除法运算她五年级还经常算错呢,她竖起大拇指,“真不愧是我姐和我姐夫的孩子。”又看向刚刚睁开眼睛还有些迷迷糊糊的宋东旭,“阳阳,你呢,你姐姐都学会除法运算了,你会不会呀?”
宋东旭不会,但他肯定不会承认自己不如宋望舒,所以他说:“宋望舒比我大一岁!等我像她一样大的时候,我也会了!”
夏三妮:“真的吗?我不信,你现在连加减法运算都会算错。”
宋东旭大声说:“那是因为我马虎了,我只要仔细一点,就不会算错!”
夏三妮忍着笑意:“真的吗?那你赶紧去做作业,仔细一点,做完了给我看看,要是真的都算对了,我才信你。”
宋东旭麻利地从床上爬起来:“你等着!”
然后他就去做作业了。
夏三妮这回忍不住了,她咧了咧嘴,宋东旭这小子真的太有意思了,每回用激将法他都上当。
宋望舒一脸“我怎么会有一个这么蠢的弟弟”的表情,这么多次了,她都看懂妈妈和三姨的套路了,宋东旭居然还往里面钻,不过她也不会提醒这个蠢弟弟就是了。
蠢弟弟多用点时间在学习上,可比到处乱跑惹事打架强多了,就最近两个星期,宋东旭在学校已经打了三架了,这也是学校老师不知道,否则早就叫家长了。
宋望舒本来是要告诉夏妮的,但宋东旭拿出了自己所剩不多的零花钱贿赂了一下她,宋望舒也就勉为其难地帮他隐瞒一下下了。
到了傍晚,宋望舒和宋东旭的作业全都写完了,宋寒江给孩子们检查作业,夏妮和夏三妮到厨房做饭。
夏三妮往夏妮那边倾了倾身子,挤眉弄眼地问:“姐,你是不是和姐夫和好了?”刚刚大姐夫要回学校,大姐居然出声留了大姐夫,甚至让他今晚留在家里睡觉!想想夏妮之前的态度,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夏妮切着菜,说:“勉强算是吧。”
夏三妮:“什么叫勉强算是?是就是是,不是就不是。”
夏妮白了她一眼:“是,是行了吧?”
“大姐,你怎么想通了?我看你昨天还是一副非离不可的态度,大姐夫做了啥,让你这么快就改变了主意?”夏三妮可太好奇了,大姐夫一副书呆子样,居然也会讨媳妇欢心了?
事关宋寒江的隐私,夏妮自然不会说出来,只道:“你姐夫和他父母那边闹崩了。”
夏三妮放下了正在摘的菜,兴奋地站起来:“咋回事咋回事?”
夏妮用胳膊肘推了一下她:“你咋那么多好奇心呢,赶紧摘菜。”
夏三妮肯定不是这么容易放弃的人,她又问:“大姐,就因为我姐夫跟他父母闹掰了,你就同意和他和好啦?”
夏妮想了想,叹了口气:“也不只是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