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浅水原之战(1/1)
注意到这隐隐约约问题的当然不止杨坚夫妻,除去日后知道唐朝情况的几个朝代不说,先前的朝代同样有所感知。
汉朝初年。
刘邦一向擅于把控人心,自然对种种人心的感知也极为敏锐。
“苗头在这时候就开始了吗?”他咂摸着,毕竟他可没有忘了那句宫廷政变,要搞政变,那必然不是唐太宗成了皇帝以后搞的,毕竟那个限定词是“发起人”;而若是发动政变,那李世民当时八成不是太子,毕竟还有一个李建成。
“不过,”他看向张良和萧何,这两个同样敏锐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朕现在回想神迹先前说的那个‘大唐宫廷政变发起人’,怎么感觉有些奇怪?”先前他只觉得是指李世民搞政变,现在却觉得仿佛还有什么含义。
张良蹙了蹙眉,仔细回想了一下,再结合当下神迹中的内容:“确实如陛下所言。这个唐太宗若是发动政变,那就说‘发动宫廷政变’之类即可,但神迹还加了一个大唐……”大唐,宫廷政变?
刘邦、吕雉等人也体会到了他的意思,几人不由面面相觑。是他们想的那样吗?
汉朝,元狩四年。
同样讨论了一番的刘彻又对李渊有些羡慕:“这个唐高祖怎么会有这么多优秀的儿女?”对,儿女。儿子就不说了,看起来都可以担当大任,女儿怎么也同样如此?
说的就是平阳昭公主。虽然神迹并未多提关于她的内容,但在合兵的时候特意说到她,那其实就是指这些兵马也有她的一份力。
【义宁二年三月,也就是大业十四年三月,江都发生了一件大事,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马德戡、元礼等数十位官员将领出于野心、自保等多种原因,利用将士们多出自关中、怀念家乡的情况,共同发动军队和官员叛乱,杨广被令狐行达缢弑。】
【杨广死了,那李渊自然也可以动手了。】
【义宁二年五月,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以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尚书省宰相)、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又封李元吉为齐王。】
【此时,唐朝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一全国,各方势力也依旧虎视眈眈。】
隋朝,开皇十八年。
终于来到了大隋的落幕时分,杨坚握着妻子的手,深觉疲惫地向后靠在了椅背上。
“早就猜到了广儿的结局,只是没想到杀掉他的并非外面的各路军队。”独孤伽罗也叹了口气,从李渊的种种行为看,他是一个聪明人,必然不会让自己背负上弑君这样的名声。
因而,他们夫妻还猜测杨广到底是会死于谁手——之前神迹提到了另外两个势力,一个窦建德、一个瓦岗寨,都并非江都地区。
却没想到,堡垒终究是先从内部攻破,杨广的种种行径早已激起了跟随他前往江都的士卒们的不满,也激起了一些高层将领和官员的野心,二者相加,最终注定了他的结局。
对此,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觉得日后士卒的心理情况也要加强关注,以免下层积累怨气、被人挑动,上面还分毫不知。
“不过,李世民,唐太宗能够积累名望和势力,就是依靠接下来的这些统一战争了。”到目前为止,李世民还没有超越他的嫡长子兄长太多,只不过,“他有能力,也有野心。”就算现在野心还没有那么大,但能力和功绩是会助长野心的。
宋朝,开宝九年。
赵匡胤也注意到了杨广之死中,普通士卒对他的怨气和对关中的思念之情。
“军心啊。”他叹道,作为皇帝,兵权是要牢牢掌握在手里,但这兵权可不仅仅是说你聚集了人马、或者有虎符之类在手就可以,而是这些人愿意为你而战才行。
“没错,”赵德芳吐槽,“这些骁果跟着隋炀帝来了江都,结果隋炀帝就开始享乐,这些人眼看着家乡都回不去了,也没有新的希望,必然会轻易被煽动。”至于宇文化及那些,那确实是乱臣贼子没跑了。
赵匡胤眼角跳了跳,他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之前靖康彩蛋那里,那个赵桓想往出跑,被李纲劝住,劝他的理由不会也有禁军思念家乡、不愿意和他跑吧?
汉朝,元狩四年。
杨广被杀当然是一件大事,李渊建唐称帝也是大事,但汉朝的几位主要人士心中更关心的确实其他事情。
霍去病兴致勃勃:“唐朝尚未统一全国,那接下来就是征战四方吧?那李世民作为太宗,肯定也会参与其中?”
刘彻点头,他也十分期待接下来的进展。
【此时,唐朝境内的力量还有许多。】
【距离最近的、占据陇西之地的是薛举;占据代北地区、与突厥紧密联系的刘武周;比刘武周更加贴近突厥的梁师都;在北平一带自立为帝的高开道;而先前提到的窦建德,此时控制了河北大部地区,建立夏国,自立为帝;瓦岗寨的李密干掉了翟让,控制了河南地区;而隋朝的东都洛阳,此时在王世充手中。】
【这些是北方地区。】
【而南方地区,同样势力林立。先前杀掉杨广的宇文化及,控制了淮扬地区;农民义军李子通则是占据江浙一带;而紧邻的长江地区则有杜伏威和辅公祏;最强的一股势力则是建立梁国的萧铣。】
神迹上同步放出了被各类势力充斥的密密麻麻的地图。
大概是这样
汉朝初年。
君臣默默不语。
这个唐朝此时看起来真的很小啊,哪怕占据了都城长安,但实控范围也着实小了些,确实难以想象最后唐朝是如何完成全国统一,后来又在唐太宗时期有了“天可汗”之称。
从现在的情况,再联系日后的神迹中的赞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唐朝,朝中能人辈出啊!”
以目前唐朝中的人才来看,大约将来有的也是一批批高质量人才;而以李渊此时不管真心还是假意展现出的胸怀,大约这么多势力中愿意投诚的人才,他基本都能接受。
就是不知道他怎么没能平衡好儿子之间的问题,最后还让李世民搞出了宫廷政变。
“对了,人才,”刘邦突然思路转了出来,若说李渊能够接受大量其他势力的人才,那同样的,这些人才第一效力的人又是谁?
秦朝。
嬴政看着乱七八糟的地图,不由皱眉。
中原之外地区广大,这点早在明太宗的故事中就已经知晓,对此倒也不意外。
但,这么多势力割据一方,就着实让他不太舒坦了。
经过他自己先前的思考,加上神迹对后世朝代制度的隐约展露,他看到了郡县制的广泛推行,更证明了郡县制的正确性。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施行郡县制的同时,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避免出现地方自成一派的问题。
【第一个目标是薛举。】
【薛举和唐军其实并不是第一次交手了。早在李渊刚刚入主长安时,薛举就曾想趁着李渊立足不稳时攻打一波,但当时被李世民打了回去。】
【武德元年六月,唐军向薛举发动进攻,但在进军途中,作为指挥的李世民因病退到后方,接替指挥的刘文静、殷开山自恃人多,并没有听从李世民“薛举悬军深入,食少兵疲,若来挑战,慎勿应也。俟吾疾愈,为君等破之”的话,最终在高城(陕西长武)遭遇大败。】
【接下来就到了九月份,薛举突然病逝,他的儿子薛仁杲接替了他的位置。】
【于是,李渊再次派出李世民率兵讨伐薛仁杲。】
明朝,洪武年。
晋王朱棡颇有些感慨:“这就是天意在唐啊!”不然,薛举怎么突然就会没了?
神迹没有细说,但他们作为后世朝代,自然知道对于薛举相关的记载。
薛举好好的,还打算趁势攻打唐朝,没病没灾的,突然就给病了,跑去找了巫看病,结果却是“唐兵为祟”,然后没两天薛举就没了。
这不是天意是什么?
何况,薛举征战多年,显然也不是一个有什么长期疾病在身的,这就是暴毙。
朱元璋赞同朱棡这句话,他本身也还是相信天命一说的,或者说,在这个时期的人,基本上都对天命有所相信。
【李世民再次带兵来到高墌城(陕西长武县),他依旧决定使用上一次的战术,也就是坚守城池、疲惫敌军。】
【一方面,此时的薛仁杲与薛举的问题相同,都缺少粮草,且因道路不通畅、运输粮草困难。而唐军却不同,背靠关中和泾水,运送粮草并不难。】
【另一方面,此时的唐军才遭受过大败,士气低落,此时出战并不是好的选择。相反,等待时机,养一养士气,才能更好地作战。】
【于是,面对薛仁杲军队的多次挑衅,李世民按兵不动,双方对峙了六十余天,直到薛军将领牟君才、梁胡郎前来投降。】
秦朝。
武城侯王翦老成持重,早已能够做到面不改色,但对李世民的欣赏从话语中还是能够察觉一二:“能够沉得下气,稳得住心,就能够获得很多战争的胜利了。”
虽然李世民此时不过二十出头,但能够不被先前的功绩和失败迷了眼,已经足够出色。
况且,兵者,诡道也。这么坚持守城,可不仅能够消耗薛军的粮草、培养己方的士气,还能同时消耗薛军的士气啊,多次攻城、诱敌都不能成功,粮草还日渐减少,薛仁杲一方的将领士卒怎么不会心生动摇?
这不,有人来投了吧。
汉朝,元狩四年。
卫青也感叹道:“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打击敌军,还能够减少己方士卒的损耗。”守城不上当,总归会死伤的人少些。
而李世民坚持到薛仁杲的军心开始散了、有人来投降再动手,就相当于去打一群斗志消弭不少的人,很快就能变成追击溃军,这样一来,己方士卒的压力大大减轻,战死人数也不会有正面对战那么多。
【见到薛仁杲的军心动摇,李世民觉得时机到了,于是先派出梁实带军作为诱饵,在浅水原这个地方引诱薛仁杲的大将宗罗睺上钩。】
【见到多日都坚守不出的唐军终于出动了一支军队,宗罗睺大喜,于是立刻带着主要兵力开始猛攻梁玉。】
【随后,李世民又派出梁玉去援助梁实,更是给宗罗睺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的注意力彻底被浅水原的唐军牵扯住了。】
【此时,李世民觉得时机正好,于是带领唐军主力自浅水原北部突然出现,虽然宗罗睺急忙回师,但耐不住唐军此时士气和时机都正好,而主帅李世民更是直接带着精锐骑兵数十人直接冲入阵中,来回冲杀,与在外的唐军主力内外配合得当。】
【宗罗睺大败,士卒四处溃散。李世民并没有就此停下,他带领着手下的两千(一说二十)骑兵,笔直的向着薛仁杲所在的折墌城(甘肃泾川县)而去。】
【薛仁杲本来还在城下列阵,结果发现自己麾下的将领有人此时跑去投降了李世民,顿时大惧,退守城池。】
【当晚,唐军陆续到来,合围了折墌城,第二天早晨,薛仁杲投降,唐军俘虏了一万多名精兵,五万名男女。】
宋朝,开宝元年。
赵光美翻着《唐书》的记载:“唐朝这时候应该是步兵骑兵结合,而骑兵的力量不如薛仁杲、薛举的强。”要不然,以唐军的数量,刘文静那次也不至于败的那么惨。其中,固然有刘文静轻敌的原因,但也有唐军步兵骑兵混合,逃跑的速度难以提升的原因。
“所以,这次大胜,才证明了唐太宗在军事方面的过人才能。”赵德芳接话,“既利用步兵坚守城池,又瞅准时机带着骑兵快速突击,而且他还直接带着骑兵直冲折墌城……”
确实,这种带领人数不多的骑兵一往无前的作战方法,确实不是很多,关键是每次带领骑兵都能够起到极高的效果、又能不落入敌手,这是在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