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 章 皇帝制曰——成立道路部(1/1)
一个锦衣卫服饰的随从,双手捧着木匣,站在了小太监身边。
那宦官双手打开木匣,取出一份木轴圣旨,朗声道:
“奉 天承运皇帝 制曰:
夫国者,耕与战也!
凡战,保我国家,护我子民,扬我大明国威于宇宙。
凡耕,休养生息,育我万民,铸我华夏万家之烟华。
滋有邢氏,秉承高杰遗志,率兵领命,征战四野,为我大明开万世太平。
赏与罚,朕天赐权柄尔。
邢氏及其属有功,朕不吝重赏。
特赐邢氏大明皇家道路部部长之职,仪同六部侍郎,不在六部九寺之内,独属朝堂之上。
余下各将军,各任诸省道路厅指挥使重任,归属道路部直属统领,不在行省三部辖下。
麾下兵卒,转职道路修建之要职。
此,朕铸剑为犁,提高我大明民生之重任也!
万望诸卿风雨同济,为我华夏子民,开万世之繁华!
兵者,帝国之拳脚也,大明国威之重器也!
民者,炎黄之血脉也,大明昌盛之肌肉尔!
道路者,连通各属之血管也,凡耕凡战之交通也!
道路部,乃是朕改革弊制,复兴大明之要职,万望诸卿不可辜负朕之殷切期望。
永盛元年腊月朔日。”
邢氏瞪大了眼睛。
制曰是什么意思,她可是清楚的。
这是宣示百官之用。
也就是说,皇帝让她转职道路部,负责全国道路修建工作,并且在中央成立道路部,在地方各个行省成立道路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而与六部侍郎同级,却让她独立在六部九寺之外……
这说明她这个新成立的部门,是直属皇帝所有的!
这一刻……
邢氏想到了新闻署!
新闻署成立的时候,也是这样不温不火。
朝野几乎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因为新闻署的级别,并不高!
但是,现今的新闻署呢?
已经肩负起监督全国官场之重任了!
甚至,就连反贪局、廉政署,也和新闻署有了合作的关系。
而她的道路部……
可以预见,假以时日,这必然是一个不比六部弱的重要部门!
换句话说——皇帝这是让她一跃成为朝堂大佬之一啊!
“吾皇厚爱,微臣万死不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邢氏当即就跪了……
天恩啊!
邢氏这一跪,她身后的孙喜策等人,也顾不得什么皇帝废除了跪礼了,当即纷纷跪倒在地。
“吾皇厚爱,微臣万死不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将军们,学着邢氏的话语,连声谢恩。
他们大都是粗人,虽然在皇帝的强硬要求下,也学会了一些字,正常的书写,已经没有问题了。
但是,想要吟诗作赋,却是差的太多!
而同时,作为农民军降将出身,他们大都是民间底层的身份,朝堂之中,哪有身份背景呢?
他们这样的人,若是在以前,莫说是登临朝堂了,就算想要担任一地知县,都是不可能的!
然而……
皇帝直接委任了他们省级高官!
还是独立在三司之外的高官!
天恩浩荡啊!
陛下这是给了他们一步登天的机会啊!
众人欣喜不已。
陈奇瑜与小太监互视一眼,两人的嘴角,都带上了笑容。
小太监开口让众人起身,这才对邢氏道:
“咱家就是宣旨的,不过是替万岁爷跑一趟的下人。
陛下还有交代,都在大宗伯这边,接下来,就由大宗伯详细说给你们听。。
既然诸位将军已经接了旨,咱家这就回宫述职去了。”
他对陈奇瑜拱拱手,笑道:
“大宗伯,余下的事情,就劳烦您老了。”
“小公公客气了,为陛下效劳,是做臣子的本分。”
陈奇瑜回以作揖。
“公公且慢,妾身今晚略备酒水,一来是感谢公公不远千里,给妾身等人宣旨。
二来,咱们徐州一战,大获全胜,也算是携大胜之喜,为公公践行了。”
邢氏急忙开口,想要设宴款待了小太监,却被那小宦官拒绝:
“邢夫人不必如此,有这份心就行了。
咱家是陛下近侍,既然宣了圣旨,这就回宫伺候陛下去了。”
说罢,小太监再三拒绝邢氏等人的挽留,执意离去。
十几个锦衣卫,护卫着他远去了。
邢氏、陈奇瑜等人,急忙起身,将他送至衙门门口。
小太监骑在马上,拱手道: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诸位,大战方歇,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留步,留步吧!”
邢氏和陈奇瑜等人,只好应了:
“公公慢走,一路平安。”
一行人,在小太监的免送声中,停下了脚步。
待到看不到小太监一行的影子了,这才返回衙门。
回到府衙,几人再次落了座。,
陈奇瑜在主位上坐定,对与他同坐主位的邢氏道:
“邢夫人,徐州、海州等地,改属河南行省的事情,我已经对你说过。
接下来,孙老(河南布政使孙徵兰)那边,会派遣施工队过来。
你要做的,就是带着民夫,修建一条从海州港口,至鄢陵县的铁路。
(汉都--叶县--开封铁路,已经修建至鄢陵。)
这条路,后续会分叉北上,连通西安、兰州。
此外,还要挑选合适地带,成立水泥作坊,修建连通各府的公路。
道路部新立,一切千头万绪,都要交给夫人操办了。”
“大宗伯放心便是,妾身掌管军需这么多年,自认还算是能够独当一面的。
既然陛下不嫌弃妾身乃是女儿身,妾身就替陛下,做好了道路部的差事!”
邢氏点头认下。
这些事,陈奇瑜与他说过。
她也告诉了李本深。
“如此就好!”
陈奇瑜笑道:
“我会在徐州停留一些时日,你且说说看,还有什么是需要我帮忙的。”
陈奇瑜虽然名义上是礼部尚书。
但是,皇帝对他很是信任,不但让他参与军机大事,更是还将内政也交给了他。
大明几近三百年,他是最劳碌的礼部尚书……
也是权柄最大的礼部尚书!
皇帝让他过来,就是给邢氏撑腰的!
只要他在徐州,道路部的组建,就不会出现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