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供销社见闻(1/1)
因为周家的大动作,整个山脚村都被惊动了。
知道他们要去公社赶集,所有人奔走相告,都决定要去。
最后,生产队长一拍板,把队里仅有的三头大黄牛套上牛车。
要坐车,可以,一人2分钱!
张春暖拉着王冬雪,紧跟着她妯娌和桂花婶子身后,挤上了一辆牛车。
能坐车,谁还走路啊!
一辆牛车多的能挤十来个人,但因为大家都带了筐子篓子,所以坐七八个人就满了。
村里实际上也不是所有人都舍得花钱坐车,这时候一盒火柴两分钱,一斤盐1毛4分钱,钱省下来干啥不行,就非得拿去坐车?!
最后三辆牛车,刚刚好被坐满,不挤也不松。
20里山路都是土路,盘山环绕,再加上黄牛脚程不快,赶牛的也不舍得下力驱赶,因此速度只比普通人走路快那么一点儿。
不过如果是被农庄改造了身体的张春暖走,那肯定是要快几倍的。
就在张春暖坐在车上昏昏欲睡时,王冬雪突然拉着她的手,惊喜地叫道:“春暖姐快看,是拉矿的大车!”
张春暖一激灵儿清醒过来,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
此时她所在的牛车正行走在山腰处,地势高到能看到直线距离五百米外公路上行驶的卡车。
张春暖仔细辨别了一下,卡车样式像她曾看到的老照片里从国外进口的重卡,车斗里装满了矿石。
因为卡车行驶的速度过快,张春暖根本看不清车牌位置写着什么。
王冬雪在一旁遗憾地说道:“我爹说,那些大车都是跟老毛子买的,他们太坏了!”
对于这段历史,张春暖不予置评。
她没有经历过,虽然有原主的记忆,却终究做不到感同身受。
牛车一路晃晃悠悠,来到公社已经是一个多小时后的事了。
车停在一棵古树下,约好回村的时间,车上众人纷纷背上篓子,挑起担子,往公社大集上走。
张春暖没跟周家人一起行动,只说自己要先去一趟供销社,便与桂花婶子等人分开了。
大良公社上的供销社原主去过几次,婚前去买文具,婚后跟着沈虎买零嘴什么的。
张春暖站在供销社齐腰高的柜台外往里看,只见靠墙处是几个一人高的木架子,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具有浓郁时代特色的产品。
架子与柜台之前的空地上,放着一个炭盆,三个柜员正一边烤火一边织毛衣,完全当没看见张春暖这么大一个人儿。
确定了供销社内的商品,张春暖嘴角一扯,露出亲切热情的笑。
“同志你好,请问你们这儿收香菇和木耳吗?都是收拾好的干货。”
听到她的声音,里边年纪稍大的柜员掀起眼皮,睃了一眼,见她面上带笑,衣着整洁,便淡淡地说道:
“收,你到后边来。”
说着起身,放下织了一半的毛衣,打开侧边小门,走了出来。
张春暖背着背篓跟在她身后,才发现供销社除了前头的门脸,后边竟然还有一个宽大的院子。
院里分布着好些屋子,打开门的屋子外都竖着一块板子,写明收购的种类。
领着她来的大姐径直走到一处写着“山货”的屋子前,扬声朝里说道:“老张!有人卖东西!”
不待屋里人出来,大姐回头对张春暖说道:“他这儿收香菇木耳,你等他出来吧,我先回去了。”
张春暖连忙打开背篓里一个小包袱,从农庄里偷渡出两大把奶糖,抓了一大把塞过去。
“多谢大姐,还没请问大姐贵姓呢?”
那大姐先四下看了看,见没人注意,这才把张春暖塞过来的糖收进衣兜里,脸上也露出笑容:
“我姓农,你叫我农大姐就行。”
张春暖甜声应道:“诶,农大姐你好,我叫张春暖,你叫我小张或者春暖都行,真是给你添麻烦啦!”
二人正说着话,屋里走出一个方脸男人,“是谁要卖山货?”
农大姐拉着张春暖上前,说道:“老张你咋那么久才出来?算了算了,我跟你说,这是我妹子,她家的香菇和木耳收拾得老好了,你赶紧看看!”
张春暖有些受宠若惊,咋地,这就多了个便宜姐姐了?
农大姐看她呆着不动,连忙提醒道:“春暖啊,赶紧把东西拿出来给你张大哥看看!”
“诶,好!”张春暖立刻放下背篓,把提前用布袋装好的干香菇和木耳拿出来放在地上,打开了袋子让老张看。
老张咦了一声,蹲下身,伸手从布袋里抓了一把香菇凑到面前闻了闻,然后撂下一句“等着。”,折返进屋。
再出来时,他手上多了两个竹筐,把香菇和木耳分别倒进筐里,迎着日光,将两筐干货仔细检查了一遍。
农大姐有些不耐烦:“我说老张你是不是在消遣我和我妹子?赶紧的报一下价,我前头还忙着呢!”
老张嗤了一声,扭头对张春暖说道:“你送来的香菇和木耳都很好,可以评个一级,每斤两毛五分钱。”
都是农庄产的,肯定是野生的比不了的。
对于他的报价,张春暖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欣然同意了。
香菇20斤,卖得5块,木耳稍微多一点,25斤,卖得6块2毛5,就这一次,赚了11块多。
张春暖接过老张递来的一叠厚厚的毛票,心里可惜道:公社离得太近,香菇和木耳此类干货短时间内不宜多卖,否则光是库存都能卖上千块。
从收购处离开后,张春暖又跟着农大姐回到供销社的柜台前。
经由农大姐的重新介绍,另外两个柜员终于对张春暖露出一点笑容。
因为没带票,张春暖只能看着供销社里的商品遗憾离去。
与供销社三个柜员道别后,她背着空落落的背篓正式开始赶集。
此时的集市并不像后世那样有专人管理,还有摊位出租。
来摆摊的人都自找空位,把带来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摆上。
张春暖一路走一路看,卖粮食的人很少,多是卖手工制作的扫把、竹筐、竹席之类的。
她还碰见了摆摊卖鸡蛋的周家婆媳,王冬雪不在其中,兴许是回娘家去了。
张春暖没有跟她们打招呼,继续往前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