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和你说细节(1/1)
“小苏老师,那想要避免纠纷该怎么办?”
李书瑶发挥勤奋好学的精神,一副求教的样子。
不像是翰林院里的智囊,夫子们,他们一开口就是为君之道,一系列大道理,起初听一听还能被糊住,久而久之听多了, 耳朵也起茧子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再建立一本以人为关键的图册。”
苏逸的声音不急不躁,有一种娓娓道来一般的诉说感,让人忍不住侧耳倾听。
“以往丈量土地所画的图册,都是单独存在的,根本不能体现出田产实际拥有者的身份。”
“所以一旦出了问题,就会产生纠纷。”
“以往征税,因为资料短缺的原因,都是面向田产收税。”
“简单来说,谁种地,谁交税。”
“这就导致了明明田产收益不明确,拿周家和刘家的纠纷来举例子。”
“周汝廉杀了刘寅初,占了他家的地,但交税的时候都是交田产的税,只要把税交了,这块田就是‘干净的’,所以体现不出来实际所有权已经变化了的事实。”
“问题,就会出现在这里。”
李书瑶自然是清楚,大夏的税收方式是她父皇定下来的。
可是没想到,这里面的弊病竟然如此严重。
“百姓纳税,历来都是去户部衙门交,只有交不起的时候户部官员才会上门来找,可地契上又没有写名字,他们只确保税交上去就行了,根本不管地是谁的。”
“这就间接造成了土地私下买卖越来越严重。”
“所以想要杜绝这种情况,就必须朝廷把土地所有者的名册统计出来。”
苏逸说的,正是鱼鳞图册和黄册的制度。
都说鱼鳞图册是一项跨时代的壮举,殊不知需要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鱼鳞图册以田为主,记录田产质量,土地肥沃情况和具体位置。
黄册则是以人为主,记录人口籍贯,职业出身,财产多寡。
在大夏这个时代,苏逸观察过,朝廷顶多记录人口流动的情况,对具体事宜过问不多,只会简单记录。
这就会造成严重的土地私自买卖,才会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听苏逸讲完,李书瑶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人口......土地.......”
她喃喃自语的重复了一遍。
“没错,两者要结合。”
“缺一不可。”
苏逸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
这时上官玲珑忽然开口问道:“我还是有些不懂。”
“苏先生说的人口记录到底有什么用,京中百姓有数百万人,整个大夏更是数千万之多,想统计人口绝非一日可以完成的工作。”
“朝中官员就算再多也难以计量这么多的百姓啊。”
李书瑶负责管理,上官玲珑负责推动执行。
朝廷当然可以上下嘴皮子一碰,轻飘飘的制定出政令,可下面的小吏就要跑断腿了。
若是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她,上官玲珑肯定不会同意。
苏逸有点讶异,这还需要自己说吗?
可他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
没试过,当然不知道好不好。
“举个栗子。”
“甲村和乙村,都有一千口人,两个村子都发大水了,你该调配粮食过去,这时候怎么确定多寡呢?”
上官玲珑理直气壮。
“一千口受灾百姓,就按一千口人的粮食来算啊。”
“这还用问吗?”
苏逸抿着嘴,摇摇头。
“若是甲村靠近京中,一千口人都是剩下的老幼妇孺呢?”
“若是乙村有大片良田,一千口人都是精壮的劳力呢?”
“他们的口粮多寡,也能一概而论吗?”
这下子。
上官玲珑语塞了。
朝廷历来计算数量都是用“大水漫灌”的方法,有多少人,就按多少口人的粮食来算。
根本没有这么精准。
可按苏逸这么一说,里面的差距顿时就出来了。
“一千个成年劳力短时间需要的粮食更多,同样从灾害中恢复的更快,可以短时间多调粮。”
“而一千老幼妇孺恢复慢,需要长时间短调粮。”
“若是弄不清楚其中的差异,全部用统一规格的话,短时间乙村不够吃,长时间甲村不够吃,你能指望百姓之间去交换性命一样宝贵的粮食吗?”
苏逸的一席话彻底把上官玲珑问住了。
李书瑶也意识到了,这里面的重要性。
放在以前,这些具体数据都是地方布政使才知道的东西。
勤政的官员会亲自去寻访调查,可懒政怠政的就彻底两手一撒。
不管怎样,朝廷都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
而有了苏逸所说的两种东西,就相当于朝廷开了天眼,能在通过这些数字来更精准的调配总总物资,制定发展计划。
这份沉甸甸的重量,饶是李书瑶也不得不惊异。
“小苏老师......可真是太厉害了。”
她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原本以为就是平常的一次上课,没想到苏逸又给了自己一个大惊喜!
统计人口,可以归纳为统计学的范畴。
这就相当于你还在拿着烧火棍打架的时候,忽然有人给你端来一把全自动步枪一样。
“来,试试这个!”
李书瑶瞬间就被苏逸所说的东西给迷住了。
这不就是自己量身打造的吗!?
原本人口多寡,还需要让布政使来报上。
现在统计出来了,简直是一目了然啊!
统计的威力,李书瑶终于认识到了。
大夏两京一十三省,幅员辽阔,山川地域差异巨大。
百姓生活,当地习俗更是天差地别。
粮食产量也好,消耗速度也罢,都是一门学问。
放在以前,遇到问题李书瑶第一反应就是宣当地官员来京中禀报现状。
可若是有了这东西,随手翻翻就能一清二楚。
并且通过人员增减,社会结构,职业情况都能摸清楚当地发展状况,然后对症下药。
李书瑶强行安抚下扑通扑通乱跳的内心,深呼吸一番。
“今日听小苏老师一言,简直胜读十年圣贤之书!”
“领教了!”
苏逸不慌不忙,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
“先别急,光说了好处,还没和你说细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