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诣马腾,安扶风上(1/1)
赵旻闻得此言,精神顿时一振。
他来到汉末已有四个月。
虽然其人仍可稳稳占据战略制高点,以上帝视角俯瞰这苍茫大地,并步步为营,在短短四个月内迅速完成战略布局。
然则…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赵旻在亲自游历关中之时,才赫然发现,与自己亲眼目睹到的这世界的残酷和哀戚相比,史书中的描述,竟显得格外苍白。
号称天下粮仓之一、关中天府的关中平原,如今虽然在钟繇努力修缮、建设三白渠之后,勉强恢复了几分生机,却仍远比赵旻想象中要荒凉贫瘠许多。
长安城城墙虽已修缮建设完毕,但是…
诚如赵旻所言,天险不足恃,城墙不足守,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户口!
赵旻匡扶汉室当周公也好,奠定基业做周文王也罢,户口增加才是最首要、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由于《三国志》无《食货志》、《天文志》、《地理志》和《河渠志》等志,所以,关于汉末至晋初的人口、货殖、民生、灾荒、饥馑、农业、水利等方面,都缺乏成体系的第一手可靠资料。
所以,这些稳定大汉统治,或者说奠定争霸基础的要素,最容易被忽略。
综上所述,赵旻在听到段煨这个关中土著军阀有妙计时,便自然而然激动起来。
盖因段煨扎根关中多年,对此地知之甚详!
于是乎,其人抱拳正色道:“不知段公有何妙计?旻愿洗耳恭听!”
段煨抱拳还礼后,微微一笑。
“卫将军可知,马寿成欲何求乎?”
赵旻摇头:“旻不知!”
段煨呵呵一笑:“卫将军可知,韩文约欲何求乎?”
赵旻再次摇头:“旻亦不知!”
段煨哈哈大笑:“然则,卫将军从何得知老夫所求为何?”
赵旻不假思索道:“因旻察公言,观公行之故也!”
赵旻确实看不懂韩遂、马腾欲何求。
因为这两者太善变!
他们是想割据一方做土皇帝?
那么他们为何愿入朝为官?
他们是想光宗耀祖、荫庇子孙?
呵呵。
马腾、韩遂虽然都算凉州士族,但别忘了,他们曾为逆贼!
有这个案底在,他们何谈光宗耀祖?最多也不过不使祖上蒙羞罢了!
据《典略》记载,马腾乃伏波将军马援后人,桓帝时,其父字子硕,尝为天水兰干尉。
也就是说,马腾老爹名讳不详,但字子硕的马腾父亲,曾做过天水郡兰干县县尉。
马子硕能做到一县佐贰官之县尉,至少是茂才甚至孝廉出身,所以马腾是名门之后,士族出身。
《典略》记载,遂字文约,与同郡边章俱著名西州。章为都督从事,遂奉计诣京师,何进宿闻其名,特与相见。
韩遂名气大到让大将军何进久闻其名的程度,甚至韩遂至洛阳时,何进还要见其人一面。
边章是谁?
中平元年,西历184年,黄巾之乱未定,凉州宋扬、北宫伯玉、李文侯等反,推举边章、韩遂为首领(实际上是叛贼逼迫韩、边二人从贼,利用他们二人名望发动叛乱)。
叛军杀陈懿起兵反叛,拥兵十多万,先后连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
中平三年,西历186年,韩遂发动兵变,边章与北宫伯玉、李文侯等叛军首领,都在这场兵变中被杀死。
换句话说,韩遂自从被迫上了贼船后,便走上了叛逆这条不归路。
马腾亦然。
此后数年,韩、马二人时降时叛,身份在汉臣和反贼之间反复切换,二人毫无违和感和心理负担。
兴平之乱时,韩马二人的做法…便足以反映他们的性格和政治高度。
兴平元年,西历194年,关中饥荒爆发,当时三辅之民大量流入益州,亦不乏南走武关入荆州者。
私造天子车服銮仪的刘焉,在担任益州牧时(西历194年)便把三辅和南阳的饥民整编,号称东州兵。
刘协在兴平年间(西历194-195年)已经惨到以“腐牛骨”为食,情况之恶劣可见一斑。
诸侍臣皆有饥色,时盛暑热,人尽寒心。帝求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李)傕曰:“朝餔上饭,何用米为?”乃与腐牛骨,皆臭不可食。--《献帝起居注》
是年三月初,青黄不接之时,屯驻郿县的马腾向李傕求粮不获,心生怨恨,遂勾结在长安任职的左中郎将刘范等人,援引益州牧刘焉(刘范之父)共袭长安。
这一战,被称为长平观之战,东晋袁宏先生的《后汉纪》中,记载为平乐观之战。
长平观之战,双方参与者的相关记载比较详细。
李傕一方是郭汜、樊稠、李利等人,马腾一方则是马腾、韩遂、种劭、杜禀、刘范、刘诞、马宇、孙肇等人。
其中刘范、刘诞便是刘璋的大哥和二哥。刘璋字季玉,伯仲叔季,排行老四,同时也是刘焉幼子。
至于刘璋三哥刘瑁…其人是个倒霉蛋。因被刘璋猜忌,其人“狂疾”而死后,遗孀吴氏,后来被大耳朵刘备娶走。
长平观之战、刘瑁刘璋详情,依照惯例,作者的话中我会详细介绍,此处一笔带过。
这里我不得不提一句:刘璋绝非窝囊废!其人翻云覆雨之政治手腕,绝对不逊于当世之政客。
这一战…牵连者甚众,马腾一方除他本人和韩遂之外,策划、组织以及参与者,几乎团灭。
虽然此次内讧的过程颇为血腥,但动乱之后,关中诸将又出现了“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可笑一幕。
三月战争刚刚打响,四月双方竟然…“相逢一笑泯恩仇”!
最终,马腾从征西将军降为安狄将军,韩遂由镇西将军降为安羌将军,不疼不痒。
至于惨死的刘范等人,再也无人在意。
此事,便是如此离谱!
三月壬申,韩遂、马腾与郭汜、樊稠战于长平观,遂、腾败绩,左中郎将刘范、前益州刺史种劭战殁。--陈寿《三国志?孝献帝纪》
夏四月,以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羌将军。--袁宏《后汉纪》
综上所述,韩遂和马腾欲何求?
纵观其二者之表现,其二人不但毫不忠于汉室,且似乎胸无大志焉!
段煨笑呵呵地给出了答案。
“卫将军,韩文约、马寿成二人,胸无大志,所求者,惟立足凉州一隅,安享富贵耳!
否则,马寿成若与韩文约夹攻老夫,便是老夫亦不得不退居华阴,据潼关而守。
如此一来,韩、马二人稳据长安,或可与曹孟德一较高下亦未可知也!
由是观之,韩、马二人,呵呵,虽一智一勇,实则亦不过如是耳!
以老夫愚见,卫将军但以天子秘诏相告,再以八贼将之首级震慑其人,则马寿成必惊恐不已!如此,安关中庶可济乎?”
段煨与凉州老乡韩遂、马腾结识多年,又同在关中长达十余年,因此,老头儿对韩遂、马腾极为了解。
在他看来,二人野心有限,同样是以自保为先。
事实也的确如此。
曹操因关中破败而将关中战略性放弃,这才给了韩遂和马腾猥琐发育的黄金时期。
然而,即便如此,即便曹操逐渐架空东汉天子刘协,韩遂和马腾也始终未对曹操露出反意。
这已足够说明一切问题!
因此,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杨彪拊掌叫绝。
“忠明之计甚善也!卫将军暂且不必为关中忧虑,当尽力为天子扫清障碍,待官渡战罢后,尽速恢复政通人和,百业兴盛,方为卫将军当务之急!”
赵旻对此深以为然,于是他行礼称是。
段煨捋髯笑道:“卫将军以为流民当如何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