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是谁啊?(1/1)
等着林以晴走后,大婶手肘抵着大叔的腰:“你认识这姑娘?”
她怎么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姑娘呢?
“没有啊,我不认识,我还以为你认识呢,你不是还跟她聊了几句?”
大叔更是一头雾水。
“我那是见你先打招呼的,还以为是你认识的人。”
“啊?是吗?”大叔也忘记当时是谁先打招呼的了。
“可能是某个认识工友的孩子吧,瞧我这脑子,都记不清楚。
怎么没有邀请孩子去家里吃饭,她该不会觉着我不热情吧。”
大叔忐忑,孩子回去跟家里人一说,那自己怎么好意思面对工友。
“那应该不会,看那闺女的面相,就知道她是个豁达的。”
大婶对一面之缘的林以晴蛮有好感。
他们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多了一个好友家的孩子。
到后来再碰到林以晴的时候还主动跟她打招呼。
碰到好几次,也熟络了,也不知道林以晴是哪一家的孩子。
林以晴走出家属楼后,红糖发糕和核桃包都销售一空。
还卖出两只手表,有一直是当时犹豫不决的阿姨,想了好几天,终于决定买下手表。
前几天找不到她,心里可急了,只觉得手里的钱烫手。
一得知林以晴来了,立马拿钱到陈大姐家里,手里的钱一把塞到林以晴手里。
那嫌弃程度,她觉得手里拿的不是钱,而是炸弹。
其他的人没有买手表,或多或少的买了一些东西。
富强粉、大米、挂面都是日常所需。
看到还有丝巾!
丝滑的触感,靓丽色彩让大婶们爱不释手。
完全击中她们的心脏。
多少钱?
15?
买!
买两条!
平时要打折还价的劲头也没了,只想着快下手。
有的人还想打对折还还价,但是一看别人一口一个瓜分丝巾,怎么能等得了,付钱比谁都还快。
林以晴一共带了10条丝巾,但她们现在有20多个人。
二十多双眼睛,互相看来看去。
谁也没有先说话。
最后一个大婶脚迈一步,其他人都动了起来。
生怕自己付钱晚一些,丝巾就被抢走。
争先恐后回家拿钱,在门口挤成一团,谁也不让谁。
陈大姐笑而不语,自己早就买了一条藏在房间里。
还是我跟以晴更亲~
早拿钱回来的大婶,挑好丝巾,系在脖子上。
混身气质都变了,感觉自己好像是电影明星。
在房间里摆着各种姿势,仿佛自己到了海边,吹着海风。
双手举起。
叉腰抬头。
丝巾披肩。
......
林以晴还教了大婶们好几种系丝带的方法。
她们觉得15元花得真值!
一位大婶系在脖子上舍不得拿下,索性就戴着走。
也不回家,就在楼道里转悠。
敲敲门:“青青,我来借瓶酱油。”
“大花,我来借一头蒜。”
“明子,我借一把小青菜。”
......
整栋楼的门都被她敲遍了,借的东西可以炒两盘菜。
醉翁之意不在酒,拿到东西也不走。
晃动脖颈,头转来转去,多方位展示自己。
眼尖的人看到她的丝巾,大婶笑得眼睛都没了。
在门口就跟她们交谈起来。
完全忘记家里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他们想不明白,妈妈不是去买吃的吗?怎么还没有回来。
晚来的大婶们,丝巾早就卖完。
只能让林以晴下次多带几条来。
等林以晴走出钢铁厂家属楼,一身轻松。
红糖发糕和核桃包销售一空。
口袋多了一大把厚重的钞票。
【累计销售11068元,消费:0元,真正宗土特产小店余额:7310元】
手里余额有2261元。
濒临散架的自行车,吱嘎吱嘎响动。
等看到一所学校,停了下来。
这就是元市的泛海中学。
林以晴顺着中学大门往附近看,是有一条长长的胡同。
看时间也到了午饭的点,要是撞见人家吃饭该有多尴尬。
他不会以为自己是专门去蹭饭的吧。
老大的威严、威信该放在何处。
林以晴才当了几天老板,老板的谱都摆起来了。
手底下就三位员工,还有一位还不是人。
照她的话来说,自己是有些做老板的天赋。
一阵香味飘荡过来,立马被林以晴的鼻子捕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视力越来越好,原本熬夜读书导致看东西模糊。
最近模糊的情况完全消失不见,眼睛堪比鹰眼,炯炯有神。
800m开外的东西看的是清清楚楚。
嗅觉更是发达,一点味道都可以辨别处是什么东西。
嗯~让我闻闻。
富强粉、肉、虾米、葱,是馄饨!
还猜测味道的源头,离她肯定不远。
推着自行车随着味道的指引前进。
林十三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在空气中寻找味道的林以晴像是一只小狗。
鼻子一耸一耸的。
开口的一瞬间,自己又咽回去。
往日的战败情景历历在目,论说话,我们纯洁的系统是比不上奸诈的人类。
还是不当说。
偷偷的拍下林以晴的照片作为珍藏。
林十三的系统空间中,又换了一张新壁纸。
被换下去的前一张,正是林以晴吃麻辣烫时被辣得眼泪鼻涕直流的囧态。
天天看宿主丑照,我是真爱了。
林十三感动万分,差点留下系统的第一滴眼泪。
林以晴没走几步,就看到了一家小店。
屋里只有两张桌子,看起来面积也不大。
这个格局,应该是这户人家,把家里前半部分隔出来做生意。
门口坐着跟她差不多大姑娘包馄饨,旁边放着一直烧着的滚水。
林以晴欢呼,拍了两下手掌:“我猜对咯。”
“同志来一碗馄饨。”
“好嘞,马上好,您先坐。”姑娘麻溜的包好手中的小馄饨。
拿起漏勺,挑了十五个小馄饨放在漏勺中,下水。
林以晴在等馄饨的时候,观察整个小店。
她还是第一次看到私人餐馆。
现在上头支持大家做生意,吃食生意的也多。
最常见的是,像是林以晴一样在自家做好,背到外面叫卖。
很少会有人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