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月神教(1/1)
闻言,白明哲一声慨叹,陷入了沉思。
他又何尝不想把楚辞召进京城?
只是当初他去江南县的时候,楚辞就曾当面告诉过他,他不想去京城。
而且他和屈博还答应了楚辞不把他的事情告诉旁人,到时候要是把楚辞召过来,岂不是等于背信弃义吗?
似乎是看出了皇帝的为难之处,这时候单公公开口道:“陛下,要召那楚大人来京城,并未难事啊。”
“哦?单公公,你有何良策?”
单公公道:“陛下,楚大人不肯来京城,是怕自己的种种才干,会为他带来杀身之祸,可是,如果楚大人来京,并没有掌握实权,也没有影响到那些王孙大臣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对付楚大人了。”
“不让他掌握实权,又如何让他做事?”
白明哲摇摇头。
“让他来,又不让他做事,岂不是本末倒置?那不如不折腾这一趟。”
单公公闻言笑了一笑:“陛下,要让楚大人做事,又何必要他事必躬亲呢?太子殿下如今已经及冠,却还没有什么功绩,如若能把楚辞召到太子殿下身边,让他辅佐太子殿下,到时候,便既能发挥楚大人的才干,又能让太子殿下早早建立一些功绩。”
“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听到这话,白明哲眼睛一亮。
对啊!
这是个好主意啊。
让楚辞做太子殿下的伴读兼幕僚,一旦他有什么主意了,只需要让太子去实施,到时候功绩是太子的,没人敢跟太子作对。
而楚辞,又可以大大发挥他的才能。
一箭双雕啊!
“好,就这么办!”
白明哲深深看向了白赢,这个自己唯一的儿子,将来的大夏,大庆朝必定会交到他的手上,然而,以他现在的水平,是绝对不行的。
他一定,一定要赶在自己仙去之前,把这个蠢儿子,不说调教成一代明君,至少,也要让他能够正常管理大夏,等待下一位明君的出现。
翌日早朝,太子殿下白赢便首次以太子的身份,出现在了大殿之上。
大臣们看到这一幕,便已经心中有数,陛下这是打算要开始培养太子殿下了啊。
这也是正常的。
太子殿下满打满算已经二十岁了,过去在皇帝的溺爱和纵容下,从小就待在皇宫里吃喝玩乐,不学无术,如今长大成人,仍然一事无成,而且性情顽劣,满朝文武大臣对他都充满了不信任和怀疑。
将来万一皇帝离去,这皇位,太子能不能坐安稳都不一定。
迟早,皇帝是要做点什么的。
“哈求!”
然而,还不等大臣们适应太子也出现在他们其中的时候,白赢忽然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然后一把把身旁的屈博给拽了过来你。
“我说屈大人,我就纳闷了,上早朝也就算了,为什么要这么早过来?这还没破晓呢!”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顿时都是满脸黑线。
屈博赶紧道:“殿下啊,这事儿太傅大人不是早就跟您解释过了吗?”
“早朝一定要早,一来是因为破晓时分,人的头脑最为清醒,二来是为了让朝廷气象严肃,这三来为的是督促文武百官不要懈怠公事,上完早朝回去吃个早饭,正好可以点卯处理公务啊。”
“哦。”
白赢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那也不用这么早啊,往后挪一个时辰,时间也够。”
这时太师常玉敏忍不住开口道:“太子殿下,身为君王,要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临百官,这一直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和祖制,不可更改的。”
太师乃是三朝元老,身居数职,就连皇帝对他也尝尝礼让三分,他都出来说话了,太子自然不敢再多嘴了,只能咳嗽一声假装到处乱看装哑巴。
其他大臣见状,都是纷纷无奈摇头。
这个太子,实在是朽木不可雕也。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随着单公公一声吆喝,早朝也终于进入了正式程序。
光禄大夫马韬首当其冲,出列跪了下去:“陛下,九江大雨今日仍然未停,九江太守王良鑫多次上奏申请赈灾银两,昨晚收到线报,就连王良鑫本人,都已经连饭都吃不上了。”
“再这么下去,他只怕要饿死在九江!”
“朝廷大臣,居然被活活饿死,这要是流传出去,恐民心大乱,陛下,水灾一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白明哲闻言皱眉,欲言又止。
移山之事已经开始动工,但成与不成,其实他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一不成,他身为帝王,现在就把话说满了,岂不是成了言而无信?
所以他只能隐瞒众大臣,等待远方的消息。
“陛下!”
眼见白明哲沉默,马韬失望不已,抬起头来,竟然已经是泪流满面。
原来马韬与王良鑫师出同门,曾有过三年同窗共读的经历,如今王良鑫穷途末路,不得不写信来向他求助,他又怎能坐视不理?
白明哲叹了口气,刚要开口,这时候枢密使孙安源忽然站了出来:“陛下,臣有急奏!”
“哦?何事,你说。”
“陛下,洪洞急报,洪洞自遭水淹之后,难民四处逃窜,有一伙难民约五百余人逃到一处山间,立寨为贼,洗劫抢掠,自立为王,并招兵买马,成立了月神教!”
“这伙人到处洗劫,甚至还杀了两名朝廷官员,洪洞太守向兵部求助,昨日消息刚刚送到京城,请陛下示下,剿灭月神教!”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顿时乱成了一团。
“月神教?真是胆大包天!”
“我也听到消息了,据说这月神教已经发展成几千人的队伍了,而且他们分别树立了十几个据点,具体的人数,恐怕比我们知道的还要多啊。”
“这些人以为朝廷无视灾区,不管难民,对朝廷颇有怨气,若是任由他们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枢密使马韬继续道:“陛下,据微臣估计,这些难民之中,定然有番人的奸细在煽风点火,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粮食和生存,只怕是有反叛之心!”
“若不及时剿灭,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