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 章 年终会议(1/1)
转眼间,十天时间过去了。
就要到腊月二十,十八个县令只来了十五个。
让孔玄想不通的是,没来那三个人全是他提拔起来的。
其中一个是陈败。
别人可能不给他面子不来,陈败没理由。
究竟是为什么呢?
孔玄决定再等等。
第二天一早,陈败等三人,风尘仆仆的赶来,他们骑马日夜兼程,终于在第二天一早就到了。
孔玄一问才知道,他们三人都是从战场返回的。
他们的甲胄上还沾染血迹。
原来在即墨与昌阳交界发现一个疑似金矿的矿藏。
陈败他们派人出去探查,被东莱郡昌阳县县令派兵把探查人员全杀了。
于是,双方由争执,演变成武斗。
原本只是小规模的冲突,谁知,东莱郡不断加兵,陈败他们也只能继续支援。
总体来说,北海兵更多,他们有很多屯田兵,他们不怕,又将近年关,也就没急于上报。
在他们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万官兵,杀得他们措手不及。
要不是昌宁及时救援,他们可能损失巨大。
屯田兵人多是多,战力却很渣,黄巾军中有点战力都被挑走了,剩下的也只是比普通人略强。
一万官兵看到对方来援军,也不打算死磕,迅速退回昌阳县境内。
陈败等人收到通知,把兵交给昌宁就往北海日夜兼程赶来。
孔玄好奇的问道:“那一万兵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有没有打听到?”
陈败脸上满是怒色:“小昌宁说是刘繇的兵,东莱郡守蔡伯起早就投靠刘繇了!”
“昌宁现在又在何处落脚?”
陈败回答道:“具体我也不知道,他说他在建业一带,得知刘繇派兵出来,是要对付我们,他带兵偷偷跟来的。”
孔玄没再多说什么,让他们吃点东西填填肚子。
既然人都到齐了,这个年会还得按时召开。
马上过年了,把要安排的都安排下去,让他们早点回家陪家人过年。
孔玄让孙邵安排人下去通知。
没多久,人群陆陆续续到来。
甘宁搂着太史慈的肩膀,亲热的叫着“哥哥”,对跟在他们身后的老六却是一口一个“小老弟”。
孔玄看见太史慈恨不得把自己肩膀砍掉的样子,心里乐得不行。
他好奇的问道:“甘兄,你对哥哥弟弟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甘宁眼睛都没看他一眼,理所当然的回答:“一切打不过我的都是弟弟!”
好像也没啥不对,孔玄也说不出反驳的理由。
甘宁回头看孔玄一眼:“比如你,永远都是弟弟!”
孔玄心情瞬间就不美了,你特么不说后面那句会死?
听别人说别人,其实挺乐呵的,别人说自己就不爽了。
孔玄咬牙:“甘兴霸,你给小爷等着!小爷有一天把你打趴下!”
甘宁毫不在意的笑笑:“少年,加油,我看好你。”
说完铃铛叮叮当当远去。
孔玄闷闷不乐的跟在他们身后。
而他的身后诸葛亮却带两个姐姐快步跟近,就在他们要交错而过的时候。
孔明小声的说道:“主公,你们开年终会议,我们来不好吧?”
孔玄回头对他们勉强挤出个笑容:“没关系,我特意让你们来参加的,迟早都要参与,早些熟悉会更好。”
诸葛亮没再说什么,带着姐姐默默跟在身后。
进入府衙,大厅里聚集着四十几个人,该来的都到了。
孔玄让他们都坐下,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有点心、水果和茶水。
这也是古代最人性化的会议了吧。
孔玄自己走上高台,其他人都不熟流程,只能自己当会议主持人。
开场白当然是后世那种让人昏昏欲睡,毫无营养的屁话,没啥内容,就是口头赞扬一下,大家一年下来做出的贡献,承认大家的苦劳。
让孔玄想不到的是,下面一群县令,竟然激动得不能自已。
孔玄真想告诉他们,他只是随口胡扯的。
接下来就是让那些县令都自我介绍一番,让他们与孔融这个名誉上的头顶上司互相认识。
有孔玄带头,孔融说的话更美。
毕竟人家阅历在那里,文化水平又高,哪是孔玄这个半吊子能比的。
直说得那些县令激动想哭,特别是黄巾军提拔起来的县令。
他们都是泥腿子出身,何曾被人这么文绉绉的夸过?
孔融说什么,他们未必懂,知道夸他们对了,就特开心特激动!
这一刻,孔融竟然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他悟了。
当地方官其实也挺好的。
孔玄发现,这一刻孔融变了,他偷偷探查过去,发现孔融竟然有气运了。
气运:13。
政治属性值也一下涨了好几点,一下涨到80。
孔玄不明白孔融为什么会变化,好像是某种顿悟。
但顿悟怎么来,他不知道。
这个气运值怎么来,更是一头雾水。
孔融从黄巾军攻城后,其实基本上啥也不管,就安心当个大老爷,做个吉祥物,让他说具体什么事,他也说不出来。
孔融回座位后,到孙邵谈北海国的一切事务。
由于徐州有战事,徐州、青州不少百姓涌入北海。原来计划今年就能大概解决吃饭问题,结果大量流民涌入,不得不分出部分粮食给他们,北海还有些人吃不饱。
建立学校的事情,原来在北海控制下的十个县,都已经建好校舍,但师资力量不足,至今只有剧县开始开课。
酒厂月酿酒量达到十五万斤,只是刘备拿下徐州,糜家投资刘备,那个想要深入交流的“梅毒”也变成了糜夫人。孙邵担心糜家是否会与北海继续合作。
北海开了两座铁矿,因为冶炼技术低下,铁的产量暂时还不足供应,太史慈设计的武器盔甲,才打造完成一万套。
造纸厂已扩大规模,新纸也研究出来了,纸的质量比之前要好得多,而且生产周期缩短好几倍。北海造纸厂,除了供应内部使用,已经开始对外出售。孙邵正安排人雕刻四书五经的模板,估计新年就能印刷成书。
煮盐业、家具厂、食品厂、海鱼干等等产业,也都在稳步发展。
孙邵信誓旦旦的保证,新年后,只要北海不出天灾人祸,北海将不会再有人饿死。
孔玄对孙邵的能力佩服不已,短短几个月,就做了那么多事。
要是自己,估计还在摸不清头绪吧,自己也只会说而已。
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估计与他本身的天赋能力有关系,但这何尝不是他的能力。
孔玄发现孙邵漏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他急忙提醒道:“孙叔,造船厂弄得怎么样了,有没有研究出来可以出海的大船?”
孙邵摇头叹息:“没有头绪,普通渔船、商船能造,出海还不行。海浪太大,要么船只被撞散架,要么被撞翻。”
孔玄疑惑道:“不对啊!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我们已经有海船了,怎么现在的人反而不会造了?”
孙邵点头:“我知道那时候有海船,只是那些都出自墨家之手。墨家曾遭遇大难,传承也就断了。”
传承断了,只能自己想办法。
孔玄粗略的画个草图给孙邵:“让他们大体上按这个做模型试试,船外包裹住铁皮,容易散架的地方,全部用铁条固定。”
孙邵看着手中的草图,一脸疑惑:“尖底,加铁条,不会直接沉吗?”
孔玄肯定的说道:“不会,船吃水深不容易翻船,区区一点铁条,更不会让船沉,船运载货物比铁条要重得多也没沉。能承受多少重量,跟船的大小有关系,你让他们往这个方向研究。”
孙邵半信半疑的收起草图。
孔玄又站在高台上,进入第三个环节。