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明太宗(1/1)
此时,神迹中浮现出了新的文字和画面,声音也变得好似活泼起来。
【那么,第一个登上盘点的太宗是谁呢?】
【那就是我们的明太宗~】
明?那不就是自家吗?朱元璋和朱标,还有朱棣等一串儿子都紧紧盯着神迹,等待着神迹接下来的内容。虽然知道大哥的位置不可动摇,但讲大哥的时候说不定也会讲到他们自己啊!谁不想知道自己将来如何呢?
朱元璋顺便命令宫人将几个重臣叫到殿中来。
秦朝。
始皇帝看着神迹中的内容,“明”,看来大秦还是亡了。不过亡了就罢了,我大秦究竟延续了多少年?周朝八百载,我秦朝理当比周气数更胜才是。
汉朝初年。
高皇帝刘邦懒洋洋地换了个姿势,饮下一口酒:“后世的朝代是明啊,也不知这明是我大汉之后的第一个王朝,还是第几个。”
【明太宗,是一个猛男,创下了辉煌功业,带领着大明这驾马车奔向了更高的成就,同时也不负我们主题中的“神奇”二字。】
【而要讲明太宗,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
神迹在此时拖长了音调,还配上了一阵“噔噔咚”的音乐,丝毫不顾广大观众迫不及待的心理。随着音乐节奏到达顶点,神迹在此时顺势开口。
【我们的马上的汉子,漠北的征服者,越南(安南)的毁灭者,明仁宗的征北大将军,Forever Happy(永乐)年间的第一名将,黄羊美食家·Judy(朱棣)!】
明朝,洪武十三年。
“啊?”尚未就藩的朱棣听到神迹中出现了自己的名字,一下子愣住了。本来,他听着神迹一项项列出的头衔,还颇有些好奇,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些称号,就他所知道的人选中还没有符合那些头衔的,而且还要和大哥有关系!难道,是后世的将才?
万万没想到,吃瓜吃到自己头上了……
朱元璋也看向了他,不,殿内的所有人都看向了他,目光中充斥着好奇,还有疑惑。
朱棣选择看向朱标。
见此,朱标笑道:“看来四弟以后可是成了大将军啊!”
朱棣猛点头:“那是当然,肯定是我和大哥一起努力,成就功业,要不然为啥不得不提到我呢!”颇有些得意洋洋。
其他弟弟们盯着朱棣,实在有些羡慕嫉妒恨。老十二朱柏(湘王)也看向了朱标,“大哥,我也要当大将军!”
“你太小了,应该哥哥们先来!”
朱元璋不管儿子们的吵闹,还在思索着神迹中透漏出来的信息。永乐?标儿这个年号不错,而老四看起来和标儿确实是兄弟情深,这很好!不过,明仁宗是怎么回事?标儿既然是太宗,那仁宗应该是孙辈,雄英吗?他是这么想的,也说了出来。
朱标安抚道:“说不定是四弟身体康健,因而长寿呢?”
“对啊,等到大侄子继位,我肯定是最厉害的将军了,封个征北大将军那不当然嘛。”朱棣挺起胸膛。
朱元璋“呵呵”地瞥了他一眼。
明朝,永乐十六年。
朱棣,太子朱高炽,还有一众大臣也在看着神迹。(朱高煦此时已被强制就藩)
朱棣颇有些心虚,是对其他世界的老爹、大哥还有自己的,虽然他不后悔,但大哥还是很好的,而且等到真相揭露,其他世界的自己怕是要挨揍了。
听着神迹讲述着他的头衔“明仁宗的征北大将军”,他有点迷惑,“这明仁宗是谁?俺成了他的征北大将军?”
下方的大臣们都沉默不语。
汉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汉武帝刘彻在宫中,与文武大臣共同观看神迹。
此时,刘彻早已掌握大权,去年的龙城大捷也提振了一波汉朝的士气,又有了自己的长子,可谓是意气风发。
此时,看到神迹中的内容,他的关注点也与旁人不同,“漠北的征服者?”他的眼睛亮了,“朕也要征服漠北匈奴!”
宋朝。
“漠北,”太祖赵匡胤喃喃道,“看来那明一统天下了啊。”
【好了,不卖关子了】神迹的声音变得端正起来。
【明太宗,也是后来的明成祖,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就是Judy!】
【简单来说,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获封燕王,就藩北平。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太祖朱元璋驾崩,太孙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朱棣于建文元年七月以“靖难”之名起兵,建文四年六月攻破南京,后登基,改元永乐,是为明太宗,永乐帝。】
明朝,洪武十三年。
“……”殿内一时陷入了沉默。
“……”朱棣见势不妙,下意识躲到了大哥朱标身后。
“你给咱滚出来!别躲在你大哥身后!” 朱元璋面色狰狞,顺手抄过一根拂尘:“你怎么登基的?”
朱棣绝不露头,“我不知道啊爹,但我不可能造大哥的反的,我怎么可能?”说是这么说,他也陷入了迷茫,如果没有造反,我怎么登基的?总不能是大哥出了啥问题吧?
此时,又听到神迹讲到太祖驾崩,太孙登基,然后朱棣就造反了……?
嗯?爹驾崩了?朱棣又一想,我造反了?
“爹!”朱标此时也顾不上护着朱棣了,他第一时间向朱元璋走去,担忧不已。
“哎!没得这么担心!三十五年,你爹已经七十多岁了,很可以了!”朱元璋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很受用,“人到七十古来稀,而且当年那么苦,能活到这个岁数咱已经很满意了。”
朱标应了,但还是颇为担忧。
“不过,老四,”朱元璋看向已经没了朱标庇护的朱棣,“你还是造反了啊!”
几个弟弟都在看热闹,朱棣赶忙道:“爹,这个咋是太孙登基?而且,允文,不是大哥家的老二吗?”
朱元璋皱眉,是啊,难道说标儿出事儿了?还连带雄英也出事儿了?不然怎么会轮到允炆?
转过头来,“就算是允文,那你也还是造反了!”
朱标拉住朱元璋:“爹,四弟不是那种人,说不定是当时出了什么问题呢。”
汉朝初年。
刘邦眯着眼,“藩王造反啊……”他不由想到了韩信。
汉朝,元朔元年。
汉武帝冷笑:“不削藩的后果,就是这样。大汉的藩王,朕也要想办法解决掉了。”
主父偃站在众大臣中,并未发言。
秦朝。
“分封果然会产生动乱。”嬴政道,“看来废除分封,施行郡县制果然才是对的。”
李斯低首:“陛下所言甚是。”
宋朝。
赵匡胤看着神迹,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
“所以一定要压制武将的权力,不能让大臣们掌握兵权,”赵光义赞同道,“不然就算没有藩王造反,还会有唐时的藩镇之乱。”
【其实,朱棣起兵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
【首先,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洪武太子朱标的离世。】
“!”朱元璋也顾不上打朱棣了,回过身一面紧紧握住了朱标的一只手,一面连声叫着太医。马皇后此时也来到了殿内,拉住了朱标的另一只手。朱棣和几个弟弟也担忧地围了过去,朱标和他们的感情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