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跑业务(1/1)
许大茂找到建材厂的韩大喜,想着让对方把建材厂的货车送到汽修组去维修,没想到对方却提出有事情请求帮忙。
“大茂,你现在是能人啊。”韩大喜说的没头没脑。
“哥,你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能办的弟弟绝对给你办,可不要这样看着我,怪渗人的。”
许大茂被对方的言语和眼神看的有点害怕,这忙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嘿嘿,对别人来说那是大事,对你许大茂来说那是小事,绝对容易办。这样,你要是答应哥哥,我给你介绍另外几家去你们那修车。”韩大喜诱惑着。
“哥,你就当我今天没来。过几天我们再聚,我请你喝酒。”许大茂拎起包就走。
对方下这么大的血本,那是要挣多少才能回本?许大茂不敢想,也不愿意想,先走为敬。
见许大茂是真要走,韩大喜立马起身拦住,拽着许大茂的衣服不放。如果这一幕被不知道的人看见,心里都能想象无数个腥风血雨的场景。
“你先别走啊。这样,你先听我说,说完看看情况再表态。不是哥哥逼你,是我们厂长把任务交给了我,我就想到你。”韩大喜说。
原来,还是车闹得。区建材厂在区里也算数得着的大厂子,人数加一起也有好几百,领导也是处级干部。可是,建材厂除了有几辆破烂货车之外,就没有其他车子,一个边三轮都没有。
之前,厂长也是革命年代过来的人,吃得了苦,每次上下班、开会都是骑自行车。大家也都这样,习以为常,何况这个年代有个自行车都算不得了的人物。
可是某一天开会,建材厂厂长开会时候发现区供销社主任竟然开了个边三轮去,瞬间成了会场中最亮的仔。关键是会后,供销社主任还好意的把建材厂厂长给带了回来。
这一下可把建材厂厂长的心给勾出来了,这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时每刻想的都是他的边三轮。后来一打听,人家的车子就是从红都那边购买的。
人家供销社有专业优势,专门跑采购的,去红都那边方便,也有采购指标。区建材厂卖个建材也就服务区里,都出不了京城,再说也没有购车指标。
可这心里的欲望就跟野草一样疯涨,根本停不下来,后来厂长直接把事情交给了韩大喜,由韩大喜全权办理这个事情。
近期,韩大喜别的事情都没干,专门想办法去购买边三轮。可没有指标的事情,他有什么办法,只能跟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有一天,他就窜到了分局路向阳那边。
当韩大喜看到路向阳那边一辆辆的边三轮,差点跪下喊路向阳爸爸。这可不就是他们厂长心心念念的车子么,是他韩大喜求之不得的东西。
这车子都是分局打击犯罪的交通工具,本身分局都不够,有时候还从辖区大厂借,哪还有多余的。再说要是给建材厂他路向阳级别也不够,决定不了。
最后被韩大喜缠的实在受不了,路向阳把事情推到了许大茂这边,说许大茂他前段时间才采购了2台,还攒了几辆。
在许大茂到来之前,韩大喜就想着怎么找许大茂说这个事情,没想到许大茂直接送上门。
“我去,路向阳这个混蛋,这个事情我哪能搞定。哥,这事情你还是要另寻高人,我实在无能为力啊。”许大茂吐槽道。
车子他运输科是有,可是也不能直接给建材厂啊。他答应,杨书计都不能答应。另外要是开了这个口子,轧钢厂那几辆车子都能被人全部给要去。到时候,什么上级单位、友厂什么的都会来。
“大茂,这个事情你一定要帮帮哥哥。我现在被厂长安排专门跑这个事情,说是哪天搞好哪天让我回去。
要是再不搞好,我怀疑我这办公室主任要退位让贤。”韩大喜苦哈哈的说。
但这也不是不可能。单位里,一个位置总会有无数个眼睛盯着,一旦有风吹草动,那黑暗中盯着的人就会开始行动。
见韩大喜说的可怜,许大茂也在想着怎么帮忙。自己单位的车子那是不能碰,只能把目光盯着外单位。
“我这倒是有一个办法你看看可行。我这边是有能力帮你攒出来车子,可也要废旧的车子。这样,你在外面想想办法,找找报废的车子,我这边帮你攒。”许大茂说。
“可这哪里有车子?路向阳那货说他们那报废的车子都给你们拉走,我还能从那边找。”韩大喜问。
“我们区分局没有,你可以去外面分局想想办法啊。还有市局、部队那边,办法总比困难多啊。再说,现在到处缺建材,你可不能守着宝山不自知啊。”许大茂出着馊主意。
“我就说大茂你有办法啊。对,我可以找找其他分局,找找部队,他们那边车子多,说不定哪天我还能找到个破轿车,那我可就发达。
最近有不少单位都找我们要建材,还找人找到厂长那边。我再看看那些要建材的单位有没有家里有车子的,要有,我再和他们谈谈。”
许大茂一说,算是开拓了韩大喜的思路。他想到,那些急着要建材的单位没有,可以让他们想办法找外面其他单位给自己弄。
“走走,大茂你算是我们功臣,今天就去我们单位食堂吃饭。这边伙食没有你们轧钢厂好,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你的事情我包给你办好。”
感觉自己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的后,韩大喜终于想起来自己好兄弟还在这边等着自己办事。
后来,既然是吃饭,许大茂又提议把路向阳这个家伙给喊过来。而且路向阳就是市局过来的人,在体系内人头熟,韩大喜办事情少不了要路向阳给介绍介绍熟人。
听许大茂说的话,韩大喜也反应过来,立即找人去联系了路向阳。
许大茂就这样在外面跑了一段时间后,汽修组的业务算是彻底繁荣起来。这时候是计划经济,不存在什么多劳多得,但更多的业务也要汽修组工人的技术和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