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国之政(二)(1/1)
张良等人互相看了看,都在努力的吸收着赵暄的说法,他们也均是聪明通达之人,因而很快就想通了里边的一些窍门。
张良上前道:“公子之意,我等已经明了。此方案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今日回去后,我们再加细琢。”
赵暄道:“仅此也只是我所说的政与治,那么接下来咱们再聊聊怎么样定制。”
赵暄想了想后,道:“制,也就是律的一种,我华国之律法,是要做到公平、公正的,都在讲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真正在执行起来的时候,天子就是特权的阶层,他所犯之错就不可定罪,这样是不可以的,这就违背了公平与公正,所以,在律之前,要有制,而定这个制,要有度,故此要有一个能够让百姓与国家官员都能够接受的制度来进行相关的约束,而法,则是对已经触犯到了这个制度的底线时,进行处理与处罚的一个标准,法制相结合,我华国就可以逐步进入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国家,百姓与官员都在一个衡量标准下进行生活与生产,他们知道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去找相关部门的长官,由这些部门的长官来处理一切触犯了法制的行为。
制度不仅是一种行为的规范,而且还是如何进行工作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对一些行政事务的开展方式与开展的进度加以规定,让它能够形成一种像流水一般的姿态,我称之叫流程,按照制度来制定流程,按照流程进行工作,这样官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知道到什么地步做什么样子的事情,一些特殊事件需要灵活处理的。这就要看官员的头脑是否灵活,对于律法、制度、流程是不是真正的能够吃得透,从而将事情在发生之前进行限制,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疏导,在完成之后能够进行总结。”
“因此上之前所讲的民部的大体事项,我看了你们的方案,设计的非常之好,但要记住,我们的方案是要行之有效,用之要为的方案,并不是做给我看的,这些内容之后都要公布给百姓,也要让百姓们能够有一个对于国家治理的参与感,提升他们的归属感与主人翁的精神,国家好坏,与他们都是息息相关的事情。”
“公子,百姓参与怕是不太好吧?”叔孙通上前说了一句,抬头看向了赵暄。
“叔孙先生,要知道民为邦本的概念,百姓对于国家的参与度越低,他们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就会越低,为什么呢?子安,你来说说!”赵暄将这个问题一下子丢给了陈平。
陈平这个时候还在消化着赵暄所说的法制的问题,他对于律法这一块儿还是略有些心得的,他可不是一个纯正的儒家之人(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的儒教之说),他如果能够算得上的话,大概率属于纵横家一派和法家的一脉,而张良已经基本上确立了是兵家一派的人。
突然间,赵暄让他开口说一下这个让百姓参与国家之政的事情,他也有一些懵懂,毕竟他所学的内容里,就没有一定要让百姓参与国家建设的事情,对于这个事情他也没有完全想明白,既然赵暄说了让他给说说,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出来道:“公子,臣下认为,百姓参与国家之政,更多的是能够让百姓更加了解国家下一步要做什么,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甚至于他们所想的东西也可以能够参与国政来传达给天子,从而根据百姓的需求,我们可以稍做一些方案的调整,让百姓能够从中受益,他们就会对国家有更高的忠诚之心,当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能够给国家更多的信心与支持,从而不会被有心人煽动。”
“哈哈,不错,有些想法,子房觉得呢?”赵暄又看像了张良。
张良此时也在想着公子之前的那些个关于法制的问题,对于他来讲,一个贵族出身的人是根本无法考虑到这么多细节的,他们只关注于他们的生活的便利与特权,从来就不会考虑百姓的生死,然而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在山河破碎的时候,那么痛也只有他们这些享受着特权的人才会有,而百姓呢?今天姓韩,也许明天就姓魏了,再过两天又姓秦了,对于国家他们没有真正的概念,谁能够让我们吃上一顿饱饭,我就跟着谁,这很难选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