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去乡下私塾(1/1)
淳于烈抱起她,坐在靠座上,苏清梨见旁边放着一摞书本,拿起一本《史记》翻看两页,
“怎么这么多书?
“我买来送人的。”
“送人?谁啊?你要带我去哪儿?”
“去见我少年时的一位恩师,陶悠然,他现如今在临州冠县的一个乡下隐居,
来到临州后,一直想见见他,不知道他如今过的怎么样?”
“他曾是帝师吗?”
“不是。”淳于烈慢慢道来,“我十四岁那年,他曾在上京的灵山书院教过书,我路过那里时,听他讲过一堂课,大受启发,
后来,每次我出宫都会去找他听课,见过几次熟悉以后,他也专为我授过课,我想让他进国子监教书,他拒绝了,
他说只想自由自在的教书,进了国子监便身不由已,后来我再去找他,他只留下一封信就返回乡下,
我曾派人去找过他,他在乡下教书,跟着他读书的学生都是穷苦人家念不起书的孩子,他不收束脩,免费教书,甚至自掏腰包为学生买书,
我曾给他送去银两,他全部都退回来,我只好把银两全换成书本和笔墨,再送给他,他收下了,
他说,替农户人家的孩子们收下这些东西,他们真的很需要书本,这次来看他,我又特意去买一些书本和笔墨送他。”
马车进入村子,村口大树下玩闹的几个小孩好奇的跟着马车,挽秋跳下马车问路,小孩子们被她怀里的猫儿吸引目光,
“小孩,都过来,我问你们,可知陶举人住在何处?”
小孩们都蹦哒着叫起来,“我知道,我知道,陶举人在私塾教书。”
“对,我哥哥也在私塾念书,等我长大了,也要进私塾念书。”
挽秋面容慈祥的笑起来,“那你们可以带我们去学堂吗?我给你们分好吃的糖。”
“好!”小孩们扬起天真灿烂的笑脸往前跑,“大姐姐,你们跟我们来,我们给你们带路。”
挽秋坐上车架,“走吧!”安公公轻甩一下马鞭,马儿慢悠悠的跑起来,跟着一群小孩来到村里唯一的一座私塾,
说是私塾,其实就是村里人空出来两间土屋子,一间屋子用来教书,另一间屋子给先生住,
停下马车,挽秋和安公公跳下车架,“主子,我们到了。”
淳于烈从马车上下来,转身扶下苏清梨,苏清梨望着眼前破旧的私塾,听着屋里传来朗朗读书声,
陶悠然注意到院子外的马车,吩咐孩子们继续读书,来到院子,见到淳于烈,陶悠然愣了半响,
“您是……”
陶悠然掀起衣?,想下跪磕头,淳于烈快走几步把人扶起来,
“先生近来可好?”
陶悠然握紧他的手,激动的眼眶泛红,“好,我过的很好,您呢,身体怎么样?”
“我也很好,先生莫牵挂。”淳于烈扶着他,陶悠然已至古稀之年,依然在教书育人,让他很是佩服,
陶悠然欣慰的看着他,
“好,好,你要保重身体,不要太过劳累,劳逸结合才是。”
淳于烈点点头,回头牵过苏清梨的手,向老先生介绍,
“这是我妻子,今日带她来见见你。”
陶悠然一惊,他的妻子,那就是皇后娘娘,弯腰又想跪下磕头,苏清梨扶起他,
“老先生莫多礼。”
陶悠然带着淳于烈夫妻在私塾转一圈,私塾里都是八岁到十四岁左右的孩子,陶悠然感叹道:
“这些村里的孩子从认字起就跟着我读书,长大后,为考科举,再去县城读书,县城的书院比我这私塾好多了,还有丰富多样的书本可以随便看。”
苏清梨注意到,私塾里有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子,陶悠然指着那个女孩介绍,
“那个女孩很聪明,喜欢读书,家里人又宠她,就把人送来我的私塾读书,哎!可惜,不能像男子一样考科举,读几年书,将来,还是会嫁人,留在内宅相夫教子。”
苏清梨低头不语,科举,女孩,凭什么只有男子能参加科举,女子不行?女子差在哪了?论聪明才智,她们不输男子,琴棋书画更是样样出色!
淳于烈察觉到她的异样,关心的询问,“阿梨,你怎么了?”
苏清梨摇摇头,“我没事,只是想到一个不成熟的计划,让我再考虑考虑,想好了再告诉你。”
淳于烈放下心,转头专心和陶悠然聊天,“先生,我这次来又买来许多书本,在马车上。”
他对安公公吩咐,“小安子,把书本都搬下来!”
“是。”
安公公和挽秋忙着往下搬书,陶悠然看着书本,闻着书墨香,心里涌上一阵暖流,眼眶不自觉的湿润了,
“谢谢,谢谢,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孩子们又有书可读了!太好了!”
淳于烈莞尔一笑,“先生为晏朝培养众多学子,报效国家,应该是我谢谢先生。”
陶悠然豁然开怀,一笑而过,
“应该的,我身无长物,只会读书,能把我这一身学问教给孩子们,让他们传承下去,我也不枉此生。”
陶悠然抱着书本发给孩子们,孩子们拿到书本和笔墨,一个个兴奋的不行,万分珍惜的捧着书本,
陶悠然指着淳于烈和苏清梨,
“孩子们,这些书本是这位公子和少夫人送给我们的,我们要好好保护书本,不能损坏,日后,还要留给下一批的孩子们看。”
孩子们高兴的大喊,“知道,谢谢公子和少夫人送我们书本!”
苏清梨挥挥手,扬起笑脸,“孩子们要好好读书,你们要努力用功!”
“好!”孩子们开心大笑。
淳于烈与陶悠然闲聊半天,离开私塾,马车上,苏清梨想到孩子们,提议道:
“阿烈,我们出银子在乡下建个图书馆,怎么样?”
“图书馆?”淳于烈不解,“是卖书的店铺吗?”
“不是,不卖书,是专门看书的地方,图书馆里放满各种书,再放许多桌椅,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看书,不要银子,但是,不准往外拿。”
苏清梨明白,这是古代,人员杂乱,不像未来世界借书,有电脑系统可查,在这里把书借出去,很可能找不回来,所以,规定只能在图书馆看书,不外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