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 章 魔渊震荡(1/1)
对于清风的既上道又不上道的感悟,我的确不甚好说。天下事本天下之人共同该尽力的,所以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最好的情形应该是“功成身退”!遇事有能力者义无反顾地去担当,完事后又悄然隐退而不赖其位!
当然,他这种想法太理想化也太原始了!但确保公权公用的确是很让人纠结的一回事。对任何人而言,若把天下托付于你,你能保证公权公用么?能保证你的手下也能公权公用么?不消追究更多责任,只一个反腐,就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最头痛的事!
但按道家的概念,那叫民间自有高手在!而高手又隐于民间,一般不显山露水!只在危难之际才偶尔出手!
所以,现实世界有部电影叫《道士下山》的!内容肯定扯得凶!但还真有那么个说法,叫乱世就有道士下山,以济世民!
但真的想起来又有必要么?于民间而言,能维持生计又能绰有余力者也不少。说白点,就是除谋生外有余力者何其多也!但为啥这些人都不咋为人人皆有份的公权发声或来一回功成而身退耶?无他,只因公权往往沦落到不是东西的那些人手里去了。而那些人公权私用,还绝对会封禁一切反对他们的声音。
到底哪种人来执掌这社会公权才合适?老子只能想到古之圣人!
社会公权里很重要的一回事就是兵权。按中国历史看,可以这样说,不掌握兵权者,几乎是不可能执掌好政权的!好在老子既重视军事,也分得清楚军事不过身后靠山而已,并不能以军事来解决所有问题。但迷信权力者,往往又犯了这点毛病,必以武力称雄!归根结底,还是在公权私用!如此一来,哪里还会出圣人嘛?好点的能效仿下圣人的也属千古明君了!
清风肯定不会这么去想。他没那个格局!这也正如天下百姓一般,人人只求自保而认同了公权私用者的统治与盘剥,顶多只能从小我角度去发点牢骚。更有羡慕窃权而居上位者。所以中国人很怪,既恨官又羡官!南华真君庄子看清了上位者的丑恶实质,倒是臭骂一下那些自我标榜成圣人的样子而“大盗窃国”的人自己作逍遥游去了,但广大民众是达不到他那样的。所以,老子哀叹的大道不行的根源也在于此!人民不知大道真理,就缺了“公权公用”的政治诉求,就放纵公权私用的行径!故而,开启民智、使民知晓道理,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
但这似乎对目前的清虚界风马牛不相及一般。这也让我对此界社会状况着实感到迷惑不解。
既然与清风想不到一块儿去,我自然也不会与他交流这些心得体会了。
见时候差不多了,我便从清风那儿告辞回去了。剩下的修炼,似乎也还是那么回事,顶多也就是积累得又深厚了些而已。
第二天,清松不晓得干啥去了。我呢,就继续我的代师传艺。倒也没做些啥,上午就把我看中那些人组织起来,演练了下阵法。又让他们互相攻打一下。三才四象阵都练习了下。他们资质有限,还真不是那么好练熟的。至于长短兵器配合,那就暂时先莫弄。下午的训练则着重训练他们的轻功,也把他们整得累得惨。不过他们好在都很服我管,并无甚怨言,还挺卖力的。我的好处嘛,也从他们那儿学了不少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
晚课我又到清风那儿。清风却告诉我一个消息,说啥魔渊震荡,接青城派宗主的旨意,已派清松去参与勘察去了。这可能会影响到选秀!
我自然不晓得啥子是“魔渊”的,便问清风:“师父,魔渊是啥子哟?”
清风告诉我:“魔渊位于昆仑山中魔渊谷,也叫神魔葬地或封魔之地。据说是创立此清虚界之神圣,为荡清此界妖邪,封印神魔之地。这魔渊也甚为奇异,平常倒也没啥,但经常有人能从中找到一些绝世功法及神兵利器。不少功法甚是邪僻,练后容易令人走火入魔,坠入邪道。故而昆仑派为防有人偷偷入内,将之划为禁地,长期派有高手坐阵把守。还有种传说呢就是魔渊深处设有封魔结界,结界那边,直通西方神魔世界,实是我清虚界与西方神魔世界的通道口。但千万年来倒也一直平静无事。不过此次听总部传谕,就是因为昆仑派发现那封魔结界似乎有所松动,导致整个魔渊震荡不已,恐有不测之事发生,故招集各派高手帮忙。一则想弄清到底是啥回事,再则帮助他们镇守魔渊。此次也不知我青城派到底出动了多少人手,我只晓得清松是被抽调去了。但此番异常,既是我清虚界前所未有之事,想必不简单!”
但他说这些,似乎距离我们很远,或者一切又尚不确切,不过子虚乌有般的揣测而已!所以也并未引起我甚至清风本人多大重视。
只是魔渊是此界与西方神魔世界相通的通道口的传说,倒是有些吸引我。我当然不知道我这神魂是从哪儿由现实世界进入这清虚界来的,不过按理说也应该有通道才行的嘛!只是这通道不为人知,要穿过这通道恐怕也是极其不容易。但这毕竟涉及到我如何才能返回现实世界的事,所以我还是多少有些上心。但也只能想想若有可能,倒想去研究一下那魔渊谷,看能否看出啥子玄机来,也便找到能使我回现实世界去的通道与办法!
清风则只管催我与他继续讲《道德经》。
权当闲来无事,或又因种种心理使然(毕竟我也是有些“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嘛),我便又欣然对他讲解起《道德经》来: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知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誉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此章直译就是:道一般说来都没啥显赫之处的(无名),唯存一点:朴实!(这前面章节说过,人之守道,就要达到抱朴守一才行。乱来就是亏天下、乱天下的行径。)。它虽然显得无足轻重的样子,但这世上没有啥子能够让它臣服的(即世间一切必须依道而行。背道而驰,终是自取灭亡。)。统治者们(侯王)若能坚守道的原则,天下万事万物都会自然而然顺应服从(宾,宾服)他们(其实是他们若顺应道,则天下皆顺道了。反过来可以这样理解,往往背道而行的,就是这些王侯。或可如此想,此处老子“王侯”一词用得绝妙,极其隐晦地讽刺了春秋时诸侯逆天自大的行径。)。天地阴阳二气一混合,就产生甘露,人们并没有控制命令它而它自然就分布均匀了。一直以来这社会约定而成的那些起码规则制度(即始制)就给大家定下名份及其行为权限,并颁布告知了天下的(即:“有名”),大家知晓这些制度存在,并也准备按照那样来约束自己(即“夫以将知止”)。晓得按照那些起码的制度准则来自觉约束自己,就不会有危险了(殆,危殆也)。可以这样说,“道”对于世间而言,其实是大家都该遵从的,一切都最终归结于遵不遵守“道”的问题上。这好比川谷小溪支流终将纳入江海一般。
老子在此处以法制喻道,旨在重申质朴自律的重要性。即:道的本质是质朴的,它潜行于一切又支撑着一切的运转。人之守道,也须质朴。大家都守道,一切就会顺其自然地运行,天下就自然均衡而没有争端。这就好比最起码的社会制度(即老子所言“始制”,自古以来几乎算约定俗成的那些社会规矩)大家都必须遵守一样。老子这种思想,肯定源于对原始社会制度的研究,起码出发点是人各守其份,以公平为原则,自律而社会自然运转。这看起来很原始很低端,但它恰恰指明了社会发展到当下(春秋末期)出现混乱,就是背离、缺失了这些起码的东西。老子并不认为特权阶层的存在有啥不该(即王侯的存在),他也不可能有消亡特权阶层的意识,但这些人若依照古制,各守其份,保持质朴而自律,不妄为乱来,败坏社会,社会还是可以自然而然发展好的。这潜在地说到春秋时社会的痛处了。就是贵族王侯们骄奢淫逸败坏了社会风气!说实在的,老子推崇的社会制度,带着一定“立宪制”的味道。不过话又说回来,权力是柄双刃剑,公权私用或掌之妄为,可能玩没自己也祸及家人。隋炀帝就是个典型例子!(公正地说,杨广之才不差,所作所为也不算君王中的老几。但他就好大喜功不顾实际国力地妄为了点儿,大运河这成果还福泽千秋万世的嘛!)
值得玩味的是老子在此章中以甘露的形成来比喻道会自然运作使社会达到公平。虽然他仅以此来说明依道行事,社会就会自然调节以达公平。但可以看出,老子深受原始社会公平为先的制度影响,有着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烙印。话又说回来,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秉承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往往社会乱套,就是因为打破了这些底线而造成的。
另外就是老子所提“始制”对人们的自然约束,从法治角度而言挺有意思。即法始于民众对社会共同该遵守的准则要求。就是说法律原本是民意对社会秩序的需求而产生的,而不是统治者头脑发热或为了好控制、管理天下来制定的,圣人只是代天下而定规矩而已。这就是立法为民而共同遵守的道理。可以看出,老子心目中的“始制”是社会发展长期以来积累形成的,是社会生活之“道”的具体表现,是大家作为一个起码的社会的人都必须遵守的。甚至它对于人们还有自律作用。不自觉遵守“始制”,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人。从这种意义上看,法家是道家的一个分支流派这种分法还是有道理。就是说法家的初衷就是希望运用好法律这一社会生活必须遵守的“道”来治理好社会。但法家于立法上却往往偏向于某些人(或许那是政治权力斗争中的一种妥协,就如商秧变法一样,不妥协就只能导致身死道消),特别是后来往往是皇帝金口一开即为法,而执法时又刑不上大夫,这就严重地践踏了法律的神圣。”
对了“道”的“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以及“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等,清风倒是犹如张道陵般只从修炼角度去理解,是觉得老子说得玄而又深的。他可以理解到一定的道理所在,也希望自己可以去追寻道。但他没想到我却是如此一般的解释。当然,他的确也是怀疑他自己理解的那些东西的,因为各方面衔接不通。一会儿“道”一会儿“王侯”一会儿“始制”的,他从修炼角度去理解,的确揉不在一起去。就个“始制”就不晓得是啥意思!
当然,他听了我这番解说后,自然就明白自己方向都弄错了。于是,他不由佩服地说道:“小颜,你这思路是对头的。本来按你所说,要从以道治国这角度去理解《道德经》才对头。但也不晓得我们是不是思想固化了,就是不会如你这般去想,所以总是读不懂的!看来,还是必须靠你给我讲才得行哟!”
对于他这不着痕迹的恭维,我只能谦逊地说道:“其实老子也说得挺简单明白的!他不过是想从循道行事的角度说明遵从“始制”而使天下公平而已!对于如何才能真正地使天下公平,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保持朴实的不损人利己,是个根本原则。但要使人人都能守此原则,确实不容易了!社会人心,一旦搞乱了,要收拾回来,就不容易,只能从制度上去着手了。但又要防矫枉过正!”
说实话,对于我说这些,清风反而是点儿意识都没有的。这清虛界就是那样,对世俗的原则除了除魔卫道,就是不管不顾!所以他只似懂非懂地看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