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五千两你是看不起谁?(1/1)
钱进的要求,杨明倒有些意外:“桥头村的人出得起束脩?”
束脩就是拜师费,是学生与老师初次见面表示敬意的必备礼节。
束脩有六礼,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六样东西,各有不同的寓意。
六礼加起来少说也得花几百文钱。
杨明的酒坊工钱开得很高,一个月两千文。
但其他村子的人就没这么好运了,他们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两银子,又要养活一家老小,又要交苛捐杂税。
几百文对他们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钱进摇头道:“不知道,若有交不起的,钱某替他们交。不过膳食和节敬,可以免了吧?”
膳食和节敬是读书的另外两项开支。
即承担老师的一日三餐,和过年过节孝敬老师的红包。
杨明懂了,这是想薅他羊毛呢!
不过,些许小钱,他本来也没放在心上。
他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膳食、节敬都不要,束脩我也不要,甚至笔墨纸砚,我也包了,我还可以给他们提供一顿昼食。”
他本来就打算承包私塾的伙食。
村里人过得苦,小孩子一个个都面黄肌瘦的。
既然要做好事,倒不如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钱进这个正人君子反而过意不去了:“这倒不必,村里开蒙的孩子有二十多个,你若要承担昼食,不是一个小数目。”
“诶,别忙着拒绝,我是有条件的。”
杨明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钱进一愣,苦笑道:“你说吧,我就知道天底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
“宋均一个人忙不过来,这一个半月,你也来客串夫子吧。”
“他上夜班,负责教大人识字。你学问高,你白天过来,给孩子们上课。你的月钱就是他们的学费。”
“等你们回太学,我再进城请夫子。”
杨明打得一手好主意。
宋均虽然也是举人,但名次不高,声名不显。
钱进却是连中二元,名扬平江府的大才子。
若是他肯过来当夫子,张家村人一定会更高兴。
“就这么简单?这有何难,我答应你了。”
钱进颇感意外,盯着杨明看了许久,忽然道:“杨明,你近来莫不是被水鬼附身了?谈吐、处事完全跟变了个人似的!”
嘶,这大孝子太聪明了。
一猜就猜对了。
什么庄周梦蝶的胡话,糊弄柳秀娘可以,不知道糊弄他行不行。
杨明想了想问道:“东昇兄,你有几年没见到我了?”
“三年有余了。”
钱进是四年前中的解元,随后因为长辈去世在家守孝,等三年丁忧满了,又马不停蹄赶去了太学读书,二人从那以后就没有再打过交道。
“这不就得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是三年呢?”
杨明反问了一句。
钱进点了点头,别扭道:“光耀兄……”
“别别别,这表字我已经不用了,你叫我杨明就行了。”
光耀是败家子的外公替他取的表字。
表字是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
男子二十岁起,就不便直呼其名。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杨明,字光耀,表字就是对他名字的解释。
但这个婊字,两年前起,败家子就已经不再用了。
杨明也没有这个习惯。
“这于理不合。”
然而钱进这个迂腐的读书人,却不能接受。
“东昇兄,这件事是有原因的,哎,日后你就知道了。”
杨明也不便跟他解释太多,打了个马虎眼道:“我还要去找保长商量建私塾的事情,先失陪了。”
他拱了拱手就跑掉了。
钱进皱眉,费解道:“宋郎,光耀兄何以弃表字而不用?此乃已故的周公所赐,光宗耀祖,如此期许,他何以弃用?我实在是想不通。”
宋均也不清楚,摇头道:“某也不清楚,或许是和先生家中变故有关。”
这头,杨明跑去找了张三,说了要再买一块地建私塾的事情。
这回,张三倒出奇得没有骂他败家,反而赞许道:“教书育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是大好事。”
“宗祠后面还有一块空地,老夫做主就在那里建私塾吧,不过这人手……”
他看着在修栅栏的村人们,犯了难。
村里能干活的都被拉过来了,几乎没什么闲人了。
不曾想,这句话刚说出口,村人们就叫嚷了起来:“我们可以帮忙,等太阳下山,我们就去帮忙建私塾,不要工钱!”
张家村就这么点地方,杨明在张老四家里说的话,早就传过来了。
读书不用花钱,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根本不用张三开口,村人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干起活来更卖力了。
“那行,我让周管家去城里买些书本、笔墨回来。”
杨明转身要走。
一说书本笔墨,张三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你等等。”
他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递给杨明道:“老夫今日换衣,才看到这封书信,这是柳氏写给娘家的家书。你拿回去给柳氏吧。”
陈贺上门抢亲那天,柳秀娘以为自己有去无回,所以写了封将两个孩子托付给娘家。
后来杨明回来了,张三也就没有把这封信寄出去。
这些日子他忙得脚不着地,都差点忘记了。
杨明纳闷道:“是我娘子让你寄的?既是家书,为什么不寄出去?”
“……”
你这混蛋差点把老婆卖了,这家书寄出去,柳氏娘家来人,你还不得挨一顿毒打?
张三没好意思直说,敷衍道:“老夫太忙了,忘了。”
“哦,那我让周管家一并拿去寄吧。”
杨明没有多想,顺带就交给了周全。
古代邮差都是公家的。
民间私人要寄信,只能托熟人转交,或者拜托行商。
石家商会生意遍布全国,倒是相当方便。
张三想了想,没有阻止他。
如今杨明有出息了,柳家若是来人,见了这般繁荣景象,只会高兴,想来也不会为难他。
可他没想到,这一念之差,差点酿成大祸。
一连好几天,村里灯火通明。
村人们白天忙着修栅栏,晚上又去帮忙建私塾。
人多力量大,短短五天时间,一座私塾就建好了。
当天,村里张灯结彩,比过年还要高兴。
张家村的人逢人便吹嘘,自己村里建了私塾,还请了钱解元当夫子!
杨明更没想到的是,这事儿竟又歪打正着,让张家村人如此感恩戴德。
以至于万源派来收买他们的人,全都无功而返。
“三千两?三千两也不行!”
“东家宅心仁厚,不仅进私塾读书不要钱,还给我儿吃肉呢!你们能给吗?”
“你知道我们夫子是什么人吗?那是大名鼎鼎的平江才子钱解元!”
“钱解元那可是文曲星下凡啊!我儿跟他读书,定能有大出息,以后也是要考功名、当大官的!五千两能让我儿当官吗?”
“滚滚滚!老汉可不想被人戳脊梁骨!”
“五千两你是看不起谁?我们的酒方这么不值钱吗?要是五万两,小爷可以考虑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