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伟大的人物,总是在最需要他的时候降生(1/1)
刘邦也是听完张良的分析,认真思索之下,颇为认可:“子房说得言之有理,你也是为了大汉千秋万代着想,朕自然不会怪罪于你。”
说完,竟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方向的韩信。
韩信本身是不想上朝议事的,只想着尽量降低自己在皇上和群臣眼中的存在感。
奈何昨天接到刘邦的旨意,又是不得不来。
此刻看到刘邦的目光,引得群臣的目光都汇聚到他身上,只好硬着头皮,出列禀报:“启禀陛下,其实留侯说的话,比末将想说的更全面。”
“末将平时深居简出,与同僚和民间交流都不深。”
“如果不是昨天光幕是出现在天上,更是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末将的脑子只会打仗,只要事关打仗,陛下但凡有所命令,必然是万死不辞,拼尽全力打赢战争!”
“但是陛下想让微臣分析这种前所未见的事情,请恕末将无能为力,实在无法分析得比满朝文武更好了。”
曾经的楚王,现在的淮阴侯韩信,已经再也不是原先目空无人的样子,有的只是遭受接连打击之后的圆滑世故。
即使所言,可能会惹得身处高位的刘邦不快,但还是要这样说,因为这样起码能把命保住。
刘邦眼底也确实闪过一丝不悦,但表情又稍显放松,似乎戒心又轻了一些。
殿上刘邦的表情只是稍纵即逝,殿下众人都是不敢抬头,自然观察不到。
“淮阴侯既然暂时还没想好,可以等想好了再说,朕随时洗耳恭听!”
最后的“洗耳恭听”四个字,却是刻意加重了声音。
“谨遵圣命!”韩信暗舒一口气,退回所属班列。
蓝星。
郊区的出租房内。
任谁也想象不到,一个已经改变平行世界历史的人,正平躺在床上“发呆”,不了解的还以为是睡着了。
终于,苏辰眼皮蓦然睁开:“终于大功告成了,还好赶在预告时间之前制作完,不然第一次预告完了就晚点, 怕是要被叫‘鸽鸽’了!”
喃喃自语中,苏辰控制着脑海中的系统,按下了——发送!
与此同时,所有平行历史世界,早已在朝堂议论过无数次的君臣、民间的士农工商们,均是同时抬头望天,看向那一片神圣的光幕。
光幕的亮起,代表着新的一集“历史意难平”已准备播放。
哪怕早已见证了昨日神奇一幕的所有人,今日再次看到,仍然不免手心冒汗,浑身战栗,眼睛只知盯着光幕,不敢漏过一瞬。
只见光幕内首先是一片漆黑,接着一片金光闪闪的文字,由小到大,慢慢显现。
【历史上最突出的偶然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间歇出现。】
【伟大的人物,总是在最需要他的时候降生。】
光幕内画面一转。
日头初升,万物苏醒之时。
一片巨大的方形宫殿群。
宫内四面八方厅堂森严阵列,每个圆拱廊上,绘以龙凤琉璃彩绘,营造出清华流离,浓入淡出之状。
在其中一座寝殿中,出现一名十七八岁的男子,此时正躺在床上。
周围是一群宫娥与宦官,还有一位留着秀美鬓发的美艳女子,坐于床边,俯身查看该男子。
男子面容威严,虽然眼睛是闭上的,但也能从周围人的神态上看出,其身居高位。
但此时他却是面容苍白,嘴唇毫无血色,脸上尽是汗珠。
不时发出疼痛的呻吟之声。
为了不至于让汗水打湿衣被,增加风寒感染的风险。
美艳女子只能急得不停用手为其擦汗,周围的宫人也似心惊胆战,又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而又无助。
但无一人敢发出一丁点儿声音,生怕惊扰到床上的男子。
恰在此时,一妇人打扮的女子,怀抱一个稚儿,正从内殿走出来。
稚儿似乎是刚睡醒,正以手揉眼,并小声打着哈欠。
许是感受到殿内压抑的气氛!
“哇哇!”
好巧不巧,嘹亮的稚儿啼哭,霎时响彻寂静无声的殿内。
将众人吓得一跳!
顿时面如土色,转头看向病榻上的男子,祈祷不要使贵人受惊。
但祈祷未见成效,只见男子也是被突然的哭声一下惊醒,眉头一蹙,骤然睁开眼睛。
殿内众人看到男子醒来,竟慌忙齐齐跪倒,以头触地,口称惊驾,请求恕罪!
原来此男子竟是皇帝!
但这位皇帝并未理睬宫人的求饶,只是露出奇怪的眼神,先是以手摸额,接着一手撑着床,意欲坐起。
身旁美艳女子立马相扶,将枕头垫于床头,扶皇帝靠在枕上。
等皇帝坐好,但病体虚弱,不便开口,仅以好奇的眼神,四处搜寻。
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定睛向着妇人怀中看去。
美艳女子会意,抬手介绍:“启禀陛下,此乃妾家中二姐,得知妾思念亲人,便来宫中看望。”
“怀中是其家中小郎君,也是妾身亲外甥,才满周岁数月。”
“一时冲撞陛下,还望陛下恕罪。”美艳女子说着,伏跪于榻下。
抱着稚儿的妇人初时未缓过神来,此时见状,也跟着跪下请罪,但一双手还是紧张地抱着怀中小孩,死死抓着其衣角。
稚儿似乎也明白闯了大祸,不敢作声,直往妇人怀里缩。
皇帝因休息了一会儿,身体缓过劲来,此时已然能够开口讲话:“说来也怪,朕起初只是觉得脑袋如针刺一般,疼痛难忍。”
“又突然听到此儿哭闹,也是受了一惊,但没想到,受此惊吓,竟然奇迹般地不疼了。”
“所以说,此儿非但无罪,反而有功。”
众人听罢,心下都暗舒一口气。
美艳女子也是满心欢喜:“恭喜陛下龙体霍然而愈,陛下没事,妾就放心了。”
“既如此,就都起来吧,莫要都跪着了。”皇帝看着满屋子跪倒的人,面容平淡,似已习惯如此。
殿内众人均是领命,缓慢起身。
宫人们回到原位,各司其职。
只有抱着稚儿的妇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正在不知所措时,皇帝眼神看向她:“朕一向有过必罚,但有功,则必赏!”
“此子既然救了朕,但他又不能说话,你既然作为他的母亲,说吧,想要什么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